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豬市場弱勢延續 行業仍看好四季度需求
來源:中國畜牧業
9月生豬期價偏弱運行,同時本次“雙節”的消費略顯疲軟,而供應端的增長較為明顯。從當前的出欄價格來看生豬養殖利潤依舊較為可觀,未來供應端或仍有增量預期。
據上海鋼聯統計,9月份生豬自繁自養月均盈利640.5元/頭,環比下降217.79元/頭;外購仔豬月內盈利402.67元/頭,環比下滑220.28元/頭,不過月內飼料成本有所下降,一定程度利好生豬養殖。
“9月全國生豬出欄均價為18.93元/公斤,較上月下跌1.41元/公斤,環比下跌6.93%,同比上漲15.64%。當月豬價震蕩下行,其間反彈十分有限,月度重心跌幅明顯。”上海鋼聯生豬分析師表示,生豬市場價格回落的同時,仔豬價格出現顯著下行。9月份全國7公斤斷奶仔豬均價為376.19元/頭,較上月下跌達119.29元/頭,環比下跌24.08%,同比上漲50.51%。當前生豬市場供強需弱,行情走勢震蕩下行,養殖端補欄積極性較低,企業仔豬外銷訂單減少,大多報價已低于成本線,短期仔豬行情偏弱延續、價格仍有下調空間。
華泰期貨認為,當下生豬較高的均重已經維持了大半年之久,隨著產能的逐步恢復,未來或將進入去體重周期,但以當前的消費或將難以承載。未來需要關注消費情況以及產能回補的速度,長期來看生豬價格或仍將偏弱震蕩。
近期豬價走勢
9月份生豬市場的弱勢,延續到了十一長假期間。
“2024年10月4日全國生豬交易均價為17.14元/公斤,較9月30日下跌0.62元/公斤,降幅為3.49%。節中前期豬價呈現下滑,而節后首日生豬交易均價為17.67元/公斤,較4日豬價有所回升。鑒于節中前期豬價跌幅過大,節中后期出現回漲,節后首日豬價仍較節前小幅下滑。”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劉博洋認為,回顧2018年至2023年國慶節前后豬價走勢變化,除了2020年豬價節后呈現較大幅度下滑,其余年份豬價每逢國慶小長假,無一例外呈現“節前跌、節中后期反彈”的規律。供應端一致性利空致使節前豬價難逃下跌困境,而供需兩端雙向利多成為節中后期豬價上漲的動力。
他分析,節前二次育肥豬源集中出欄亦進一步造成豬價踩踏式下跌,形成豬價持續探底,但也奠定二次育肥抄底基礎。從二次育肥補欄占比規律上來看,10月為全年二次育肥補欄又一高峰期也是補欄最終一輪窗口期,此階段補欄二育多數為節前期釋放后的空圈剛性需求,以及此節點補欄對應四季度冬至前后大豬腌臘需求旺季,因此該時間段二育補欄多數呈現短頻快節奏,緩解短期的供應壓力,推動豬價節后小幅走強。
同時,站在需求的視角下,該時段凍品主動入庫需求量雖有限,但節后凍品去庫存多數較為可觀,平均降幅在4.21個百分點,最高降幅在6.95個百分點,臨期凍品出庫壓力減輕,部分貿易商或仍有小幅備新貨填補庫存行為,應對四季度豬肉消費旺季。
劉博洋表示,國慶節前后豬價走勢特點的形成是供需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節前“供需雙增、供應增幅大于需求增幅”是豬價下跌的核心原因。節中后期供應壓力減緩,以及二育補欄需求的提振,推動豬價反彈。
上海鋼聯分析師也認為,從需求端來看,10月雖無節日消費提振,但天氣逐步轉涼后南北各省剛需或季節性增加,而政策端提振手段頻出,股期債匯市場大幅向好,居民消費信心、意愿有所增加,短期消費向好前景較好;同時二次育肥群體存在明顯剛需補欄需求,10月“生豬消費”或繼續向好。
邁科期貨認為,近期生豬價格整體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市場出欄壓力仍然比較明顯,但從產能端來看,隨著供應壓力逐步消化,價格進一步下跌空間也將逐步受限,養殖端也有一定惜售情緒,市場生豬供應有所減少。假期末企業陸續開工,下游走貨相對積極,批發市場爛市現象減少。豬價跌至低位后,二育市場熱度提升,與屠企競爭豬源,屠企采購難度有所增加。
廣發期貨認為,9月份以集團場為主的規模企業追趕出欄進度,持續壓制現貨價格,二育存欄已降至低位,主要供應集中在集團場。伴隨本輪供應壓力去化,疊加二次育肥或在后期再度入場賭年底旺季行情,或將再帶來豬價另一波上漲,整體維持豬價先抑后揚觀點。
四季度豬價表現如何?
在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看來,國家出臺的這一系列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豬肉的消費。“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居民消費,因為前兩年消費表現欠佳,對豬肉價格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政策出臺之后,居民的消費信心應該會有所增強,對豬肉價格的支撐力度也會強一些。”他說。
不過,中信建投期貨養殖首席分析師魏鑫提醒,近期市場關注的政策主要集中在貨幣、信貸及證券市場等方面,并沒有太多針對農業產業尤其是生豬產業的政策,因此政策整體對生豬市場的影響比較有限。他表示,從豬肉需求的角度來看,豬肉本身的需求具有一定剛性,對經濟環境的敏感度并不是太高。如果相關政策能夠傳導到居民消費尤其是餐飲消費當中,可能對豬肉需求有邊際上的改善,但影響相對有限。
“在豬價的影響下,去年以及今年的一季度,生豬養殖企業虧損較為嚴重,不少企業負債率較高,這跟融資成本有著緊密關系,降準降息等政策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養殖企業的融資成本,緩解去年至今年一季度的虧損局面,減輕養殖企業的資金壓力。”王祖力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養殖企業對待擴張要比前兩年謹慎很多,一方面是受到前期的虧損影響,養殖企業資金壓力很大,另一方面與養殖企業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有關。
事實上,在近期供過于求的基本面影響下,生豬市場經歷了一輪下跌。“從能繁母豬和仔豬出生量兩個數據來看,今年三季度供給走低,驅動價格上行并處于高位,但9—10月份預期出欄有所提升,對豬價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壓制。”魏鑫說,總體來說,目前豬價處于產業盈利線之上,三季度行業整體取得了較為豐厚的利潤,預計四季度在需求旺季的支撐下行業利潤窗口仍將繼續,明年上半年可能會出現供給壓力較大的情況。
五礦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俊表示,首先,9月以后生豬產能增大,主要是受仔豬存活率、配種率等指標季節性改善的影響;其次,前期二育和壓欄積壓的后置豬源均對準中秋及國慶雙節出欄,加上企業為緩解四季度壓力而提前出欄的部分,使得當前供應偏充裕;最后,疊加市場信心略顯不足,今年同期投機性二育入場的規模有限。以上壓力使得當前基本面供過于求,這是當前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
“隨著利好政策的落地,今年四季度豬價消費將得到保證,對高價豬肉的拖拽作用減輕,但豬價是否能企穩反彈,還要看供應端的增量情況,對此,我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整體看,隨著供應逐步增多,四季度豬價重心或呈震蕩式下滑走勢,但豬價下方仍有支撐。”王俊認為。
在魏鑫看來,四季度仍然關注生豬供應壓力以及供應節奏,同時關注需求側的支撐。“總體來看,我們預計四季度豬價略弱于三季度,在節奏上可能呈現震蕩下行后略有支撐的態勢。后續豬價位置主要取決于當前生豬養殖企業的壓欄情況以及市場對二育的吸納情況:如果二育入場,則會推高近端價格,對后續價格不利;反之,二育入場有限,則價格暫時低迷,對后續需求有望形成新的支撐。”他說。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