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盈轉虧 石大勝華上半年業績受化工產品價格下行拖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每經記者|彭斐? ??
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鏈需求增速放緩、上游材料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電解液龍頭石大勝華(603026.SH,股價38.18元,市值88.85億元)正面臨嚴峻的經營挑戰。
8月25日晚間,石大勝華發布的202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0.11億元,同比增長14.87%,但營收的增長并未帶來利潤改善,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為-5633.78萬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805.72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石大勝華業績“變臉”的主要原因在于核心產品市場價格的持續低迷以及多家子公司出現虧損。報告期內,國內電解液溶劑市場供需失衡的局面延續,導致碳酸酯系列產品價格維持低位震蕩,嚴重侵蝕了公司的盈利空間。
石大勝華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呈現出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困境。
今年上半年,石大勝華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87%,達到30.11億元。然而,營業成本的增速卻達到了16.99%,超過了營收增速,直接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報告期內,石大勝華歸母凈利潤由上年同期的盈利3805.72萬元轉為虧損5633.78萬元。
造成這一局面的首要外部因素是核心產品處于行業“寒冬”期。石大勝華在半年報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國內電解液溶劑市場供需失衡的局面延續,導致碳酸酯溶劑市場價格維持低位震蕩走勢。同時,MTBE(甲基叔丁基醚)等產品也因需求承壓和產能釋放,價格承壓下行。
作為國內規模較大、國際知名的鋰電池電解液溶劑供應商,石大勝華在產業鏈價格下行周期中盈利能力受到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外部市場壓力,石大勝華多個核心生產基地的虧損則構成了業績下滑的內部主因。
石大勝華表示,公司是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四大生產基地的碳酸酯生產供應商(東營、濟寧、泉州、武漢)。但根據財報披露的子公司經營數據,多個承擔產能擴張重任的子公司均處于虧損狀態。
比如,勝華新能源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為3.80億元,但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均為負數,凈虧損額高達5210.92萬元。石大勝華在一份公告中解釋稱,武漢基地的電解液裝置產品正處于客戶導入階段,產量尚未達產,導致固定費用偏高。
此外,石大勝華(泉州)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但凈虧損3006.53萬元。山東勝華國宏新材料有限公司雖然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39億元,但凈虧損2181.86萬元。勝華新材料科技(連江)有限公司也是類似情況,該公司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41億元,凈虧損1451.08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僅上述四家子公司上半年合計凈虧損額已超過1.18億元,成為拖累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關鍵因素。這些新產能的投建和爬坡,在市場下行期反而加重了公司的成本負擔。
在利潤承壓的同時,石大勝華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也反映出潛在的資金壓力和結構性壓力。
報告期內,石大勝華的應收賬款規模持續處于高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16.08億元,同比增長15.79%。
高企的應收賬款不僅占用了公司大量資金,也增加了壞賬風險和管理難度,對公司的資金周轉構成了持續的壓力。一個看似積極的信號是,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實現了由負轉正。2025年上半年,該數據為9014.32萬元,而上年同期則為-5.91億元。
財報中的解釋揭示了這一“逆轉”的真實構成。石大勝華稱,現金流凈額改善主要原因是“上年賒銷客戶,本年回款,票據貼現,增加現金流”。
這表明,現金流的改善并非源于當期強勁的經營“造血”能力,而是更多地依賴于對過往應收賬款的回收。這種依賴歷史回款的現金流模式,在新增訂單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的背景下,其可持續性值得市場關注。
與此同時,石大勝華的總資產規模仍在擴張,從年初的96.49億元增加到6月末的101.66億元,增幅為5.36%。資產增加主要體現在貨幣資金和應收款項融資的增長上,其中貨幣資金從3.04億元大幅增至8.86億元,主要是定期存款到期轉入所致。
盡管面臨業績壓力,石大勝華仍在研發上保持高強度投入,上半年研發費用達1.25億元,同比增長21.85%。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