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金合信基金魏鳳春:風險資產的外部壓制開始放松
作者為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
北京下雨了,雨幕遮住了遠山,看不到當空的烈日,像極了八月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讓人惆悵。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的講話,被樂觀的投資者比喻為一縷穿透陰云的陽光,黃金、美股與美債都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積極的呼應。從去年10月開始,投資者一直圍繞著降息預期進行交易,主席先生的每次表態都會一定程度上對市場節奏帶來沖擊。這一年來,前進的方向一直是明確的,?投資者早就認為是政策調整的時候了,但變化無常的經濟數據、不斷變化的前景和風險的不平衡影響著這一趨勢。
降不降息,何時降息,對九月的全球市場已經不很重要,海外市場至少完成了降息25個BP的交易。投資者需要思考的是降息閘門一旦開啟后的應對之策。
戰略性配置需要關注:1)多長時間完成降息;2)降息的幅度,最終降到2%還是1%;3)降息背后是否是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戰術性配置關心的是降息的節奏會不會因為公開數據的不確定而變得無法捉摸,甚至出現降而復加的荒腔走板的局面。這些都是樂觀者的預測。
如果再加入全球政治、經濟、金融博弈的思考,悲觀的投資者甚至會認為鮑威爾未必會如大家期待的那樣做,因為他也沒有承諾必須降息。秉承這一邏輯的依據包括:
1)中美金融談判順暢,但并沒有公開取得的積極成果。
2)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從特朗普交易與哈里斯交易,美聯儲雖然號稱獨立,但不可能不考慮政治的影響。
3)壟斷資本的逐利性。這一輪加息引致全球資本回流美國,美國資產估值幾近峰值后,資本必然離開美國去尋找新的投資機會。目前沒有看到大型經濟體資產泡沫 *** ,因此也沒有太大的價值洼地可供抄底。這與歷史上美元降息與加息的輪回效應是不一致的,習慣于慣性思維的投資者據此會認為美聯儲降息的時機未到,或者認為即使九月降息,幅度也是小的,試探性的信號價值大于實質性的作用。
如上判斷,即使美聯儲真的降息了,中國央行也不會大幅降息。一是中國的貨幣政策是獨立的,二是央行行長前幾天已經表明了中國的態度。我們相信,這些公開的話語是將美國短期降息考慮在內的。當中國將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以及經濟安全這幾個長短目標融為一體的時候,單一的政策都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這些問題糾纏在一起,只有大幅度的改革才能固本清源,給經濟增長以新的動力。三中全會的改革措施已經明確,投資者的期待也非常強烈,市場需要的無非是將知變為行的速度和力度罷了。
但無論如何,美聯儲主席的這一講話,無疑是松綁了外部沖擊對國內風險資產的約束。低位徘徊的市場在初步出清的過程中已經開始為接納未來幾年從美國流出的破天富貴做著積極的準備。近期新股表現良好,有點風起于青萍之末的味道了。這些不帶有舊時代痼疾的新質生產力開始受到耐心資本的青睞,監管部門對機構投資者的殷殷期待為其增加了加持的砝碼。
同時,我們也看到對西部大開發的重新定義帶來了較為確定的投資機會,這些機會在新疆區域體現得特別明顯。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在國際政治即將新變局的當口,作為亞歐黃金通道的新疆具有特別的價值。這些投資機會背后是 *** 全力保增長的有力抓手,這些抓手很熟悉,空間很大,效果有望較為明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布局。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