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1.05 億美元入股和鉑醫藥,阿斯利康開演“搶藥”大戲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跨國藥企阿斯利康擬以1.05億美元戰略入股和鉑醫藥,同時,雙方達成了最高45.75億美元交易金額的全球合作協議。憑借獨有的Harbour Mice?抗體平臺,這家成立僅8年的創新藥企已與阿斯利康三度牽手,更是連續斬獲輝瑞、艾伯維、莫德納等國際醫藥巨頭的青睞。此外,憑借著大量BD交易,和鉑醫藥已經在無商業化產品的情況下實現盈利。
阿斯利康繼續“掃貨”中國創新藥,這次是和鉑醫藥接住了潑天富貴。
3月21日晚間,和鉑醫藥發布公告稱,擬向阿斯利康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后者將以每股約10.74港元的價格認購公司9.15%的新發行股份,交易總價款達1.05億美元,該價格較和鉑醫藥當日收盤價溢價約37%。
與此同時,和鉑醫藥還與阿斯利康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共同研發針對免疫性疾病、腫瘤及其他多種疾病的新一代多特異性抗體療法,交易總金額最高達45.75億美元。二級市場也因此沸騰,3月24日,和鉑醫藥一度漲超27%。
據悉,和鉑醫藥主要從事研究及開發免疫及腫瘤疾病方面的新型及高度差異化抗體療法,公司獨有著Harbour Mice?全人源抗體技術平臺。2022年,和鉑醫藥還成立了諾納生物,進一步豐富技術平臺、擴充產品管線。
值得一提的是,和鉑醫藥與阿斯利康已有多年的合作基礎,二者曾達成過兩次BD交易。此外,輝瑞、艾伯維、莫德納都曾是和鉑醫藥的BD交易對象。憑借著這些BD大單,和鉑醫藥已經實現盈利。
獲阿斯利康1億美元入股
和鉑醫藥再獲阿斯利康青睞。
3月24日,和鉑醫藥開盤一度漲超27%,股價最高達10港元/股,創2021年11月以來新高,截至收盤漲幅回落至5.49%,報8.26港元/股,最新市值63.23億元。
消息面上,3月21日晚間,和鉑醫藥披露,公司擬向阿斯利康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后者將以每股1.38美元(10.74港元)的價格認購公司9.15%的新發行股份。認購總價款達1.05億美元(約8.19億港元)。這意味著,交易完成后,阿斯利康將成為和鉑醫藥的大股東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該認購價較和鉑醫藥3月21日收盤價7.83港元/股,溢價約37.16%。
與此同時,和鉑醫藥還與阿斯利康簽訂了全球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針對免疫性疾病、腫瘤及其他多種疾病的新一代多特異性抗體。具體來看,阿斯利康將獲得兩項臨床前免疫學項目的授權許可選擇權,并將提名更多靶點由和鉑醫藥開發新一代多特異性抗體療法。阿斯利康可行使選擇權以推進這些項目進入臨床開發階段。
根據協議,雙方可選擇在未來五年內將更多項目納入合作范圍,并可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將協議期限再延長五年。
本次戰略合作,和鉑醫藥將獲得總計1.75億美元的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和額外新增項目的選擇權行使費,以及最高達44億美元的研發及商業里程碑付款,外加基于未來產品凈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此外,為了推進BD合作項目,和鉑醫藥還將在北京與阿斯利康共建一個創新中心。
總的來說,不同于以往中國創新藥公司單純的license-out,此次阿斯利康通過BD交易加戰略入股,實現了與和鉑醫藥的深度綁定。
實際上,阿斯利康與和鉑醫藥已經是“老朋友”了,雙方已經達成過兩次BD交易。一次是2022年4月,和鉑醫藥將靶向CLDN18.2/CD3的TCE雙抗HBM7022(AZD5863)以3.5億美元授權給阿斯利康。
另一次是2024年5月,和鉑醫藥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將臨床前單抗項目以超6億美元授權給了阿斯利康。這筆交易是2024年以來中國生物科技公司最大的臨床前管線授權交易之一,一度引發和鉑醫藥股價盤中大漲19%。
和鉑醫藥
為何能吸引國際藥企?
與眾多創新藥企業一樣,和鉑醫藥的創始人王勁松也有著豐富的醫藥從業經歷。官網履歷顯示,王勁松曾任職于賽諾菲,擔任中國研發中心總裁和亞太區轉化醫學負責人。同時,他還有臨床醫學背景,曾擔任哈佛醫學院的主治醫師和臨床研究員。
而據媒體報道,正是在美國的工作經歷,讓王勁松意識到了抗體平臺對于創新藥的重要性,也因此讓他產生了創業的念頭,在2016年7月成立了和鉑醫藥。
2016年11月,和鉑醫藥就完成了4750萬美元的A輪融資,并用所得資金收購了Harbour Antibodies BV,從而獲得了其擁有全面保護的轉基因小鼠全人源抗體研發平臺(包括HCAb和H2L2)。
在此基礎上,和鉑醫藥構建了Harbour Mice?全人源轉基因小鼠平臺。同時,基于HCAb抗體平臺開發了免疫細胞銜接器(HBICE?)平臺,該平臺能夠實現傳統藥物聯合療法無法達到的抗腫瘤療效。此外,公司擁有還單B細胞克隆篩選平臺。
據天風證券,HCAb平臺為一種人源抗體平臺,能夠制造不同形態種類“僅重鏈”抗體,如mRNA、納米抗體、雙特異性/多特異性抗體、細胞療法及ADC。目前全球有3個獲認可的全人源僅重鏈抗體平臺,和鉑醫藥的HCAb平臺為其中唯一對外可及的抗體開發平臺。
此外,2022年,和鉑醫藥還成立了子公司諾納生物,并正式將業務劃分為Harbour Therapeutics(和鉑醫療)與諾納生物兩大板塊,前者聚焦新藥研發,后者從事CRO業務。
基于上述布局,和鉑醫藥連獲BD大單。資料顯示,在成立不到一個月時間內,諾納生物就拿到了mRNA巨頭Moderna和免疫細胞接合器代表Dragonfly?Therapeutics兩家海外藥企的合作訂單。
2024年10月,諾納生物宣布與OverT Bio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治療實體瘤的下一代細胞療法。2024年12月,諾納生物又宣布與Candid Therapeutics達成研究合作與許可協議,共同開發新一代T細胞銜接器,合作總金額高達3.2億美元。
2025年1月,和鉑醫藥剛公告,就公司與科倫博泰聯合開發的靶向TSLP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HBM9378/SKB378與Windward Bio簽訂許可協議。Windward Bio獲得HBM9378/SKB378在全球范圍內(不包括大中華區以及部分東南亞及西亞國家)進行研究、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授權。和鉑醫藥和科倫博泰有權獲得總計高達9.7億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醫藥魔方NextPharma全球新藥數據庫顯示,截至目前,和鉑醫藥已經對外達成合作45次,其中,與海外藥企的合作次數高達27次,涉及阿斯利康、輝瑞和艾伯維3家MNC。
靠BD實現盈利
和鉑醫藥目前還沒有產品實現商業化,不過,憑借著BD交易的收益,公司在2023年已經實現盈利。當年公司實現營收8950.2萬美元,同比增長119.9%,并且實現首次年度盈利,年內溢利為2276.3萬美元。
最新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和鉑醫藥的溢利將在730萬元至2200萬元之間。同期,公司的現金溢利達2.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研發管線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和鉑醫藥有超10種腫瘤與免疫性疾病相關藥物處于臨床前階段至臨床后期階段,主要產品包括巴托利單抗(HBM9161)、普魯蘇拜單抗(HBM4003)、HBM7008和HBM1020。
其中,靶向FcRn的自身免疫疾病療法巴托利單抗的全身型重癥肌無力適應癥于2024年年中遞交了生物制品許可申請,是和鉑醫藥研發管線中進展最快的產品,和鉑醫藥預計該藥有望今年下半年獲批上市。其他在研產品則均未進入三期臨床。
資本市場方面,2020年和鉑醫藥登陸港股。2021年,公司的股價最高達12.4港元/股,但隨后公司股價便一路下跌,走上了慢慢熊途,一度跌至1.01港元/股,市值不足10億港元。不過,得益于港股醫藥板塊整體的景氣度攀升,2024年12月以來,和鉑醫藥的股價累計漲幅達606%。
今年1月2日,和鉑醫藥還拋出了股份回購計劃,以提振市場信心,回購規模不超過4000萬港元。
也正是這波股價回暖,才讓押注和鉑醫藥的一眾資本有利可圖。據和鉑醫藥招股書,公司自成立至上市,共進行了5輪融資,公司估值也從A1輪的1.04億美元,提升至了C輪的7.8億美元。參與融資的包括君聯資本、永豐利投資、鼎暉投資、祥峰投資等一眾明星資本機構。
截至2024年上半年,永豐利投資持有和鉑醫藥9356.14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2.17%,君聯資本持有和鉑醫藥6860.1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8.92%。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