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壽完成首筆上海金定價交易,稱將合理中長期配置黃金資產
記者從平安人壽方面獲悉,繼3月24日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首批保險會員后,今日,平安人壽完成了國內保險機構首筆上海金定價交易。
根據監管要求,險資試點投資黃金的范圍為,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黃金現貨實盤合約、黃金現貨延期交收合約、上海金集中定價合約、黃金詢價即期合約、黃金詢價掉期合約和黃金租借業務。
藍鯨新聞記者從業內了解到,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等4家保險公司已完成業務籌備,并通過大宗、詢價、競價、定價等不同交易方式投資了上海黃金交易所合約。
整體來看,險資購金在優化險資資產配置、提升潛在收益、推動人民幣黃金市場發展、完善人民幣黃金定價功能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
一是優化險資資產配置和分散風險。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具有抗通脹能力和保值功能,能有效對沖經濟波動和市場風險。其與傳統大類資產相關性較低,能夠為險資投資組合提供獨立收益來源,分散單一資產風險,提升投資組合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且長遠來看具有較高的收益潛力。
二是積極推動人民幣黃金市場發展,保險資金是重要的中長期配置資產,險資購金將進一步增強人民幣黃金市場集聚性和穩定性,完善人民幣黃金定價功能和資源配置能力,對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平安人壽方面對記者表示,公司高度重視這一歷史機遇,將積極研究黃金業務的投資配置規劃,以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提升資金運用效率。在配置規劃方面,公司將嚴格遵循監管要求,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和資產負債管理需求,合理中長期配置黃金資產。戰略上,從分散投資風險、優化組合結構角度將黃金納入年度及中長期戰略資產配置計劃;戰術上,將在嚴格風險管理的基礎上,緊密跟蹤研究市場變化,積極把握投資機會。
險資投資黃金,不僅拓寬了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也為黃金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推動了黃金市場開放和保險業發展的聯動作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上海黃金交易所今日亦發文表示,會引導會員根據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要求制定合理配置和投資策略,靈活應用多種交易方式分期分批在中長期有序建倉,做好保險資金參與的各項保障工作。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