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暫停新增轉融通 存量規模正逐步了結
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7月10日晚間, *** 宣布暫停轉融券業務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公募基金在暫停新增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之后,再度迎來監管加碼。
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是指基金以一定的費率通過證券交易所綜合業務平臺向中證金融公司出借證券,中證金融公司到期歸還所借證券及相應權益補償并支付費用的業務。
今年2月,“ETF基金通過轉融通出借做空”的傳聞不斷發酵。在 *** 加強融券業務監管的指引下,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富國基金、國泰基金、華寶基金、嘉實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等10余家公募基金公司相繼發布公告,暫停新增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上述發布公告的基金公司,大多為ETF市場的“頭部”。其中,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和國泰基金的非貨ETF管理規模超過千億元,這也與ETF是公募基金轉融通業務的主力選手有關。
按照《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指引(試行)》規定,當前,僅處于封閉期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開放式股票指數基金及相關聯接基金、戰略配售基金可以參與證券出借業務。而實際參與情況中,僅有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基金較為活躍。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有3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41只基金披露了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數據,其中九成均為ETF產品,出借業務市值合計為800.55億元,占出借基金總規模1.5萬億元的5.3%,在A股77.67萬億元總市值中占0.1%。
而在這之中,上述已經發布公告的基金公司的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市值合計為659.57億元,在全行業占比超八成。
有相關基金公司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自2月以來,公司已經嚴格落實 *** 關于融券業務的相關要求,暫停新增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而且在穩妥推進存量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逐步了結,確保相關業務平穩運行。
華創證券研究所策略姚佩團隊認為,此次調整對存量業務分別明確了依法展期和新老劃斷,穩妥推進、分步實施有助于增強市場穩定性,通過近半年對融券和轉融券業務監管,融券、轉融券規模累計下降64%、75%,相比于A股市場整體的交易力量,此次融券規則調整對A股市場的交易影響較小,有助于保障市場穩定運行,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