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科技創新根基 讓好產品“層出不窮”
專題:中國經濟前景廣闊、大有可為——2025全國兩會財經特別報道
筑牢科技創新根基 讓好產品“層出不窮”
在新技術不斷涌現的當下,企業要持續加強投入,主動擁抱創新,加強青年人才的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的核心應該服務于“真創新”與“真共享”,激勵創新者積極投入資源進行實質性、突破性的技術研發與創作;技術研發是好產品的根基,只有技術突破,好產品才能“層出不窮”;加強基礎研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圍繞加強科技創新,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
打自主創新牌,走破“卷”成蝶路
◎記者 荊淮僑
“AI給所有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比涨?,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DeepSeek新一代模型的發布,降低了企業算力硬件投入的門檻,帶動了AI應用的加速落地,也讓更多企業開始在本地化部署AI提高辦公和研發效率。
馬新強表示,在新技術不斷涌現的當下,企業要持續加強投入,主動擁抱創新。未來五年,華工科技將依靠年輕人的創新活力破“卷”成蝶。
AI是機遇
企業要主動投身創新洪流中
“AI是技術革命,對人類生活、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比互聯網革命更大。同時,AI對所有的企業來說,都是重大的發展機遇。如何讓業務與AI結合,提升企業研發、辦公效率,并開發相關產品,都是值得探討和思考的問題?!瘪R新強說。
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帶動了數據中心、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的加速建設,對光模塊的需求也大幅增長。在相關業務搶抓AI發展機遇的同時,華工科技自身也加快了AI部署應用的腳步。
在華工科技中央研究院的智能制造中試基地,一臺全新的高精度智能焊接設備正在進行工程驗證:不過幾秒鐘的掃描,各類焊縫數據盡收眼底;AI自動校準定位后,以每分鐘7米的速度完成復雜的焊接任務。
馬新強告訴記者,這個集技術攻關、中試驗證、技術熟化、成果推廣為一體的中試基地,建成使用還不到一年,平均每月就有一項新技術投入產業化應用。
據他透露,從公司內部的測試情況看,AI在一些產品的設計環節,已相當于碩士研究生的水平,讓不少人產生了危機感。在他看來,以后的趨勢將是“用AI的人,淘汰不用AI的人;AI用得好的人,淘汰用不好的人”。
在AI等新技術不斷涌現的背景下,企業要主動投身創新的洪流中,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加強創新投入。馬新強表示,當前激光行業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問題,為此華工科技提出了“全球首發、行業領先、專精特新”的發展思路。
“希望通過加強創新資源跨行業、跨區域整合,以及產業鏈供應鏈創新協作,為企業自身也為行業找出一條破‘卷’成蝶的新路?!彼f。
依靠人才和投入
打好自主創新牌
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最近杭州“六小龍”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幾家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30歲。在馬新強看來,如何把“現象級”的個案變為“常態化”,核心在于加強青年人才的培養。
“很多顛覆性的技術,需要技術革命、產業變革,更需要思想上沒有禁錮、沒有形成傳統經驗思維的年輕人去做?!瘪R新強表示,從一家校辦企業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業領軍企業,華工科技以親身經歷驗證了人才投入與企業發展的正向關聯。
馬新強認為,沒有高密度的人才,就沒有高質效的創新能力。近十年來,華工科技創新投入復合增長率在20%以上。為了支撐中央研究院開展前沿性技術探索,公司每年招聘、留用不少于200名優秀碩博士,以人才的高密度投入促進研發的高效率運行。
在與青年科研人員的交流中,他發現,資源配置的分配問題,正在制約著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許多人才計劃、科技項目主要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傾斜,而掌握硬科技的中小企業青年科創人才,則很難從中受益。盡管跨學科融合已成為科技創新的大趨勢,目前的資源分配卻仍限于單一領域,很難支撐協同創新。
在馬新強看來,應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支持力度,科技計劃、人才培養等項目按一定比例向科技企業傾斜,特別是向年輕創新團隊、創新人才傾斜,支持跨學科、跨領域組隊開展顛覆性技術創新。
在強化創新驅動的基礎上,華工科技還在積極布局海外業務?!霸诋斍皣H形勢下,企業能否順利走出去,考驗的是自主創新能力,最終比拼的還是人才。”他表示,下一步,華工科技將強化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因地制宜培育本地化研發能力、供應鏈,拓展“本地化朋友圈”,持續提升產品研發、制造交付響應速度,提升質價比,以實現深度對接全球市場。
“得青年人才者得天下。”馬新強介紹,為支撐公司的創新驅動發展和全球化經營兩大戰略,未來五年,華工科技將依托中央研究院招聘500名博士和2000名碩士,最終形成一支5000人的研發團隊,并通過短期激勵與長期股權計劃留住核心人才。
“未來五年,華工科技要跑出發展的加速度?!瘪R新強說。
全國人大代表、極米科技董事長鐘波:
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模式
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
◎記者 李少鵬
談到科技創新的話題,有一個小故事令鐘波記憶深刻?!坝幸淮卧趪獬霾?,一位外國用戶告訴我,他本以為投影行業已走向沒落,但在看到極米的產品后,他覺得投影設備正在成為具有生命力的‘新物種’。”全國人大代表、極米科技董事長鐘波對記者說,對方看似一句恭維的客套話,讓他內心無比喜悅。
喜從何來?“這表明極米‘破舊立新’的顛覆式創新和持續技術投入得到了用戶認可,也為極米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辩姴ǖ脑挃S地有聲。帶著對科技行業發展的深刻思考,鐘波今年主要關注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在他看來,隨著科技高速發展,唯有更加合理的保護機制,才能激勵從業人員敢于不斷進行新技術的突破與新應用的拓展,從而更好釋放創新活力。
讓知識產權保護
服務于“真創新”與“真共享”
知識產權保護對激勵創新、促進公平競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在鐘波看來,知識產權保護的核心應該服務于“真創新”與“真共享”,也就是說通過合理的保護機制,激勵創新者積極投入資源進行實質性、突破性的技術研發與創作,同時促進創新成果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廣泛傳播與應用,實現知識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盡管國家大力保護知識產權,全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但仍有不法分子濫用知識產權敲詐勒索、強迫交易,嚴重阻礙市場經濟發展與民營企業壯大?!辩姴ǜ嬖V記者,經過充分調研,目前知識產權領域存在權利濫用、程序濫用、虛假維權等問題。
鐘波表示,中小企業由于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相對薄弱,抵御此類風險的能力較差,一旦遭遇敲詐勒索式知識產權維權或惡意訴訟,往往不堪重負。
如何讓知識產權保護成為科技創新“助推器”?鐘波提出應逐步健全我國關于知識產權濫用和惡意訴訟的法律體系。
另外,也需留意AI技術迅猛發展對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挑戰。對此,鐘波表示,針對AI等前沿技術的爆發式發展,應該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模式,構建靈活、分級的保護框架,以平衡創新激勵與知識產權風險防控,推動管理制度能匹配技術迭代的節奏。
扎實技術研發
讓好產品“層出不窮”
對極米科技而言,科技創新是立命之本。從最初的光學實驗室到如今全球家用投影出貨量頭部品牌,鐘波感慨極米發展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與機遇。
“創業初期,極米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投影技術從傳統的會議室和教室帶到家庭?!辩姴ɑ貞浄Q,當時投影儀已被視為“老古董”,但公司堅信,只要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顛覆,投影儀也可以成為全新的多媒體娛樂設備。
鐘波認為,技術研發是好產品的根基,只有技術突破,好產品才能“層出不窮”。那么,如何才能打好技術研發基礎呢?鐘波表示,不斷加強研發投入是關鍵。據介紹,極米科技在2014年就成立了光學實驗室,深入研究不同光源和投影技術。2021年公司上市后,三年時間里累計投入超10億元用于研發。截至2023年,公司已獲得授權專利1011項。
在技術研發不斷取得新突破的同時,鐘波認為,極米還需通過自主創新實現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從而在技術層面筑牢核心競爭力。
“顛覆式產品創新、扎實投入技術研發、嚴控產品質量和優質服務供給,這四個關鍵詞貫穿了極米整個發展歷程。”鐘波告訴記者,正是十多年來的扎實積累,使得極米能構建起在投影顯示領域的獨特優勢。極米也將繼續深耕光學技術,探索更多創新應用場景。據其介紹,車載顯示領域將是極米重點布局的方向之一。
展望未來,鐘波表示,極米科技將繼續錨定技術創新,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依托自身深厚的技術積累,積極拓展產品應用場景,推動投影顯示技術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副總經理辛鋒:
加強基礎研究
打造先進核能原創技術策源地
◎白麗斐 記者 劉雪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辛鋒對記者表示,希望加強核工業基礎研究,全力打造先進核能原創技術策源地。
核工業作為高科技戰略性產業,既是世界科技前沿與戰略制高點,也是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的主戰場。
“前不久,中核集團印發了關于強化基礎研究的指導意見,對集團公司未來一段時期基礎研究的頂層設計、方向布局和項目統籌作了系統安排?!毙龄h說。
辛鋒認為,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石,一方面亟須加大對基礎性、前沿性理論研究的投入,鼓勵科研人員勇闖未知領域;另一方面也要積極促進原創技術的轉化應用,提升核工業基礎研究能力,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我國核科技工業主體,中核集團承擔著“鏈長”的作用和功能。2024年,中核集團研發投入強度9.8%,其中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比例超過15%,保障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發。
辛鋒介紹,在2025年乃至“十五五”,中核集團將毫不猶豫支持核能科技創新領域發展,扎實推進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的技術升級和規模化發展,布局小堆、高溫氣冷堆、聚變技術研發,堅持“型號牽引,有組織科研”的基本原則,保障核工業完整產業體系各環節有序發展。
在考核評價方面,中核集團將完善優化考核評價機制,特別是針對基礎性、原創性研發領域,從項目考核轉向對人的評價,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的內在動力。
“熱堆(壓水堆)—快堆—聚變堆”,這“三步走”是我國核能技術路線的發展方向。
辛鋒介紹,華龍一號已成為世界上在建數目最多的三代核電產品。快堆能夠有效銜接熱堆和聚變堆,是當下中核集團正在努力打造的一個技術方向。
快堆作為世界公認的四代反應堆技術,理論上能夠將天然鈾資源的利用率從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60%以上,同時能有效減少長壽命高放射性廢物的產生,具有環境友好的重要價值。
談到聚變堆的發展情況,辛鋒說:“聚變堆可能是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最終方案。目前,我們還處于一個研發階段,科學理論的探索相對于實際工程應用來說還有一定差距。”
當記者問到當前國際形勢對企業國際合作方面的影響時,辛鋒坦言,在當前的大環境下,中核集團的國際合作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中國核工業自誕生之日起就把‘自立自強’放在首位,得益于此,我們構建起了安全可靠的供應鏈體系?!毙龄h表示。
推動我國核工業高質量發展,既要堅持把自立自強放在首位,也要大踏步地深化開放合作。辛鋒介紹,中核集團與重要有核國家的相關企業保持著良好聯系,在機電領域、工程技術領域、數字化轉型等領域開展了雙向合作。集團還參與了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國際組織的多邊國際合作,主動發聲,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在核領域的發展情況以及中核集團在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
全國政協委員、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
加快構建醫藥創新生態體系
◎記者 譚镕
“當政策、資本、人才形成‘滾雪球’效應,我們完全可以讓世界見證‘中國創造’的醫藥力量。我們應打造創新生態系統,發揮民營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推動醫藥創新產業發展?!比珖f委員、農工黨浙江省委會副主委、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日前對記者說。
“國家對醫藥創新越來越重視,醫藥產業不斷推動創新,我國醫藥創新發展之路會越走越好?!苯衲耆珖鴥蓵?,丁列明的關注點仍是創新藥的發展。
加快打造創新生態系統
“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在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細胞與基因療法等前沿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倍×忻髡f。
不過,醫藥創新仍面臨不少挑戰?!耙环矫?,我國仍面臨基礎研究薄弱、與產業轉化脫節的問題。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占比仍然較低,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之間存在鴻溝。同時,科研成果的轉化路徑尚不暢通,缺乏從實驗室到產業落地的系統性支持。另一方面,創新生態有待完善、企業研發投入壓力大。例如,生物醫藥產業的高投入、高風險特性決定了創新企業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融資難題持續困擾眾多研發型企業,進一步加劇了創新藥行業的資金壓力。”丁列明表示。
如何打造創新生態系統?丁列明說,應加強基礎研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設立國家級研究基金、創新實驗平臺,推動高風險、高難度的基礎研究突破,同時鼓勵跨學科合作,促進學術界、產業界和科研機構的融合。
他認為,應進一步優化審評審批制度。在臨床和上市申請中為干細胞治療等前沿科技成果開辟特殊通道,制定專項政策,就臨床基地建設、生產設備購置、原材料供應等給予支持。“暢通人才引育渠道尤為關鍵。應優化人才評價體系,在吸引高層次人才上,進一步加強便利措施供給,優化服務,讓他們更專心地投身創新?!倍×忻髡f。
此外,對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還存在市場化機制不夠完善、服務體系效能不優、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還不夠等問題。丁列明稱,應圍繞打通成果產出、成果運用、成果轉化和服務生態等方面堵點卡點,實施全鏈條全周期改革破題和制度重塑。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在丁列明看來,創新藥發展過程中,企業是最活躍也是最主要的創新力量。
未來如何支持企業發揮主體作用加快創新藥發展?丁列明建議,完善創新藥價格形成機制,鼓勵商業醫療保險及其他資金一起構建多層次的醫保支付體系,為創新藥拓寬發展空間,更好地滿足群眾多層次醫保需求,同時專項支持前沿領域的協同創新。
“我們自主研發的乳腺癌新藥進入審批‘倒計時’,許多同行卻因資金鏈問題無法前行?!倍×忻髡f,發展創新藥,必須讓耐心資本愿意“陪跑”長周期創新。
“應加大政府引導基金與產業投資基金對創新藥的合力支持,持續優化政府引導基金的考核機制,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同時,增強對并購標的的包容性,進一步支持生物醫藥龍頭企業通過并購進行產業整合。”丁列明表示。
近年來,貝達藥業著力拓展創新生態圈,打造貝達夢工場和醫藥產業基金,幫助更多科學家實現創新創業夢想。丁列明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打造好協同創新生態圈,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來,幫助更多創業者圓夢。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