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翟相棟官宣離任,公募行業加速人才流動
界面新聞記者 | 杜萌
8月9日,招商基金公告,翟相棟因個人原因離任招商優勢企業基金經理,由陸文凱接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招商優勢企業A/C份額規模合計為81.32億元。
招商基金表示,本次基金經理變更是公司基于整體投研團隊長遠規劃、資源的高效優化配置及產品管理的切實需求做出的正常調整。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翟相棟下一站或將加入高瓴資本。
公開資料顯示,翟相棟先后在中信建投、釋覺投資擔任TMT研究員,2020年6月份加入招商基金,擔任固定收益投資部研究員,2022年4月29日起擔任招商優勢企業基金經理。
從業績來看,翟相棟先和張磊一起管理該基金,2022年9月8日張磊離任,期間基金回報率為27.05%。隨后翟相棟開始獨自管理該基金。截至8月9日離任,任職期間招商優勢企業A份額回報率為124.59%。
從持倉來看,自2022年二季度以來,招商優勢企業開始大手筆調倉,將此前重倉在醫藥生物和公用事業的倉位轉移到電子和通信板塊。而到了2024年,該基金的倉位轉移至港股和芯片半導體、AI算力板塊。
基金季報數據顯示,在2022年三季度末,招商優勢企業僅有A份額,規模僅為2.91億元。而到了2023年一季度末,A份額規模飆升至26.81億元,凈申購為5.94億份。2023年1月30日,該基金新增了C份額,規模為4.49億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招商優勢企業A/C份額規模合計為81.32億元。
公告顯示,該基金將由陸文凱接任,陸文凱現任招商基金投資管理四部資深專業副總監,目前管理四只產品,合計規模為43.43億元。
翟相棟的卸任對招商優勢企業有何影響?新任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和翟相棟是否有區別?
招商基金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新任基金經理陸文凱以均值回歸思維為核心邏輯,基于成長股周期波動特征,力爭于周期與估值底部布局。歷史持倉行業覆蓋TMT、國防軍工、公共事業、食品飲料等。
“整體看,翟相棟與陸文凱同為成長風格,歷史持倉行業偏好有一定重合,陸文凱行業個股配置更均衡分散,接任優勢企業后力爭繼續為持有者帶來良好持有體驗。”招商基金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今年以來共有234位基金經理離任,同期有345位基金經理入職。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國內公募基金經理總人數已突破4000人,創歷史新高,與2019年相比翻了一番。
隨著多位績優基金經理的先后離職,新生代基金經理正在加速入場。基金經理人數大幅攀升,以及被動指數基金的高歌猛進,對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華安證券研報顯示,相較被動指數基金,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于策略的獨立性與多元化,以及持續不斷的更新迭代能力,確保其難以被簡單復制。近年來,資金借道ETF持續涌入A股,指數內成分股趨向于協同運動,選股難度加大,只有擅長做行業、風格輪動的基金經理才有優勢。
此外,在基金經理隊伍逐漸龐大的同時,公募越來越重視團隊作戰。2024年3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提出,強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完善投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
今年5月,《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并提出強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設,加快“平臺式、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支持基金經理團隊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強投研團隊。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全市場共有1.31萬只基金產品(不同份額合并計算),其中有超3400只產品由兩位及以上數量的基金經理共同管理,占比達到23.66%。這意味著,目前全市場近四分之一的基金采取“共管”模式。
與此同時,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也極大地賦能了公募投研。界面新聞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很多公募已經借助人工智能構建起協同化、工業化、流程化的全新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基金經理通過智能化、科技化手段,快速收集和分析海量數據,從宏觀經濟趨勢、行業動態到企業微觀財務數據,為投資決策提供全面、精準的依據。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