互聯網財險新規落地周年:僅少數公司業務重啟,“恢復”難在哪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胡永新
互聯網財險新規已落地一年。8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目前暫停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多家財險公司,仍難以符合開展業務要求,即暫時無法恢復開展相關業務。僅有都邦保險在內的少數公司釋放了業務重啟的信號。回顧來看,去年同期,《關于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布,互聯網保險業務門檻提高,直接導致渤海財險、安華農險在內的10家財險公司暫停互聯網新業務。
基于互聯網保險市場的發展趨勢和機遇,相關財險公司停止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或對自身業務帶來哪些沖擊?對于部分暫停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財險公司而言,業務至今仍無法重啟,背后可能存在哪些難點?
已有險企釋放業務重啟信號
需符合最近連續四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最近連續四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為B類及以上等要求……
去年8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通知》,對互聯網保險公司之外的財產保險公司開展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設定了嚴格的準入門檻。
上述新規發布后,渤海財險、安華農險、珠峰財險、富德產險、都邦保險、前海財險、亞太財險、華安保險在內的多家財險公司相繼發布公告稱,暫停互聯網新業務。
《通知》落地一年,部分互聯網業務被按下暫停鍵的公司,是否已滿足業務開展要求?8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珠峰財險、前海財險、亞太財險在內的部分財險公司仍未滿足《通知》的要求。僅都邦保險在內的少數公司釋放了業務重啟的信號,如都邦保險7月公告稱,經過系統性籌備與全方位升級,公司各項核心指標全面達標監管要求,自2025年8月13日起,公司將逐步恢復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
此外,富德產險方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已連續四個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超40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同步保持高位,均超過監管要求的標準;且連續四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均達到B類,滿足監管資質要求。目前,富德產險已具備開展互聯網財產保險業務的資質條件。現恢復開展互聯網財產保險(暫不含互聯網意健險)新業務。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專家朱少杰表示,能夠恢復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說明它們經過過渡期內整改,在償付能力充足率、風險綜合評級、信息管理系統及其網絡安全防護等級等方面,滿足了監管部門設定的經營要求。
對于業務重啟的深層意義,在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云看來,首先,業務重啟表明公司的償付能力有了質的提升,極大地恢復客戶的信心和信任。其次,表明公司經營管理者具有較強適應監管的敏捷性,這在當前嚴監管的背景下,對公司發展極為重要。
影響或不止波及規模
購物時附帶運費險、出行時購買旅行險、運動前購買意外險……如今,互聯網保險已滲透進大眾生活的諸多場景。
年內發布的《2024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消費者的線上購險率比肩線下,未來兩年線上購險率有望超過線下。不少互聯網專屬產品在相關需求的激活下應運而生。
當前,互聯網保險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期,在這一背景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停滯,或帶來一定影響。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書記趙明認為,互聯網財險新規實施一年來,對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形成了顯著沖擊。這些公司不僅失去了線上渠道帶來的保費增長機會,還面臨客戶流失和市場份額萎縮的風險。互聯網保險已成為行業重要增長點,停止相關業務導致其整體業務結構更依賴傳統線下渠道,難以適應數字化消費趨勢。同時,品牌曝光度和用戶觸達能力下降,長期可能削弱其市場競爭力與創新活力。
朱少杰也表示,停止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一是會降低財險公司的保險業務規模,尤其是試圖通過互聯網保險業務實現業務全國性擴張的區域性經營的財險公司。二是會影響財險公司與保險中介機構的長期合作關系,對于依托中介平臺銷售互聯網保險產品的財險公司影響更大。三是阻礙財險公司的保險業務創新和客戶資源積累。
于互聯網保險而言,其崛起深刻體現了數字經濟時代保險業的轉型與升級,保險公司可依托用戶行為數據定制個性化產品,這一模式突破了傳統保險的同質化困境,使保障服務真正融入消費者生活場景。基于此,在楊澤云看來,互聯網保險是當前保險業發展和創新的關鍵領域,特別是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而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不僅可能錯失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帶來的業務和客戶的機會,更限制了公司在精細化、個性化等保險產品的創新和發展的機會。
在公司業務開展層面之外,消費者更為關心的是,暫停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會不會對持有已生效保險合同的消費者產生影響。北京商報記者通過上述多家公司發布的公告了解到,對于已承保客戶,將繼續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保險責任,意味著對客戶權益不構成影響。相關公司也表示,將做好理賠等各項售后服務。
如亞太財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互聯網保險業務暫停期間,公司將繼續履行已生效保險合同的保險責任,并做好理賠等后續服務工作。
重啟離不開采取多維策略
當前,已有險企針對《通知》采取了應對舉措或制定了相應的應對計劃。
華安保險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高度重視并堅決落實《通知》要求,核心舉措包括,強化公司治理與償付能力,筑牢發展根基;全面升級客戶服務體系,提升服務品質;嚴格規范合作渠道與營銷宣傳管理;儲備專業人才隊伍,樹立良好的市場口碑。
“關于業務重啟,公司會嚴格遵循監管指導,在條件成熟時穩妥推進。”如亞太財險表示,后續,公司計劃一是在產品設計、服務質量、風險管理等方面全面評估與優化,確保公司的互聯網保險業務能夠符合監管要求,為客戶提供更為優質、便捷的服務。二是進一步提升技術實力,確保業務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三是拓展市場,積極尋求合作伙伴,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四是進一步完善客戶服務體系,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五是加強風險管理和合規性建設,確保相關業務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華安保險方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保險業務的暫停,對公司整體業務影響較小。當前,公司通過促進互聯網渠道融合轉化、加大科技投入等舉措,持續提升運營效率和客戶服務體驗,為客戶提供穩健、優質的保險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保險業務重啟的核心難點,主要是解決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問題。進一步來講,對于業務被按下暫停鍵的部分財險公司而言,亟待通過償付能力的提高,來實現業務恢復的目的。
作為監管與市場關注的焦點,償付能力被視為保險公司的財務“安全墊”。一般而言,提升償付能力的舉措包括增資擴股、調整業務結構等。在楊澤云看來,保險公司提升償付能力的路徑主要有增加資本、調整業務結構、再保險等,而增加資本的方式又主要有現有或者外部股東增資、發行資本補充債、永續債以及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等。通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從而通過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的方式來提升償付能力,這是保險公司良性循環發展的最理想路徑。
對于如何提高償付能力指標等,來滿足互聯網保險業務開展的硬性要求,朱少杰表示,一是根據償二代二期監管規則,全面排查公司風險管理狀況,識別最低資本計提要求多的薄弱環節,給出降低最低資本的方案,從而降低公司整體的最低資本。二是多個渠道補充資本金,增加實際資本,從而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三是不斷加強險企的風險管理制度建設,既能提高SARMRA(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評估)評估得分,改進控制風險的最低資本,又能提高風險綜合評級,達標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監管要求。
“為提高償付能力指標、恢復互聯網業務,險企亦可以采取多維度策略。”趙明也表示,一是積極推動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或通過利潤轉增資本增強資金實力;二是優化業務結構,壓縮高風險、低利潤業務,發展優質分散型險種,改善承保效益;三是加強資產負債管理,通過投資組合調整提升資產流動性與收益穩定性。同時,公司需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精準定價、動態風控與運營效率,降低綜合成本。此外,還可探索再保險安排、資本工具創新等方式緩解資本壓力。最終,公司需構建長期合規機制,將償付能力管理融入戰略規劃,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創新之間的平衡。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