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萬億歐元財政 *** 就緒 下一步會發生什么?
來源:財聯社
當地時間周五,隨著代表地方政府的德國聯邦參議院以超過三分之二的贊成票批準修改憲法修正案,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德國,正式從過去十幾年的財政緊縮,轉入積極擴張財政支出的全新歷史周期。
德國聯邦議院(議會下院)本周二已經批準該法案。按照程序,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需要對法案進行審查、簽署和在聯邦公報上發布,這個步驟預期將在下周完成。
完成修憲的德國聯邦議會,將于下周迎來換屆。待候任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完成聯合政府的組建后,全球市場將看到一個面貌完全不同的德國政府。
德國的支出計劃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的1萬億歐元(約等于人民幣7.85萬億元)只是一個大概估算的數字,實際的情況是:算上歐盟也在同步放松關于軍事支出的財政限制,從現在開始,德國在國防領域的開支,只要能借到多少錢,就能花多少錢。
這一變化源自于此次修改憲法,所有超過GDP 1%的國防支出,將不再受到“債務剎車”的限制。這項限制由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2009年時引入,將該國的結構性赤字限制在GDP的0.35%。
經濟學家預期,德國未來幾年在國防領域增加的支出大致會在4000-5000億歐元。除此之外,修法也給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舉債能力。
這次的立法還設立了一個為期12年、規模5000億歐元的預算外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為了拉攏綠黨的支持,其中有1000億歐元將用于氣候和綠色轉型投資。
橫向對比,德國聯邦政府的2024財年整體預算只有4680億歐元。作為全球審慎財政政策的代表,德國也是G7國家中唯一一個連續兩年經濟萎縮的經濟體。
安聯保險預測,如果這一計劃能夠迅速落地,將幫助德國經濟今年增長0.3%,到2027年能增長2.1%。雖然德國的政府債務水平將重回上升軌跡,但到2027年也只有GDP的68%(2024年為62.8%)。以美國和歐洲的普遍狀態來看,這樣的增速甚至不會對德國的融資成本造成顯著影響。
但安聯也警告稱,要在不重新引發通脹的情況下長期釋放和維持這種增長水平,德國需要進行一系列結構性改革,包括修復不可持續的養老金體系、增加激勵創新的機制、減稅等,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會得到選民支持。
“德國政治思維的轉變”
歷史性的修法獲得通過后,德國經濟研究所(DIW Berlin)所長馬塞爾·弗拉茨舍爾解讀稱,這是德國過去20年政治思維的重大轉變。
弗拉茨舍爾表示:“這次的改革主要是在說,聽著,我們已經明白,在基礎設施和國防領域進行更多的公共投資比避免債務更重要。”
但他也強調,修法本質上是對債務規則的規避,是一種變通的方法。在國防投資方面的確出現了真正的改變,但基礎設施投資和教育投資不是一次性的,后續仍需要進一步修改債務規則,保持對基建的長期穩定投資。
弗拉茨舍爾同時強調,金融市場中長期債務利率上升,并不是擔心公共部門及其支出的穩固性或償付能力下降,更多是在預期德國未來會有更高的經濟增速。
什么時候開始花錢
在聯邦議院完成換屆前實現修憲,也被廣泛視為默茨的重大政治勝利,但要花錢還得走程序:先把下一屆德國執政班子搭起來。
所以目前的預期是,新政府能夠在4月底前完成組建,同時開始起草一系列與“大力花錢”有關的立法。市場普遍預期,默茨與社民黨領導層能夠在復活節(4月20日)前,就未來4年的執政(和花錢)計劃達成一致,但近幾天也有傳言稱談判可能需要更多時間。
據悉,舉債5000億歐元的基建基金,本身就是默茨換取社民黨支持的讓步。所以現在他也需要在聯盟談判中贏得一些象征性的讓步,例如削減社會福利、減稅、限制移民等。
這可能會使得社民黨成員更難接受聯盟協議。在大選期間,默茨對德國非法移民的強硬態度,就曾與朔爾茨看守政府針鋒相對。周五在出席論壇活動期間,默茨強調,如果不能在新一屆政府期間解決移民問題,最遲到2029年德國將無法實現正常的政府更迭,將為“右翼民粹主義者”鋪平(上臺)的道路。
默茨在本周早些時候也表示:“通過修改憲法來實現的投資,并不會減少公共預算整合的需求。事實恰恰相反。增加債務會引發利率上升,而不斷增加的債務也需要制定還款計劃。”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