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下周4家上會,IPO新常態化啥模樣?今年409家終止企業,未來“命”在何方?
來源:一云投資
導語
今年以來單周最高速,下周將有4家IPO企業上會,并全部在下周五(11月1日)。其中深交所創業板1家,滬主板1家,北交所2家。此前上會被暫緩審議的天工科技,也將迎來二次上會。
近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將逐步實現IPO常態化”的話音剛落,交易所就以一周審議4家的行動作了回應,這也許是快速實現IPO新常態化的信號。截至目前,三大交易所未上會的企業僅剩177家,按照這個審議速度,大約10個月左右時間將全部消化干凈。
“IPO新常態化”到底會是啥模樣?近期IPO的動態數據和業內專業人士的分析預測,均指向了同一方向……,
截至目前,今年已終止的IPO企業達409家。這400余家企業,未來命運將走向何方?業內人士指出了四個方向:優質公司卷土重來,其他公司或改道香港股市,或被并購曲線上市,或就此做罷……
A?
IPO最新看點
1
下周4家上會,IPO加速恢復常態
A股二級市場在政策面的強刺激下,10月放量回升。一級市場開始緊跟節奏。下周將有4家IPO企業上會,為今年來上會審議最密集的一周。這4家企業全部安排在11月1日(周五)上會。它們分別是:深交所創業板的中船雙瑞(中信建投保薦),上交所主板的永杰新材(東興證券保薦),北交所的林泰新材(東吳證券)和天工科技(申萬宏源)。其中天工科技前次上會被暫緩審議,本次為二次上會。
近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專題座談會上提到,將逐步實現IPO新常態化。下周安排4家上會,也許正是IPO加速實現新常態化的信號。截至目前,三大交易所未上會的企業僅剩177家,按照這個速度,大約不到一年時間將全部消化干凈。
那么,“IPO常態化”將會是啥模樣?
先來看看近期市場的一些微妙變化。
審核方面,截至目前,10月份三大交易所均已有IPO上會,分別是上交所科創板的海博思創于10月17日上會獲通過;深交所創業板的弘景光電10月11日上會獲通過;北交所科隆新材10月25日二次上會獲通過。相較以往,各交易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節奏更為緊湊。
注冊方面,10月內共通過6家注冊生效,基本和9月份持平;它們分別是創業板英思特、汕頭超聲、博苑股份、惠通科技,科創板興福電子,北交所聚星科技。
發行和上市方面,下周二(10月29日)聚星科技網上申購,加上目前已發行的10家,10月份合計發行11家,超過9月份發行10家的發行數量。下周二科創板的拉普拉斯和北交所的科力股份即將上市,至此,10月份將有9家掛牌上市,比9月份少了1家。但10月份儲備了5家已發行未掛牌的企業,預計11月份掛牌上市企業仍將回升至10家左右。
從近三個月IPO上市的節奏來看,基本每月有10家左右企業掛牌,這或許是未來IPO新常態的節奏。以此預估,今后一年IPO上市的家數在120-150家左右。
再來看一下業內人士的分析預測。
放牛塘創始人周興用向一云投資分析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后每年能有個150家左右就算正常了,主要依據在于,前各板塊定位已比較明確,符合條件的標的公司有限。
首先,主板必須要是有行業代表性的,不是說你最近一年有一個億的利潤就可以上。主板的核心是要有行業代表性,必須是行業頭部企業。比如最近撤了一家高速公路的企業,每年有4個億的利潤,但行業里頭部企業有四五十億的利潤,你不是行業頭部,就沒戲了。要找這么多還未上市的行業頭部企業,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未來主板能上市的企業,每年就那么20家左右。
科創板的話,強調科創屬性,要求突破卡脖子的技術,同時還要求有業績。從最近過審的案例來看,每年要有2個多億的收入,2-3千萬利潤,這種難度也是很大的。在國內,如果一個企業能做到2-3個億的收入,這個行業就已經開始比較卷了。目前一個高科技企業,營收能達到2-3億,又突破卡脖子技術,又能做到一家獨大,這種概率是不高的,除了個別企業有超高的技術壁壘。科創板未來,一年有個40家左右,算是不錯的。
創業板,現在門檻已經大幅提高了。以前報不了主板,也報不了科創板,又不愿將就北交所的企業,都跑去報創業板了。今年創業板撤材料的企業是最多的。現在創業板未上會的企業,是五個板塊里最少的。未來創業板對企業的創新性和業績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未來創業板每年能有個40家左右,也就很不錯了。
如果IPO一年要搞到150家,主要還靠北交所來湊。從今年已經披露的半年報來看,北交所現有上市的公司業績都不太高,很多在2-3千萬的樣子,北交所亟需一批業績規模比較大的企業來撐門面。所以,北交所現在是承載這些每年有4-5千萬以上利潤的傳統企業的場所。現在有個說法是,北交所創業板化,這種說法還是挺準確的。
2
400余家終止企業
未來“命”在何方
本周有四家企業撤單,分別為滬主板的海達光能、深主板的知原藥業、北交所的格林司通和今大禹。截至目前,2024年終止的企業已增加至409家。未來,這400多家企業的命運將走向何方?
有業內人士分析,相較2023年之前,目前A股IPO市場環境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終止企業未來可能面臨四種命運:一是卷土重來,處理好歷史問題、業績做上來,或者換個板塊,重新申報;二是到赴香港聯交所上市,港股相對包容性較強;三是接受已上市公司的并購,曲線上市;四是就此作罷,放棄上市。
A股IPO二次申報、三次申報的情況并不罕見。相關數據統計,截至目前,IPO終止后再次申報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其中約有10%的申報次數達到3次及以上。終止后再次申報成功過會的企業數占比約33%。多次申報IPO的企業經歷了前次申報折戟的經驗與教訓,中介機構和企業對項目存在的障礙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選擇重新申報通常對問題的解決更有把握,且處理更加謹慎,因此申報后成功過會的幾率就會增加。
赴香港上市是不少大陸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和消費類企業不錯的選擇。統計顯示,今年香港共有51家公司上市,其中有45家公司為中國內地企業,不乏有在A股IPO碰壁后改道港股的公司身影。
10月24日,智駕獨角獸企業地平線正式登陸港交所,發售價為3.99港元/股,募資總額達54.07億港元,為年內港股最大科技公司IPO。地平線是乘用車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智能駕駛(AD)解決方案的供應商。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收入分別約為4.67億元、9.06億元、15.52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達82.3%;但同期,地平線凈虧損分別為20.64億元、87.2億元、67.39億元。
曾在A股申報IPO受阻的黃金首飾加工企業老鋪黃金,于今年6月28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上市股票發行價格為每股40.50港元,凈募集資金約7.13億港元。公司股票上市首日上漲72%,報收于70港元;截至10月25日,公司股價報收190.5港元,較上市首日收盤價以上漲了172%。
此外,一些已在A股上市的公司今年也積極赴港上市,實現“A+H”雙輪驅動。9月17日,美的集團(A.000333;H.0300)在香港上市,發行價54.8港元,共發行5.66億股H股股份,募資超300億港元,成為近三年來香港資本市場最大的上市籌資項目。A股上市公司龍蟠科技(603906)亦在謀求港股上市,現已通過上市聆訊,將于10月底掛牌上市。
今年9月24日,證監會發布“并購六條”,激發了上市公司的并購熱情,也為IPO終止企業指明了一條曲線上市的通道。已有不少上市公司搶先出手,據一云投資統計,2024年已有15家公司發布公告,擬收購IPO未成功的企業(詳見10月13日一云投資報道)
今年香港股市IPO公司一覽
3
這家獲批文近一年的公司危險了
本周,除了四家企業終止IPO,還有一家企業拿到批文近一年未能發行,或將終止IPO,它就是申請在深主板上市的廣東宏石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石激光”)。
宏石激光注冊申請獲證監會批準的批復時間為2023年11月2日,現在距離12個月的批文有效時間僅剩5個工作日了,這種情況下基本確定是無法完成發行了。
宏石激光最開始曾在證監會排隊,上會通過,但在證監會的時候并沒有拿到發行批文,最終平移到了深交所繼續審核,又一次經歷了一輪受理→問詢→上會→提交注冊等環節,這種情況在全面注冊制以來是非常罕見的。
宏石激光主要從事激光切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主要產品包括平面光纖激光切割機、專業光纖激光切管機、板管光纖激光切割機等。公司憑借自動化、定制化、柔性化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為眾多國內外工業企業提供了激光切割設備和服務,客戶遍布于精密器械、汽車配件、廚衛五金、電子電氣、智能家居等諸多領域。
業內人士分析,宏石激光注冊生效未能發行,可能主要還是卡在業績上。根據目前可查資料,2022年度,宏石激光營業收入為195666.67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7.2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215.1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1.38%。可查到的宏石激光的最新數據是公司2023年1-6月,公司營收113550.93萬元,凈利潤11988.19萬元。公司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業績是否繼續下滑,尚不可知。
不過,從可比公司大族激光來看,行業情況并不樂觀。大族激光2023年營業收入140.9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82%,扣非凈利潤4.65億元,同比下降52.47%。今年前三季度,大族激光業績有所回暖,營收101.29億元,同比增長7.90%,扣非凈利潤3.75億元,同比增長4.68%。
B?
A股IPO最新進程
1
下周4家上會
2
下周2家上市
3
3本周1家上會
4
本周3家企業上市
5
本周4家企業新股申購
6
本周3家企業注冊生效
7
本周4家企業提交注冊
8
本周4家企業終止
9
最新IPO排隊303家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