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再度出手!禁止美國測序巨頭因美納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
3月4日,中國商務部宣布,禁止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因美納公司(Illumina, Inc.)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此前的2月4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因美納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商務部網站此前在2月4日的聲明中指出,包括因美納在內的兩家企業“違反正常市場交易原則,中斷與中國企業的正常合作,采取歧視性措施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根據《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第十條,中方將對該公司采取包括限制進出口、投資、人員入境、罰款等在內的多項措施。
商務部同事在回應中強調,中方一貫審慎處理不可靠實體清單問題,僅依法針對極少數危害我國家安全的外國實體,誠信守法的外國實體完全無需擔心。中國政府一如既往地歡迎世界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并致力于為守法合規的外資企業在華經營提供穩定、公平和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因美納此前也在對外發表聲明,稱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因美納長期服務于本地區市場與客戶,并致力于推動基因組學的發展以改善人類健康。因美納彼時也提到,目前,公司正對相關事情的影響進行詳細評估,并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因美納成立于1998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州圣地亞哥,是全球基因測序領域的巨頭。其市場覆蓋科研、臨床診斷、農業及法醫學等領域。2024財年,因美納收入為43億美元,同比下降2%(按固定匯率計算持平),公司毛利率為65.4%,凈虧損12.23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正式開啟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是20世紀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工程之一,另兩項為曼哈頓原子計劃和阿波羅登月計劃。而手握核心工具測序儀的因美納曾一度在全球范圍內沒有競爭對手。直至目前,基因測序行業集中度仍然較高,因美納、Thermo Fisher以及來自中國的華大智造市場占有率合計近90%。
根據其競爭對手此前披露的數據,2019-2021年,因美納占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74%、78%和71%。截至2023年底,因美納在全球已有超過 25000臺測序儀銷售,覆蓋全球9500多個客戶,且設備采購后能夠持續帶動試劑盒采購。
不過,近年來因美納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已經受到來自新崛起的國產測序儀的挑戰,市占率不斷降低。數據顯示,2020-2022年,因美納占中國市場份額分別為59%、48%、37%,逐年縮水。過去的2023年,因美納在中國國內區域的新增裝機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至26.5%。
因美納現任大中華區總經理為鄭磊。去年的2月26日,因美納宣布鄭磊將擔任因美納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并成為全球執行管理團隊的一員。在加入因美納之前,鄭磊在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總裁一職。
而在此之前,因美納大中華區總經理這一職務已空缺近半年。2023年9月,原因美納中國區總經理李慶宣布離職,隨后加入了另一家分析儀器巨頭擔任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產測序儀制造商華大智造(688114.SH)今年以來受到市場進一步關注。受今日最新消息影響,華大智造目前漲停,最新股價為97.26元/股。2月5日以來,華大智造股價已累計上漲超140%。
就在2月7日,華大智造官方宣布,正式上線SEQ ALL全流程工具“煥新”方案。華大智造稱,“為幫助用戶控制成本、實現更絲滑的平臺切換”,即日起,將根據用戶的置換機型與開機頻率,提供適配的設備或試劑抵扣優惠,并提供免費試用和demo體驗。
華大智造主攻被稱為“國之重器”的基因測序儀。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由華大集團原本的測序儀板塊獨立拆分而來。2022年9月,華大智造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而就在上市前夕,華大智造宣布與因美納就美國境內的所有未決訴訟達成和解,這場耗時3年的中外基因測序龍頭的專利侵權案,以華大智造獲賠3.25億美元告一段落,也被視作中國科技史上一場罕見的勝仗。
不過,就在華大智造準備在美國市場起步開拓之際,再度迎來攔路虎。美國《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帶來的阻力貫穿2024年全年,該法案將矛頭對準所謂的“國外對手生物技術公司”,禁止將聯邦資金用于這類公司。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