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發力AI!頭部券商 集體亮相
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簡稱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辦。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本屆WAIC上,包括中信建投、華泰證券、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等頭部券商亮相,帶來各自在AI及金融科技領域最新成果與前沿研究報告。
例如,在由中信建投承辦的論壇上,中信智庫發布長達40萬字的《AI新紀元:砥礪開疆·智火燎原》深度研報;華泰證券關注AI智能體應用落地機會;中金公司則發布《具身智能:AI 下一站》《人形機器人:商業與經濟》等研究報告,并攜中金點睛數字化投研平臺及中金點睛大模型參展。
中信建投:AI大模型向更強大、更高效及更可靠的方向發展
中信建投在7月27日承辦了“智慧中信·共創新可能”科產融創新發展論壇。在該論壇上,中信智庫發布《AI新紀元:砥礪開疆·智火燎原》AI+產業發展深度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AI大模型向更強、更高效、更可靠方向發展,呈現推理模型深化、智能體模型爆發的格局。2025年是Agent(智能體)元年,推理需求帶動算力需求爆發,國內算力自主可控趨勢凸顯。同時,2025年是AI應用加速落地之年,本輪AI滲透較互聯網時代大幅提速,B端落地進程或超預期。
中信智庫專家委員會主任,中信建投證券黨委委員、執委會委員武超則介紹稱,報告內容貫穿AI垂直產業鏈核心環節,從底層算力基礎設施到中層大模型技術迭代,再到終端應用場景落地,實現軟硬件研究全鏈路貫通。報告全面拆解AI模型、應用與算力,勾勒了AI新紀元產業圖譜,立足全球最新AI大模型演進趨勢,以全球化視野系統解碼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最新發展脈絡,挖掘橫跨軟硬領域的產業投資機遇。
據武超則介紹,目前應用最快的幾個領域,一是容錯率高、復雜度低,如最快的AI+編程,目前主流大模型的基礎代碼生成準確率普遍較高,已經在互聯網、游戲等行業滲透率超過80%。
二是復雜度不高但容錯率低的領域,如金融領域,AI有效降低了傳統組織轉型中的高協調成本,實現自下而上的變革驅動。AI作為“認知杠桿”,推動金融機構從流程自動化向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躍遷。
三是復雜度高、容錯率低,典型場景如具身智能。目前機器人大模型訓練方式已經開始向端到端大模型+世界模型(物理規則建模)發展,同時模態能力也越來越豐富,從VLM (視覺語言模型)過渡到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典型的是 Gemini Robotics已實現VLA三模態深度融合,推動機器人從感知理解走向高頻執行。目前具身智能大模型仍有數據集不夠、思考跟不上運動、缺乏生態等主要痛點,但隨著合成數據使用、模型持續迭代,未來將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隨著大模型快速迭代,供應鏈快速降本,將加速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商業化落地。
華泰證券:關注AI智能體應用落地機會
7月28日上午,華泰證券在WAIC上舉辦了“數智躍遷生態共創”科技金融創新論壇。在論壇上,華泰證券全球科技戰略首席分析師黃樂平在主題報告中,詳細介紹了智能體經濟時代的投資機會。
黃樂平表示,隨著英偉達市值超過4萬億美元,AI產業進入Token(令牌)增長驅動的新增長階段,關注Agent(智能體)應用落地機會。黃樂平表示,AI智能體能夠24小時在線,并且智能體之間的交互速度顯著高于人類。過去一年,美國的Agent獨角獸快速增加。
黃樂平還談道,當前,生成式AI面臨的一大悖論在于,其應用市場(170億美元) 遠小于芯片市場(1350億美元),這與手機時代的市場結構截然不同。他認為,生成式AI的發展軌跡將是2B(企業級產品或服務)領先2C(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應用領先終端。
“AI服務器有望取代智能手機,成為最大的科技硬件品類。”黃樂平稱,從2025年的現狀來看,數據中心已經成為芯片最大應用市場。根據彭博統計數據,2024年全球數據中心應用AI芯片市場規模達1782億美元,同比增長77%。同期,PC和智能手機芯片市場分別為539億美元和352億美元。并且,數據中心硬件市場規模已經達到PC和手機的總和的一半。從競爭格局來看,英偉達GPU(圖形處理器)壟斷地位短期或難以撼動。
黃樂平表示,展望2025、2026年,繼續關注服務器產業鏈量價齊升的投資機會。同時,還能看到,電網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用地成為當前制約AI發展的瓶頸。DeepSeek發布后,中美AI產業鏈從平行發展回到競合狀態。中國是美國以外唯一具備完整AI產業鏈的國家,在物理AI上具有比較優勢。
中金公司:AI發展具有雙重規模效應
7月27日,中金公司連續第八年成功承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投融資發展論壇,主題為“科技金融促進AI發展”,聚焦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國際化、產業化和資本化趨勢。
中金公司董事長陳亮在大會歡迎致辭中表示,智能等前沿科技的發展,需要依托相應的科技金融體系,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中金公司緊跟科技前沿領域,2024年發布的《AI經濟學》在全社會引發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今年中金公司繼續從科技金融視角探討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啟發。”陳亮說。
中金研究發布了AI領域研究報告。中金研究院執行院長、中金公司研究部執行負責人吳慧敏介紹稱,2025年,中金公司圍繞“科技金融與AI發展”從多個維度展開了系統性的分析,并推出《科技金融》《具身智能:AI 下一站》《人形機器人:商業與經濟》等研究報告。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中金研究院院長彭文生分享了研究報告的主要觀點與研究結論,他表示,從經濟學視角分析AI發展具有雙重規模效應:規模定律帶來邊際收益遞減賦予后發者追趕機會;規模經濟效應則可能形成先發者優勢。中國需通過算法創新彌補算力短板,發揮人才優勢和市場潛力。為實現這一目標,他提出構建“耐心資本”生態體系,通過政府資金引領、發揮社會資本作用、優化醫藥健康等領域的監管環境以及培育多元應用場景,推動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同時強調需借鑒國際經驗,完善風投退出機制,以科技金融創新破解創新外部性難題,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AI發展路徑。
券商中國記者還在展臺體驗了中金公司研究部自主研發的中金點睛數字化投研平臺及中金點睛大模型。在WAIC舉辦期間,中金點睛數字化投研平臺限時開放用戶自主注冊通道。據悉,中金點睛一體化投研平臺依托中金研究30多個專業團隊、全球市場視野、超1800只個股覆蓋的深度積淀,提供研究報告、活動會議、數據指標庫、研究框架、財務模型等分析師研究成果。
中信證券:發布AI數字員工與首套市值管理AI平臺
中信證券也在今年隨中信集團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重點講述AI數字員工的創新實踐故事,并發布了全市場首套AI算法與市值管理相結合的賦能內部員工的上市公司企業級服務平臺——CapitAI-Link(信·企智)。
據中信證券介紹,公司將人工智能作為推動公司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抓手,全力推進AI數字員工體系建設。數字員工具備不知疲倦、全時高效、業務全能等特點,正在重塑金融服務的協作范式。中信證券為每位員工提供多個“數字分身”,每個崗位配置專屬數字員工,每人配備數字助理,實現“以一抵十”的效能跨越。
在業務應用層面,中信證券的AI數字員工深度滲透全鏈路金融服務,從差旅助理、翻譯助理等辦公場景,到超級研究員、市值管理助理、財富配置助理等專業領域,再到跨部門協同服務的協同數字員工,覆蓋企業服務、財富管理、投資研究、合規風控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重點打造數字員工樣板間,以典型場景樹立標桿、沉淀經驗。此外,面對上市公司日益旺盛的市值管理需求,中信證券打造了全市場首個市值管理助理CapitAl-Link。該平臺創造性地將AI大模型算法與市值管理相結合,利用大模型等前沿技術,深度解讀政策背景,剖析資本市場主流市值管理舉措。同時,整合企業財務數據、行業特性、股東結構、市場輿情等多元信息,生成高度定制化的市值管理策略建議,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智能化的決策支持。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