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逾81% 賽力斯靠什么走出車圈競爭紅海?
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品質提升、服務優化,才能讓產品和品牌具備真正的價值和影響力,而賽力斯憑借提前布局的優勢,有望在行業中保持持續的競爭力。
文|撰稿人 王婧雅
編輯|高素英
打破中低端市場同質化競爭格局,從內卷的價格競爭轉向高質量的產業鏈比拼,讓賽力斯迎來新的增長曲線。8月29日,賽力斯(601127.SH)發布2025年半年報。數據顯示,賽力斯上半年營業收入624.0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41億元,同比增長81.03%。
業績變化的背后,離不開賽力斯的戰略布局。其加碼高端市場,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增厚利潤;以“深度集成+平臺化研發”優化生產環節和供應鏈,不斷提高運營效率;從比拼價格轉向比拼質量,獲得用戶口碑構建技術壁壘與高黏性用戶生態。賽力斯的每一步都切中了行業轉型的關鍵點,破解了價格內卷下車企增收不增利的難題。
市場普遍認為,隨著新能源市場競爭加劇,未來比拼的不在于賣出更多車,而在于賣出更有價值的車。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品質提升、服務優化,才能讓產品和品牌具備真正的價值和影響力,而賽力斯憑借提前布局的優勢,有望在行業中保持持續的競爭力。
布局高端市場迎來新增長曲線
2025年上半年,價格競爭持續升溫、新車和換代車絡繹不絕,從傳統燃油到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整個汽車市場的內卷達到新高度,而競爭持續加劇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數據顯示,2025年1-6月,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4.8%,仍低于下游工業企業5.7%的平均水平。
在全行業承壓的背景下,賽力斯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根據賽力斯公布的財報數據,2025年第二季度,其營收同比增長12.4%至432.55億元,利潤方面表現更為突出,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6.1%至21.93億元,毛利率較一季度上升1.90個百分點到?29.52%?,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成為新能源市場中為數不多的既有規模又有利潤的車企。
究其原因,產品結構的優化是賽力斯盈利突破的核心因素。目前,中低端市場同質化十分嚴重,成為價格競爭的重災區,導致利潤率持續走低;而高端市場的品牌溢價空間依然較高。賽力斯旗下的問界持續在高端市場加大影響力,為其利潤上升提供了基礎。
今年三月,問界旗下當家豪華車型M9進行了改款上新,攜十大亮點重構豪華標準,為用戶帶來了全方位的智慧出行體驗。激光雷達從1顆增至4顆,搭配華為ADS 3.0智能輔助駕駛系統,讓本就具備行業競爭力的輔助駕駛優勢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增程器的升級和電池容量的提升提高了用車效率,使得增程版更省油,純電版續航更長。四月份,賽力斯進一步完善產品矩陣,推出定位“家庭智慧旗艦SUV”的問界M8,精準填補了問界M7與M9之間的市場空白。
憑借產品競爭力和以往積累的用戶口碑,這兩款車上市后不出意外又成為了行業爆款。截至目前,問界M9累計交付超22萬輛,穩居50萬級豪華車市場銷量前列;問界M8上市即熱銷,累計交付突破7萬輛,穩居40萬級銷量頭部。今年1-6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72108輛。
事實上,打入這個價位段的市場,對于新能源來說并不容易,這意味著賽力斯已經打破了以往高端市場被傳統豪華品牌占據的局面,不管是技術,還是品牌都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更為重要的是,在最難啃的高端車能夠站穩腳跟,賽力斯在其他市場會更具優勢。目前,問界共有M5、M7、M8、M9四款車型,覆蓋了20萬-50萬元市場,其中問界M8純電已于8月上市,9月問界M7也將迎來改款上新,屆時賽力斯的利潤池或將進一步擴大。
在賽力斯財報發布后,民生證券和東吳證券均給出了積極評價。其中,民生證券指出,M8/M9形成共振、超級工廠產能支撐交付放量、機器人業務布局具身智能、港股IPO落地加速全球化戰略深入布局,這一系列將有望構建賽力斯業績新增長曲線。
控本增效優化供應鏈提升效能
眾所周知,車企想要盈利離不開規模化效應,但是新能源時代與燃油車明顯不同,以往銷售10萬輛就能盈利的行業經驗到了新能源市場仿佛失效了。
這背后的原因在于,新能源車研發投入大、供應鏈復雜、核心零部件依賴度高等特點,對規模的要求更高,且單純的銷量堆砌未必能轉化為盈利。如果車企能夠合理把控供應鏈,在每一個環節能擠出一些資金、提高一些效率,對于整個鏈條來說將帶來巨大的效益提升。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賽力斯有自己的打法。通過深度集成化的戰略,賽力斯將一級供應商數量從300家優化至100家,這種少而精的合作模式,不僅降低了供應商管理成本,更通過長期戰略合作獲得了更優的采購價格和技術支持。
同時,賽力斯創新的“廠中廠”模式將核心供應商生產線嵌入自有超級工廠,實現指令下達至產線調整響應時間縮短至20分鐘以內,數千種零部件“當日周轉”大幅降低了庫存成本和資金占用。這種產業集群化模式,不僅提升了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更通過協同生產降低了綜合成本。
除了縮短供應鏈長度,賽力斯還在研發、生產上找到了控本增效的“利器”。其自主研發的“賽力斯魔方技術平臺”,打破了傳統一車一平臺的開發模式,實現了超增、純電、超混三種新能源動力形式的兼容,同時支持多種車型的開發。基于該平臺,車企無需為不同動力、不同級別車型單獨搭建研發體系,有效縮短了研發周期并降低了研發成本。
在業內看來,隨著新能源行業進入了競爭新階段,若想打破銷量上漲但卻不盈利的困局,優化供應鏈全鏈條是關鍵。從賽力斯的經驗不難看出,供應鏈的集中化、研發的平臺化將成為新趨勢。頭部車企通過整合核心供應商資源、搭建共享技術平臺,既能降低行業整體研發成本,也能提升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
構建技術壁壘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較量
短期的盈利突破可以依靠產品結構優化和運營效率提升,但長期的市場競爭力必須建立在難以復制的技術壁壘和高黏性的用戶生態之上。在汽車行業,技術研發能力決定了企業的下限,在此基礎之上考驗著用戶生態和品牌建設的能力。
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升級,現在的消費者不再僅僅關注車輛的購買價格,他們更加看重車輛的整體價值和使用體驗,品質、性能、智能化以及品牌價值等無一不是關鍵。
賽力斯正是瞄準這些方向下足功夫。今年上海車展,賽力斯率先開創以場景定義安全,構建了包括“生命保護”、“車身防護”、“健康呵護”、“隱私守護”四大安全領域的智能安全體系,此前,賽力斯相繼落地了賽力斯魔方技術平臺、賽力斯超級增程、賽力斯超級工廠等一系列技術成果。
今年上半年,賽力斯研發投入51.98億元,同比增長154.9%。
根據杰蘭路研究報告,問界M9以85.2的NPS(凈推薦值)位列榜單前列,并成為2025年上半年中國插混/增程車型保值率車型,打破了新能源車型保值率低的行業痛點,進一步增強了用戶的購買信心。
在業內看來,當消費者開始用投資思維選擇汽車,行業競爭也將同步進入從價格轉向價值的新格局。短期內,價格競爭可以為消費者帶來低價紅利;而放眼未來,行業將加速向技術驅動、生態整合能力強的行業參與者集中,倒逼車企從拼價格轉向拼價值。屆時,只有那些不斷優化技術體驗、提升規模效應的品牌才能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