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鷹基金韓廣哲:中小市值相對大市值公司或仍有超額收益 次新板塊好公司值得關注
專題:2025年度投資策略|公私募基金公司、大咖展望蛇年投資機會
回顧2024年,應置于2022年以來的三年周期中,上證指數收盤點位從未超過2021年底的位置,可以說A股市場整體上處于震蕩下跌之勢頭,跌多了反彈一下,然后再下跌。如果單以指數表現看,這三年的投資環境并不理想。但是,三年來存在4次大的底部反彈機會,每次都是在市場下探之后的超跌反彈,背后是中央、政府與各主管部門出臺的多項呵護與正本清源政策。這四次大級別一些的反彈,前兩次是觸及3000點之后,形成的10%-15%指數反彈機會;后兩次則是在更低的2700點左右形成的反彈,市場自身的流動性危機或者投資者信心危機,在經濟政策與股票市場改革措施出臺后有所緩解,反彈空間達到20%以上。
過去三年,累計收益率最大的Wind微盤股指數,超80%;之后是中證紅利指數,累計收益率8%左右。行業指數層面,通信行業累計收益率最大(36%左右),之后正收益的是煤炭(20%左右)、銀行(10%左右),而三年累計跌幅低于-30%的有9個行業, 包括食品飲料、房地產、醫藥、電新等。
總結一下,中國經濟與A股市場在疫情之后的恢復如同疾病治愈一般(病去如抽絲)。地產等價格收縮導致傳統的收入-消費-投資循環發生遲滯,外資等資金流出導致A股缺乏賺錢效應,存量資金博弈導致定價權倒向活躍與邊際資金。從申萬31個一級行業看,除了通信、電子等高科技行業是在過去兩年AI革命下有產業景氣支撐,其他近30個大行業,沒有一個行業展示出景氣或成長性,沒有持續的行業擴張,導致過去的買入持有、景氣投資策略失效了,這也或是成長型基金經理產品業績不理想的主因。
紅利投資這幾年大行其道,高股息公司股價迭創新高,背后反映風險偏好的逐漸下降、對確定性(資產)紅利收益的看重。
中醫講究休養生息,治病講究調理。如同經濟政策與股票市場大環境,企穩向好也是個緩慢的過程,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是“缺什么就補什么”那般直接。
展望2025年,我們認為也應看的遠一些,基于現有經濟、政策勢能,現在或是轉好的初始階段,對股票市場也該抱有一定的樂觀態度:
首先,股票市場或有望震蕩向上。震蕩是因為出口、外貿等方面還有壓力,外部沖擊會不定期到來。向上是因為政策、流動性、經濟數據等方面需要觀察,信心需要時間恢復。從技術面看,國家對股票市場愈發重視,股市也會像過去的地產市場一樣,慢慢承接居民財富配置,進而形成蓄水池,這樣的定位往往會形成穩定機制,有干預、有支撐、有維穩,指數易形成區間運行狀態。
其次,風格上的判斷對投資可能更有意義。紅利資產的投資者群體已經形成了,配置功能突出,紅利股投資需要精細計算盈利與估值;周期與消費,持續調整的時間夠長了,但基本面改善的數據信號還沒到,所以要保持敏銳,一旦數據改善,可能股價就會彈起來,所以不能拋棄掉,全年來看,可能是勝負手;成長方向,大的敘事還是AI與自主可控,但這個方向魚龍混雜,要做好前瞻預判,投資多做布局,少做追風;市值風格看,中小市值在2025年可能相對大市值仍有超額收益,次新板塊中的好公司值得關注。
第三,投資要控制回撤,配置上偏均衡可能是長期較優的策略。
最后,經歷近幾年復雜內外部環境的洗禮,有一批優秀的公司展示出韌性,在穩定發展之余,展示出全球成長、出海競爭的邏輯,這是中國公司強大的必經之路。而對于傳統意義上的強周期行業,也有一些公司因短期市場風格而較少人關注,這也提供了一定的收益機會。
風險提示:
本資料所引用的觀點、分析及預測僅為個人觀點,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場情況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設條件下的分析和判斷,并不意味著適合今后所有的市場狀況,相關指數、行業等的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表現,也不代表本公司旗下基金的業績表現,不構成對閱讀者的投資建議。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過往投資業績不預示基金的未來表現。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和本風險揭示書,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本資料不構成本公司任何業務的投資建議或保證,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或本公司相關機構、雇員或代理人不對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內容的行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