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證券:本輪科技行情是否會復刻2015年科技牛市?
一、本輪科技行情是否會復刻2015 年科技牛市?
本周A 股與港股呈現震蕩回調走勢,周五跌幅較大。其中,年后表現相對較好的小微盤板塊整體表現較差,周五回調幅度較大。從板塊來看,本周五市場回調主要由科技板塊資金獲利撤出導致。周五計算機、電子、通信、傳媒等AI 下游產業鏈跌幅較大,其中計算機板塊跌幅超過5%。另外,恒生科技板塊周五跌幅同樣較大,帶動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下跌。恒生科技指數周五下跌5.32%,比亞迪、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跌幅較大。
春節以來科技股行情持續演繹,市場關注本輪科技股行情是否能復刻2014-2015 年的科技股牛市。與此同時,地緣與政策方面,美國加征關稅等局勢演繹也對美股以及A股市場產生較大的擾動。
市場情緒方面,我們認為當前市場更類似2021 年初,而非2014-2015 年。今年市場整體的宏觀環境為風險偏好明顯提升。但是,當前我國企業盈利依然將面臨較大的壓力。地緣方面,特朗普加征關稅速度超市場預期。國內方面,當前我國政策框架依然以高質量發展為主,兩會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力度或低于市場預期。另外,國際貿易秩序瓦解也將使得國際地緣局勢更嚴峻,轉口貿易難度亦或有所上升。
因此,就指數角度而言,我們認為,今年市場波動幅度或將顯著強于市場預期。短期來看,春節后市場上漲主要由科技突破帶來的估值提升帶動。但是,兩會之后今年的政策基調落地,以及四月財報與各項經濟數據出爐,市場或進入“現實與兌現期”。
若總量政策不及預期,以及企業盈利尚未好轉,則指數調整的壓力或比市場預期的更大。因此,對于當前持有防御類資產(紅利、債券)和安全類資產(黃金、有色、電力設備、軍工、核電等)投資者,我們認為無需被“逼空式”追高科技股,特別是轉向A 股中估值過高的中小市值、科創。
就產業角度而言,盡管當前市場高波動較大,但2021 年新能源與創業板是一條貫穿全年的產業主線。我們認為,2025 年互聯網龍頭、算力等恒生科技標的走勢或類似2021 年的新能源行情,成為局部結構性機會的主線:
1)就政策邏輯而言,民企座談會下本輪政策變化僅針對局部互聯網龍頭和科技龍頭企業。就實際效果而言,本輪科技行情估值提升或僅局限于上述局部企業,難以帶動整體行情。
2)就產業邏輯看,AI 的根本邏輯在于AGI(通用型人工智能)——一個模型解決所有問題的贏者通吃模式,而非各個行業創造各自應用的互聯網時代模式。DeepSeek推出后,目前國內多數大模型企業已全面接入,未來產業鏈輻射幅度或更加狹窄。
3)就估值盈利角度看,科創50 指數當前市盈率113 倍,而盈利為負增長。港股方面,恒生科技估值估值23.62 倍,24Q3 盈利增速則為23%。這意味著,若港股在后續特朗普關稅等影響下出現調整,則險資等長線資本依然可以配置。
4)資金維度方面,本輪科技股行情,或依然以“大存量資金”為主,而長線配置型資金參與度較為謹慎。由于長線資金絕對收益屬性和合規要求,難以參與本輪由科技股估值抬升驅動的行情。
二、投資建議
短期來看,兩會前市場風險偏好驅動下,科技股不排除繼續強勢。但當前時間點,我們仍堅定看好防御類資產(紅利、債市)與安全類資產(黃金、有色、電力設備)。
另一方面,當前高位科創板和中小市值則需注意一定的估值過高的風險。待特朗普關稅等“現實沖擊”時,或是恒生科技等產業主線品種的下一個布局時點。
風險提示:全球流動性超預期收緊,市場博弈的復雜性超預期,政策變化的節奏復雜性超預期等。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