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增長降速?長江宏觀:利用財政擴張空間 從收入端鞏固消費能力 或是政策發力更優解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
作者:于博(金麒麟分析師) 劉承昊(金麒麟分析師)
事件描述
9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經濟數據,8月工增、社零同比增速均回落,固投同比增速回升。
核心觀點
1. 8月經濟供需兩側均偏弱,需求帶動生產轉弱,工增、社零、固投同比增速均低于市場預期。
2. 向前看,圣誕出口訂單提前下達、補貼帶動耐用消費品去庫背景下,9-10月經濟增長或能在同比維度短暫企穩。但11月往后,隨著出口發運逐漸回落、補貼政策脈沖降速,總需求能否增長的不確定性仍高。
3. 長遠看,當傳統基建、制造業產能的擴張都遇到瓶頸,擴張消費或是支撐總需求的必選項。但居民收入預期弱約束支出,低通脹導致支出意愿進一步下滑。因此,利用財政擴張的空間,從收入端鞏固消費能力,進而緩解低通脹趨勢,或是政策發力的更優解。
以下是正文
8月生產轉弱,增速降至5%以下
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續降至4.5%,連續4個月下滑,且為4月以來首次低于5%。同時,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速降至4.6%,增速同樣低于5%。綜合工業、服務業來看,8月生產韌性較7月明顯轉弱。
從中觀行業來看,主要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跌多漲少,制造業中僅有醫藥、汽車、金屬制品、專用設備同比增速小幅回升。
從微觀產量看,天氣轉熱提振發電量增速,但傳統工業品產量表現均偏弱,新興工業品生產韌性相對較強。
固投增速反彈,但向上動能有限
8月固投同比增速回升至2.2%,從支出方向來看,主要是其他費用項目同比降幅收窄,建筑安裝工程(施工)、設備工器具購置(設備采購)同比增速均未回升。
三大分項來看,基建、制造業投資單月同比增速回落,地產投資單月同比增速回升。由此推斷,土地購置費同比增速回升或是本月固投增速回升的關鍵。
從高頻數據來看,近3個月,100城土地成交面積確實受益于低基數,同比增速趨勢性改善,或帶動了土地購置費同比增速回升,帶動其他費用同比降幅收斂。
回看其他投資數據,固投向上回升動能偏弱。民間投資方面,8月民間投資當月同比降至-1.4%,動能持續轉弱。
制造業投資方面,8月制造業投資增速降至8%,多數行業投資同比增速回落。
基建方面,新、舊口徑基建同比增速分別回落至6.2%、1.2%,公用事業、水利市政環保行業投資增速略有改善,但同期交運倉儲郵政投資增速回落明顯。
地產投資方面,8月地產投資同比增速回升至-10.2%。實物量上開工端表現好于竣工端,但高頻房建水泥用量同比降幅仍在50%以上,未有明顯改善。
資金端,8月新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同比降幅均小幅收斂,但8月淡季影響相對有限,更應關注9月旺季表現。
消費增速續降,補貼效果尚未顯現
8月社零同比增速降至2.1%,季調環比增速轉負,顯著低于市場預期。同時,限額以上零售同比增速續降至-0.6%,連續3個月同比負增長。
分渠道來看,網上零售同比增速好于線下,餐飲同比增速好于商品零售。
聚焦商品零售來看,可選表現持續弱于必需消費。
鑒于8月下半月,各地才開始公布以舊換新補貼計劃,補貼政策效果尚未在8月顯現:8月汽車零售額單月同比-7.3%,前值-4.9%;家電零售額單月同比3.4%,前值-2.4%;通訊器材(手機等)零售額單月同比14.8%,前值12.7%。
而從居民就業和收入的角度看,8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再度攀升至5.3%,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上升至5.4%,反映就業壓力邊際增強,或壓制未來消費增速表現。
未來2個月增長有望重獲韌性,但年末不確定性高
8月經濟供需兩側均偏弱,工增、社零、固投同比增速均低于市場預期。
當前經濟增長降速的癥結在于需求帶動生產轉弱。面對持續處于歷年同期低位的產銷率,企業選擇通過壓降生產的方式去適應需求。
9月-10月,這一現狀或有改觀。盡管從高頻數據來看,購房和基建兌現金九銀十概率偏低,但出口和消費或有不俗動能。
從PMI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的行業特征來看,汽車、電子、專用設備等中下游行業相繼出現了訂單改善跡象。在圣誕季出口訂單提前下達、補貼帶動耐用消費品去庫的背景下,9月-10月的經濟增長或能在同比維度短暫企穩。
但11月往后,隨著出口發運逐漸回落、補貼政策脈沖降速,總需求能否增長的不確定性仍高。
長遠看,當傳統基建、制造業產能的擴張都遇到瓶頸,擴張消費或是支撐總需求的必選項。對于消費來說,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居民收入預期弱約束支出,低通脹導致支出意愿進一步下滑。由此來看,利用財政擴張的空間,從收入端鞏固消費能力,進而緩解低通脹趨勢,或是政策發力的更優解。
風險提示
1、地緣政治存在不確定性。俄烏沖突、巴以沖突仍在繼續,地緣政治對全球需求復蘇產生擾動,或導致產銷均衡進一步轉弱,影響我國經濟復蘇進程。
2、政策落地時點錯位。盡管7月政治局會議、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堅定完成全年經濟目標,但政策協商與規劃仍需時間,基本面轉弱或早于政策出臺,影響政策效率。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