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貨少賣5個億,門店縮水5000家,絕味食品半年凈利跌四成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國際金融報
“鹵味巨頭”絕味食品(維權)(603517)越來越不賺錢了。
近日,公司披露半年報,期內實現營收28.2億元,同比減少15.57%;歸母凈利潤為1.75億元,同比減少40.71%。
這一業績并非短期波動,回溯2024年,絕味食品全年營收62.57億元,同比下滑13.84%;歸母凈利潤2.27億元,同比下滑34.04%,創上市以來利潤新低。
如今上半年營收、凈利降幅再擴大,意味著公司處境更加艱難。
左宇攝
鮮貨產品少賣5億元
從外部環境看,2025年上半年消費市場承壓。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餐飲收入同比增速放緩至4.3%。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顯著提升,非計劃性購買行為有所減少,這對依賴即時消費的鹵味行業形成一定沖擊。
鹵味賽道中,煌上煌、周黑鴨、紫燕食品三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收入也存在不同程度下滑,但絕味食品以15.57%的降幅領跌。這表明除外部環境因素外,公司自身經營策略問題或許更為突出。
核心業務的疲軟是拖累業績下滑的關鍵因素。
上半年,絕味食品鮮貨類產品貢獻了21.12億元營收,較上年同期的26.12億元直接減少5億元,下滑超19%;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也從79.88%下滑至76.59%,拖累整體營收表現。
拆分鮮貨類細分品類,其中禽類制品(以鴨貨、雞貨為主)收入15.91億元,同比下滑20.8%;蔬菜產品、其他產品收入2.77億元、2.26億元,同比降幅達11.6%、14.3%;畜類產品收入不足0.2億元,同樣呈下滑態勢。
孫婉秋攝
同屬鹵制食品的包裝產品上半年表現亮眼,收入同比增長16.3%至2.28億元,但因其營收占比偏低,僅能部分對沖鮮貨類產品的下滑影響,難以拉動整體業績回升。
為拉動銷售增長,絕味食品在上半年砸下重金營銷。
期內,公司花出9231萬元用以廣告宣傳,同比增加超1420萬元,但從效果看,這筆投入未能扭轉銷售頹勢。上半年,銷售費用總額為2.83億元,雖同比下滑5.2%,但受營收大幅收縮影響,銷售費用率從上期的8.9%攀升至10%。
此外,上半年絕味食品的管理費用因職工薪酬增加同比提升10%;研發費用也因數字化投入加大,同比增長9.44%。多維度費用壓力疊加,導致公司凈利潤降幅遠超營收降幅,盈利能力持續弱化。
券商下調預期
產品銷售不暢,很大程度與渠道收縮有關。
鹵味銷售高度依賴線下門店,而絕味食品此前憑借加盟模式“跑馬圈地”,2019年突破萬店規模,至2023年年底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達15950家。彼時公司營收也從2019年的51.72億元逐步增長至2023年的72.61億元,門店擴張與業績增長形成正向聯動。
但這一趨勢在2024年出現逆轉,公司當年未在年報中披露門店數量及增長情況,市場普遍預判其規模收縮。
2025年半年報中,絕味食品仍未公開門店數據,但華創食飲研報指出,絕味業績調整主要源于閉店數目過多,且單店經營仍存壓力;參考窄門餐眼數據,截至9月3日,絕味在營門店僅10838家,較官方給出的2023年底15950家店數據,減少超5000家。
門店收縮的背后,是加盟商信心的減弱。
反映在財務數據上,截至2025年6月,絕味食品合同負債為1.43億元,同比下滑9.4%。作為“已收款待發貨”的指標,合同負債直接體現加盟商的拿貨積極性,其下滑意味著下游渠道對公司產品未來銷售預期趨于謹慎,進一步影響業績兌現節奏。
更直觀的信號來自加盟商管理收入:上半年,公司來自該業務的收入為2712萬元,較去年同期的3402萬元下滑明顯,而該項費用是企業向加盟商授予特許經營許可,在合同有效期內提供管理服務而收取的。收入減少從側面印證加盟商數量在縮減。
近期,開源證券也因絕味門店經營承壓,下調了公司2025年—2027年盈利預測,預計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3.9億元、5億元、5.3億元,而今年年初時預測為6.3億元、6.8億元、7.2億元。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