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聲討”的華福證券,財富管理表現如何?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券業行家
一則疑似投資者“聲討”華福證券的帖子,在小紅書刷屏。作為不明真相的群眾,并不能“賽博斷案”。然而,通過公開信息,行家對這家老牌券商的財富管理條線,有了新的認識。
聲討暴雷
2月27日晚間,小紅書出現了一則題為《華福證券毀我家庭,XY銀行聯手做局》的帖子。發帖者的賬號和昵稱都頗有內涵。
帖子透露,其購買的產品承諾年化5.5%利息,每月付息。原定于2024年4月份到期清算,目前已過期一年還沒清算完成。管理人映雪處于失聯狀態,合同條款寫明”凈值低于0.985要強制開放贖回”,結果開放日讓券商領導悄悄贖回搶跑,其他客戶一概不知。代銷機構HF,當初從福建引進該產品,存在明顯利益輸送。特殊贖回日不通知客戶,卻讓領導親屬賬戶贖回,提前搶跑。尤其該券商換了董事長后,派系斗爭加劇,原來的福建派害怕背鍋一直不處理,逃避責任。托管機構XY銀行更是一直以各種理由不接電話,拖延清算進度,嚴重不作為。
這則最后編輯于昨日21時許的帖子,目前已有多頁留言互動,大多表達了對發帖者的同情。
考慮到小紅書的帖子畢竟是一面之詞,行家希望了解更多情況。
百億余暉
帖子中提到的“映雪”二字,行家頗有印象。
中基協備案信息顯示,上海映雪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簡稱:映雪投資)成立于2012年4月,在2014年4月成為首批備案私募。現有持證人員19名,在管產品99只,規模超過百億。
回想2019年,映雪投資曾位列《中國基金報》評選的中國私募基金綜合實力50強。并在“私募排排網”2019年的評選中,獲得近五年股票策略收益十強(規模50億元以上)。
然而,最早在2020年4月,已有官媒報道了映雪投資旗下“映雪專項1期”踩雷西王集團等違約債券。其后的媒體報道提及,因新華聯、西王集團、泰禾等多款違約債券,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投資者的損失,帶來了輿情事件和監管關注。近年來,證監會和中基協對映雪投資及多家關聯私募予以處罰。
2022年9月,上海證監局點名映雪投資“玩忽職守,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未按照基金合同約定如實向投資者披露基金投資、基金凈值等可能影響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大信息,未及時披露定期報告”。2023年11月,上海證監局進一步指出,映雪投資玩忽職守,在投前決策、投后管理等環節未按照規定履行職責;未如實向投資者提供基金產品投資標的相關風險情況等可能影響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大信息。
而在2023年9月,中基協已做出自律處罰:取消映雪投資會員資格、公開譴責、暫停受理私募基金產品備案六個月。處罰決定中列示的違規事實,包括未盡審慎勤勉義務、違反合同約定的投資限制進行投資、未向投資者披露可能影響其權益的重大事項、未按要求配合自律管理、變相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等。同時,映雪投資實控人鄭宇被撤銷從業資格,成為“無證”高管。
據企查查不完全統計,單是映雪投資就有87項司法訴訟,被執行標的6.76億元,并且已經“失信”“限高”。
這不難理解,蒙受損失的投資者,向代銷機構和托管機構聲討追責。站在投資者適當性的角度來說,如果能夠證明代銷過程存在瑕疵,投資者的索賠通常能夠獲得法律支持。
不過,無論是備案信息,還是公開報道,只是提到托管機構,卻對代銷機構并沒有過多涉及。
那么,本次華福證券為何會“集火”,是否有什么內情?
老牌券商
說起華福證券,行家耳熟能詳。
這家成立于1988年,總部位于福建的老牌券商,從業人員數量一度達到行業TOP20。
就在年前,行家還曾點評過華福證券的大幅增資,并收獲了一波券商同行點贊。
作為發債機構,華福證券的業績數據定期對外公開:2019年到2023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7.84億元、39.30億元、52.92億元、34.76億元、22.2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38億元、0.21億元、19.18億元、11.02億元和4.36億:從連續上升到連續腰斬,詮釋了“過山車”。
好在,2024年上半年,華福證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小幅回升,但尚未恢復到2020年光景。
作為主營業務條線,經紀業務凈收入在2019年到2023年分別為5.55億元、9.00億元、10.08億元、8.17億元和6.69億元;對總營收的貢獻幾乎都在兩成左右;尤其是2023年,因基數較低,占比超過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華福證券“代銷金融產品收入”項有著更大的波動。行家通過肉眼識別,查看了字跡模糊的財務報告及附注:2019年為0.24億元;2020年激增366%,達1.12億元;2021年進一步增至1.23億元;而在2022年和2023年大幅下挫,分別為0.91億元和0.49億元。2024年上半年為0.27億元,同比明顯回升。
這一項指標的大起大落,是否意味著華福證券可能在一段時間里采取了過于激進的展業方式?并帶來了后續的影響?
分管高管
高管列表顯示,華福證券為”一正三副兩助“格局。
董事長蘇軍良在2023年3月履職;總裁黃德良任職始于2014年7月。副總裁陳文奇、蔣松榮、張貴云,總裁助理兼董秘楊松,在華福證券擔任高管至少已有十年。
資歷相對較淺的總裁助理王俊興,履歷顯示,他加入華福證券也歷經二十余年,并且曾有在多家基層網點任職的經歷。他于2020年任首席信息官、科技發展委員會主任兼零售業務條線事業部總裁,出現在高管序列,2023年9月調任總裁助理。而在2023年8月,原德邦證券首席技術官兼科技中心、信息技術部總經理李寧加盟華福證券,同年10月接任首席信息官。
行家注意到,王俊興多次代表華福證券參加外部活動,就財富管理發布觀點。
2023年12月,財聯社對話華福證券總裁助理王俊興的專訪報道中提及:華福證券將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買方投顧路線,通過有效業務規模、多元業務價值單元和豐富的數智化能力三者的有機結合,形成乘數效應,實現財富管理業務的突圍破圈。
2024年3月,華福證券與財聯社、貓頭鷹基金研究院攜手舉辦了首期“財福100”季度投資沙龍。王俊興在開場致詞中表示公司將通過季度投資沙龍、同業聯盟等活動,為合作券商提供有價值的投研信息,挖掘有潛力的基金經理,交流有時效的行業動態,構建同業交流平臺,不斷擴大同業朋友圈,打造有影響力的財富管理品牌。
而在后續的“財福人生·百城行”系列活動中,王俊興多地“打卡”,巡回“發聲”,探討財富管理發展趨勢。
在對外發聲的同時,華福證券的高管團隊,是否會慎重考慮輿情信息,以維護投資者利益?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