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上,今年中國股票市場非常值得期待”
六家私募前瞻兩會,重點關注積極財政政策發力,對今年股市持樂觀態度
中國基金報記者 劉明?吳君?任子青
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私募投資機構如何關注兩會?宏觀經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哪些關注點?
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翼虎投資董事長余定恒,丹羿投資執行合伙人朱亮,香橙資本董事長何瀟,明世伙伴基金總經理鄭曉秋,重陽投資合伙人寇志偉,以及星石投資副總經理方磊。受訪私募表示,重點關注積極財政政策力度,尤其是赤字率和新增特別國債情況。對2025年市場持樂觀態度,重點看好AI等科技板塊,但科技股后續將出現分化。
翼虎投資董事長、投資總監余定恒:2025年全國兩會,宏觀政策上關注財政政策力度和赤字率情況,資本市場方面關注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具體舉措,產業政策方面關注對AI等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導向和力度,以及提升內需的相關政策。
丹羿投資執行合伙人、基金經理朱亮:我們持續期待科技與高端制造領域,同時關注消費提振。?? ?
香橙資本董事長、基金經理何瀟:重點關注政府工作報告對經濟發展目標、赤字率、通脹目標的規劃,以及國家如何進一步發力刺激擴大內需,穩定房地產市場。
明世伙伴基金總經理鄭曉秋:今年財政政策發力將有取舍、有革新,預計財政政策將在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且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加注重促消費和惠民生。
重陽投資合伙人寇志偉:宏觀方面我們最關注財政政策,包括政府工作報告對于赤字率、新增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的設定。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高級基金經理方磊:在國內經濟內生動能偏弱情況下,今年貨幣政策仍將以寬松為主基調,年內降準降息值得期待,結構性貨幣政策或將繼續發力,優化信貸結構和穩定樓市股市。
關注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尤其是赤字率、新增特別國債等
中國基金報:對今年的全國兩會有哪些期待,會重點關注哪些內容?
余定恒:作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節點,2025年兩會承載著特殊歷史使命。宏觀經濟政策上關注財政政策力度和赤字率情況,資本市場方面關注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具體舉措,產業政策方面關注對AI等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導向和力度,還關注提升內需相關政策。核心是通過政策協同激發產業和市場活力。
寇志偉:在宏觀方面最關注財政政策。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特別是政府工作報告對于赤字率、新增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規模的設定。
何瀟:重點關注政府工作報告對經濟發展目標、赤字率、通脹目標的規劃,以及國家如何進一步發力刺激擴大內需,穩定房地產市場。
鄭曉秋:重點關注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的設定和宏觀政策基調,量化指標包括GDP增速目標、財政赤字率和專項債、特別國債的規模等,而宏觀基調在于對“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否有更新的闡述。具體政策層面,首先關注擴內需和穩投資相關政策,其次關注推動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支持性政策。
方磊:預計今年兩會將延續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基調,并更加細化部署,全年穩經濟政策力度整體大概率不弱。如果出現超預期的經濟動能下行壓力,政策會進一步加碼。從近期宏觀環境看,更關注內需方面的政策發力。此外,預計產業政策也將發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兩會政策基調為全年經濟定調
中國基金報:如何看待全國兩會對全年宏觀經濟的影響?
方磊:全國兩會將確定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和政策導向,對于宏觀經濟,預計兩會后將有更多的增量政策落地,政策對經濟的推動力或逐漸增加。在政策發力背景下,國內經濟完成目標的概率不低,經濟內生動能或也跟隨政策發力逐漸增加。對于資本市場,較為明確的數字化目標有助于推動市場形成統一經濟和宏觀政策預期,更為細化的產業預期指引可能會指引市場中期主線。
鄭曉秋:兩會將確定全年經濟工作的目標,為自上而下的經濟工作明確方向。另外,兩會期間市場也會密切關注具體的政策風向帶來的結構性機會。
何瀟:兩會政策基調為全年經濟定調,核心在于“穩預期”。若明確增量財政工具(如特別國債)的使用方向和規模,將進一步提振資本市場信心。
余定恒:兩會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在于宏觀政策錨定增長路徑,明確GDP增速目標形成發展共識,財政發力支撐基建與民生,貨幣寬松降低融資成本,政策協同穩增長。產業端聚焦新質生產力,以AI、綠色能源、智能駕駛為突破,疊加消費刺激政策雙向驅動供需。對于資本市場更多的是提振信心,明確投資主線,深化改革引導資金流向,提高市場流動性。
經濟增長目標或設在5%左右
穩增長與結構升級并行
中國基金報:對今年的經濟增速怎么看,經濟結構上會有哪些值得期待?
方磊:從地方兩會來看,多地經濟增長目標設為5%或5.5%,今年兩會對經濟增速的目標大概率會設在5%左右,與去年保持一致。內需將是政策支持的重要領域。
鄭曉秋:預計經濟增速目標設定在5%左右,預計全年實現增速目標概率較高。經濟結構上,一方面消費穩步復蘇;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化債、穩地產為抓手的傳統經濟,實現平衡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更為順暢。
何瀟:從各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2025年全國經濟增速或維持在5%左右。結構亮點在于新質生產力驅動的科技創新,以及政策刺激下消費行業的回暖。
余定恒:2025年主旋律是穩增長與結構升級并行,總量上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托底經濟韌性。經濟結構上,產業端呈現“雙輪驅動”的態勢,一是人工智能、6G、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加速產業化升級;二是傳統產業將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朱亮:國內經濟預計延續弱復蘇態勢,政策托底將提供確定性增量。持續期待科技與高端制造領域,AI、智駕、半導體等領域加速國產替代,推動技術紅利持續釋放。同時關注消費提振,以舊換新政策帶動家電、汽車等耐用品消費,以及情緒價值、高質價比模式等新型消費崛起。
流動性充裕有望帶來股市流動性及其預期的邊際好轉
中國基金報:央行強調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如何看待今年的貨幣政策?對股市、債市會有哪些影響?
方磊:貨幣政策仍將以寬松為主基調,年內降準降息仍值得期待,結構性貨幣政策或將繼續發力,優化信貸結構和穩定樓市股市。對于股市,寬松的貨幣政策為風險偏好中樞上行提供支持,宏觀流動性充裕也有望帶來股市流動性及其預期的邊際好轉。?? ?
何瀟: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適時降準降息”,預計貨幣環境今年整體會更寬松,有利于進一步改善資本市場流動性。
寇志偉:全年來看,降準降息是確定性事件,但關鍵在于“適時”。自去年9月末中央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以來,宏觀經濟總體穩中有升,今年以來港股等中國股票資產表現強勁,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降息的必要性并不高。
朱亮:預計國內流動性環境維持寬松。對股市來說,流動性改善利好風險偏好,科技類高成長板塊或將受益,紅利資產因高股息吸引力仍具配置價值。
鄭曉秋:雖然政策基調是適度寬松,但如果收益率快速下行,基于匯率穩定、防范資金空轉等因素,央行在階段性的操作上會更加審慎,債券收益率在當前整體低位水平的波動性將明顯放大。
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
中國基金報: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對今年財政政策發力有何看法?
余定恒:今年的財政政策呈現超常規力度,重點支持設備更新、新質生產力培育和房地產紓困,這將有效發揮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穩定市場預期,增強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 ?
方磊:今年上調赤字率的概率較大,專項債規模和特別國債規模也有望較2024年有所增加,廣義財政赤字的增加意味著財政政策將持續發力,財政政策將繼續發揮對經濟的托底作用。
鄭曉秋:今年財政政策發力將有取舍、有革新。在資金來源上預計相對充裕,赤字率提升、特別國債等將對經濟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強。總體來看,預計財政政策將在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且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加注重促消費和惠民生。
何瀟:重點關注特別國債在“兩新”方面的刺激規模,以及政府如何刺激服務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朱亮:財政刺激有望托底經濟增長,但仍要關注政策落地節奏與民間投資的響應效率。此外,地產托底推動房地產止跌企穩,購房補貼、信貸支持等政策組合或緩解行業下行壓力。
重新定價中國科技類資產成長空間
中國基金報:年初科技板塊強勢崛起,公司對科技股投資如何?后市機會怎么看?
方磊:今年DeepSeek的技術突破和宇樹機器人的表現超出市場預期,資金重新定價中國科技類資產的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積極因素積累推動預期快速發酵和板塊估值抬升。當前,我們認為,交易擁擠和盈利盤較多,科技股的短期投資難度會增加。后續熱門科技板塊內部表現會有所分化。
鄭曉秋:目前大部分倉位配置在科技板塊,集中在算力、云服務、智能駕駛、衛星互聯網等方向。我們認為,科技成長方向或是今年結構性行情的主線。
何瀟:年初公司積極布局港股科技板塊,接下來科技行情或從估值修復轉向業績驗證,看好國產AI在模型和應用方面取得進一步突破。
余定恒:DeepSeek帶來的智能化平權,將推動AI作為新一輪技術變革的長期潛力。當下投機炒作與價值發現并存,后續重點挖掘情緒面和基本面共振的標的。
市場仍處于春季躁動窗口期
中國基金報:市場經常關注兩會的“日歷效應”,如何看待今年兩會期間市場表現?
方磊:兩會“日歷效應”主要是政策預期發酵帶來的,當前市場對宏觀經濟目標和宏觀政策的預期差較小,因此擴內需政策和科技產業政策將是市場關注的重點。考慮到今年科技板塊已率先上漲,而前期資金對消費關注度不高,消費板塊受政策驅動帶來的彈性可能更大。
鄭曉秋:今年兩會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股引領市場。預計兩會期間市場表現將更加均衡,除科技外,消費、金融等板塊或也有輪動機會。兩會后,我們預計部分過熱板塊將恢復冷靜,宏觀基本面和業績因子或在市場定價中發揮更大作用。
余定恒:市場仍處于春季躁動窗口期。新質生產力的建設可能是財政加碼重點發力方向,科技成長板塊中AI和機器人兩條主線或仍是熱點,但需要關注TMT板塊交易擁擠度較高可能帶來的行情擴散和“高切低”效應。
對2025年股市持樂觀態度
看好消費和AI產業
中國基金報:如何看待2025年資本市場投資機會?看好哪些領域和板塊?
鄭曉秋:目前觀察地方兩會論調,地方政府對于本年度拉動消費的舉措描述相對有限,更多筆墨放在新質生產力部分。DeepSeek等科技企業的突破,將幫助許多下游產業進入產品創新和商業化的新階段。關注算力自主、云服務、AI應用、AI硬件創新、智能駕駛、衛星互聯網等機會。
方磊:2025年經濟企穩回升將是中期確定性事件,中國權益類資產此前的“折價”會得到修復。雖然科技成長風格估值偏高,但整體股市估值仍處于合理中位水平。結構上主要關注內需板塊機會。?? ?
寇志偉:今年以恒生科技指數、恒生創新藥板塊為代表的科技股漲幅明顯,結構性行情非常健康,一批牛股的出現是牛市的前兆。同時,即使目前表現相對平淡的消費等板塊,估值很低而股息率很高,其下行風險有限但有很好的上漲期權。整體上今年中國股票市場非常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