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億彈藥到位!央行已與金融機構簽約借券:將視債市情況持續借入并賣出國債
澎湃新聞記者 陳月石
中國人民銀行已與多家機構簽訂債券借入協議,受此影響,國債期貨全線走低。
7月5日,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已與幾家主要金融機構簽訂了債券借入協議。
中國人民銀行確認該信息屬實。多家媒體報道,央行表示,目前已簽協議的金融機構可供出借的中長期國債有數千億元,將采用無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國債,且將視債券市場運行情況,持續借入并賣出國債。
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稱,中國央行與主要國有銀行就借入國債達成協議,將增強其管理長期收益率曲線的能力,央行的重點仍將放在曲線10-30年期限的部分,而較少關注短端。從大型銀行借入債券,有助彌補中國央行長期債券持倉的不足。央行若出售國債可能會吸收銀行間流動性,或需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對沖。
受央行簽訂債券借入協議消息的影響,國債期貨7月5日開盤全線走低。
截至發稿,30年期主力合約跌0.25%,10年期主力合約跌0.10%,5年期主力合約跌0.05%,2年期主力合約跌0.01%。
7月1日午間,央行發布消息稱,為維護債券市場穩健運行,在對當前市場形勢審慎觀察、評估基礎上,人民銀行決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
實際上,今年以來,央行多次公開提及對長期收益率的關注。
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首提“關注長期收益率變化”,并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以專欄的形式分析了當前的國債收益率,專欄指出,市場缺乏安全資產對長期國債收益率也產生了影響,并點出公募債基、農商行的交易行為。
央行主管《金融時報》曾援引業內人士提示稱,投資者應基于對經濟基本面的合理預期,結合自身資產負債等情況進行投資決策,高度重視利率風險,更多投資者則意識到投資行為過于短期化存在較大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就曾在陸家嘴論壇上明確指出:“當前特別是要關注一些非銀主體大量持有中長期債券的期限錯配和利率風險,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保持市場對投資的正向激勵作用。”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