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面收緊擾動債市 理財市場現“小型贖回潮”
年初以來,債市收益率持續上升,短期資金利率與長期債券收益率出現明顯倒掛,折射出投資者對流動性的擔憂。
在此背景下,理財市場近日上演“小型贖回潮”。數據顯示,上周(2月24~28日)理財規模環比下降3941億元至30.37萬億元,降幅超過往年同期;同時短債、中長債理財產品凈值出現回撤,超八成債基出現回撤,表現接近2023年9月小型贖回潮。
業內人士分析稱,當前債市回調的直接原因是流動性偏緊,主要是市場對貨幣寬松的預期與現實情況存在明顯差異,疊加“春季行情”催化,股債“蹺蹺板效應”越發顯著,導致資金從債市流出,理財市場承壓。不過,目前理財市場上演的“小型贖回潮”尚可控,預計不會演變成大面積贖回潮,債市長期向好趨勢并未發生逆轉。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收盤,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普遍下行,其中中短端債券表現更為突出,5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5.25BP至1.5500%,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1.25BP至1.7100%;國債期貨全線上漲,30年期主力合約漲幅達0.58%,10年期主力合約上漲0.23%。
資金面收緊壓制債市
近期,債券市場出現了一輪顯著調整,國債收益率持續攀升。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記者發稿,10年期國債“24附息國債11”收益率已升至1.7100%,30年期國債“24特別國債06”到期收益率更是上行至1.9100%。
此次債市波動不僅推動了國債收益率的上漲,對以債券為底層資產的理財產品、基金產品收益率也產生了沖擊。Wind數據顯示,過去一周(2月24~28日),超八成純債基金出現下跌,凈值最高跌幅超過4%,百余只純債基金凈值跌幅超過1%,多只短債基金凈值也出現了負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稱,當前債市回調的直接原因是流動性偏緊,主要是市場對貨幣寬松的預期與現實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引發了部分投資者對未來流動性的擔憂。“近期債市調整的原因之一是央行資金量投放低于市場需求,流動性收緊,DR007(7天期存款類機構債券回購利率)和10年期國債利率出現倒掛,引起了債市的調整。”一位來自上海的公募基金固定收益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Wind數據顯示,銀存間質押式回購多期限品種收益率明顯高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形成倒掛,例如,最新DR007加權平均利率為1.8600%,高于10年期國債收益率。
“節后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持續凈回籠資金,投放力度明顯弱于季節性規律。”華金證券研究所固收高級分析師牛逸提到,2月中期借貸便利(MLF)有5000億元到期,延續了1月縮量續作的態勢。
在這種背景下,市場資金面持續偏緊,存款類機構債券回購利率也一直處于高位。特別是銀行在非銀機構和對公存款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調整后,出現了結構性缺負債的問題,存單發行價格不斷攀升。同時,大型銀行的資金融出規模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多次出現隔夜利率與7天利率倒掛、銀行與非銀機構資金價格倒掛的情況。
另一方面,隨著“春季行情”的展開,市場整體風險偏好明顯上升,股債之間的“蹺蹺板效應”越發顯著,部分資金從債券市場流向股票市場。
“春節后,中國科技領域迎來了一輪爆發,其中以DeepSeek為代表的企業表現尤為突出。這種科技領域的快速崛起也對債市資金流動產生了影響,導致部分資金從債市流向權益市場,從而對債市表現形成了一定的分流和壓制作用。”華東一位固收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小型贖回潮”尚可控
受到資金面緊張影響,理財市場上演小幅“贖回潮”。華西證券團隊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周(2月24~28日)理財規模環比下降3941億元至30.37萬億元,降幅超過往年同期。
另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2月28日,短債和中長債理財產品回撤幅度分別達0.08%、0.03%,接近2023年9月小型贖回潮(短債、中長債理財產品最大回撤分別為0.09%、0.03%)。
“近期理財可能受到負債端贖回壓力的影響,導致回流壓力增加。上周資金面壓力延續,信用債繼續調整,理財產品凈值進一步回撤,或導致贖回情緒發酵。”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指出。
年初以來,隨著債市持續調整,市場對理財贖回風險的關注度有所上升,如何看待當前的贖回潮?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贖回風險還可控。
“目前理財市場出現大面積贖回潮的可能性較低。”牛逸表示,一方面,去年債市的良好表現為理財產品積累了一定浮盈,提升了客戶的持有意愿;另一方面,理財機構在經歷過去的小規模贖回潮后,流動性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已加大現金留存比例以應對潛在風險。
劉郁指出,理財尚未在二級市場上減持資產,當前贖回風險還可控。上周理財整體維持凈買入,僅小幅減持存單,單日賣出量均在40億元以下。且結合第三方申贖數據,周三之后債基轉為凈申購。綜合來看,盡管理財負債端存在贖回壓力,但目前整體風險仍在可控范圍內。
從債市整體走勢來看,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表示,盡管債市近期有所調整,但基本面的弱預期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貨幣政策依然保持寬松態勢,這意味著債市的長期向好趨勢并未發生逆轉。因此,債市進一步調整的空間可能較為有限。
“不過,若后續資金面緊張等利空因素持續擾動債市,理財凈值波動可能進一步加劇,贖回壓力也會相應增大,但仍需警惕負反饋風險。”馮琳稱。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