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還有5000億美元將流入美股,主要來自散戶
華爾街見聞
摩根大通認為,盡管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增持空間已然有限,且養老基金等仍在結構性賣出股票,但散戶、風險平價基金和平衡型共同基金的潛在買盤力量強大,足以抵消這些賣壓。此外,若美元企穩,此前“罷買”美股的海外資金可能進一步增添市場火力。預計下半年將有接近5000億美元資金流入美股市場,足以推動股市再上漲5%-10%。
摩根大通預計下半年將有接近5000億美元資金流入美股市場,足以推動股市再上漲5%-10%。這一預測的主要支撐力量來自散戶投資者,而對沖基金和機構投資者的增量貢獻有限。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7月11日摩根大通發表研報指出,今年美股購買力的核心引擎將是散戶投資者,其持續的資金投入預計將成為下半年市場的主要支撐。
摩根大通的預測模型顯示,2025年全年,散戶對股票基金的凈買入總額預計為6300億美元。截至目前,2025年上半年已累計流入約2700億美元。這意味著,在今年剩下的時間里,還將有3600億美元的資金來自散戶投資者。
對于近期5月和6月散戶買入勢頭減弱的現象,報告認為無需過分擔憂。這主要是因為散戶在3月和4月市場下跌時大舉抄底(包括買入杠桿ETF),隨著市場V型反彈,尤其是一些3倍杠桿的納斯達克ETF價格幾乎翻倍,散戶進行獲利了結是自然行為。報告因此認為,這只是階段性的獲利回吐,而非投資行為的根本轉變,并預計散戶將從7月起恢復購買。
研報強調,盡管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增持空間已然有限,且養老基金等仍在結構性賣出股票,但散戶、風險平價基金和平衡型共同基金的潛在買盤力量強大,足以抵消這些賣壓,并為市場提供上行動能。此外,若美元企穩,此前“罷買”美股的海外資金可能回流,進一步增添市場火力。
機構增持空間有限,海外機構的結構性賣壓
報告首先分析了機構投資者的倉位情況,結論是大部分機構已處于高位運行狀態,進一步大幅加倉的空間不大。同時海外機構的結構性拋售一定程度上打壓美股走勢。
數據顯示,無論是股票多空對沖基金,還是TMT行業(科技、媒體和電信)的對沖基金,其股票貝塔敞口在4月份就已經恢復正常水平,目前繼續提升的空間很小。
同樣,無論是自由裁量型宏觀對沖基金,還是系統性宏觀對沖基金(如CTA),在經歷了4月份的虧損后,已于5月和6月迅速回補空頭并建立多頭頭寸。
目前,它們在美國股市的倉位已經處于高位,與去年底的水平相當。標普500和納斯達克股指期貨的倉位代理指標也已回升至或超過了今年2月份的高點。
因此,摩根大通認為,這些宏觀或股票多空對沖基金在下半年難以成為推動市場上行的主要力量。唯一的例外可能是股票量化基金,它們在5月和6月降低了股票貝塔,因此尚有加倉空間。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表示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這類機構是股票的長期結構性賣家,它們傾向于將資產從股票轉向固定收益。
2024年,它們凈賣出了約4550億美元的股票。摩根大通預計,2025年它們將繼續凈賣出約3600億美元,與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基本一致。
潛在的買入“后備軍”
研報強調,風險平價基金、平衡型共同基金和海外投資者資金被認為是下半年潛在的買入力量:
風險平價基金:?報告估算,這類基金的股票貝塔已從4月初的0.35降至目前的0.2。如果其倉位回歸至2015年以來的平均水平(約0.33),則意味著在2025年剩余時間里將有約450億美元的凈買入。
美國平衡型共同基金:這類基金的股票貝塔目前為0.52,也低于4月初的0.56。若其貝塔向長期平均水平0.6回歸,將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帶來約5600億美元的凈購買。
此外,外國投資者可能也將重新入場。外國實體投資者,包括非美國散戶投資者,自2月以來已連續5個月對美股采取“買家罷工”策略。
摩根大通認為這種“抵制”美股的行為不可持續,因為投資者無法避開標普500或科技七巨頭這一全球股市最大且最重要的增長板塊。
如果美元企穩,外國實體投資者恢復購買美股,這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為美股帶來500億至1000億美元的買入資金流。
~~~~~~~~~~~~~~~~~~~~~~~~
以上精彩內容來自追風交易臺。
更詳細的解讀,包括實時解讀、一線研究等內容,請加入【追風交易臺?年度會員】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