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家險企償付能力掃描:7家未達標 如何化險?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經營發展的生命線,亦是監管評估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隨著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公開披露,保險行業及單個公司償付能力數據也展露無遺。
《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期統計135家非上市險企(不含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指標數據發現,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所有險企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在50%、100%以上,整體較2024年三季度末有所上升。但是在風險綜合評級方面有7家未能達標。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保險公司須同時符合三個條件才屬于償付能力達標公司,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
不僅如此,截至目前,仍有10多家險企未披露最新償付能力報告,其中不乏一些償付能力“亮紅燈”或正處于風險處置的險企。這些償付能力遇困的中小險企如何化險?
整體數據環比上漲
據記者統計,與2024年三季度末相比,135家非上市險企(不含再保險)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兩項指標都滿足監管要求,大部分險企兩項指標均有所上升,上升公司數量合計達到90家,占比超過六成。其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的90家險企中,有46家人身險公司和44家財產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的90家險企中,有44家人身險公司和46家財產險公司。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對記者分析認為,2024年四季度大部分險企償付能力提升,與投資收益提升、內部風險管理加強、資本結構調整優化和改善負債結構有關。
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1000%,且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保險公司有3家,分別為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久隆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新華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養老”)。其中,新華養老2024年四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603.42%、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562.24%,分別較2024年三季度末上升241.88個百分點和235.14個百分點,環比上漲幅度最大。
不過,也有個別險企償付能力下滑幅度較大,如大家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家養老”)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363.41%、368.32%,較三季度末分別下降54、64個百分點。
“公司實際資本減少1.19億元;最低資本增加1.11 億元,保險風險最低資本增加 0.25 億元、市場風險最低資本增加1.55億元、信用風險最低資本減少0.54億元。未來公司將通過償付能力預測、壓力測試等方法,密切關注各風險因素對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持續提升償付能力管理水平。”大家養老在償付能力報告中進一步稱。
而國聯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接近監管“紅線”。根據其償付能力報告,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國聯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降至62.91%,較三季度末下降12.09%;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1.512%,較三季度末下降10.46%。
對此,國聯人壽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針對償付能力下行,公司將始終堅持內源性資本積累和外源性資本補充并重的原則,多渠道、多方式籌措資本來源。同時,公司將提升盈利能力、優化業務結構和資產結構,努力保持資本水平充足。”
記者注意到,2024年6月,國聯人壽曾公布增資擴股方案,旨在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提升風險防御水平。不過,截至目前,國聯人壽尚未披露有關該增資結果信息。
可資本化風險、公司治理問題突出
需要注意的是,保險公司實現償付能力達標,除了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要達到監管標準,風險綜合評級也需要滿足B類以上。
據記者統計,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有7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為C類,低于B類。這7家險企分別是北大方正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方正人壽”)、華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匯人壽”)、三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人壽”)、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安財險”)、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華農險”)、新疆前海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財險”)、珠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峰財險”)。
拆解這7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為C類的原因,普遍在可資本化風險、公司治理等。例如北大方正人壽、珠峰財險、華安財險存在可資本化風險;安華農險、華匯人壽等公司治理存在風險。
北大方正人壽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解釋稱,因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時間維度影響尚未完全消失,公司可資本化風險得分仍處于較低水平,影響了評級結果。
北大方正人壽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將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提升業務品質和運營管理水平,同時將償二代二期下的風險資本管理要求融入公司的戰略規劃中,優化資本使用效率,推動增資。”
珠峰財險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解釋稱:“根據監管部門綜合評級結果通報,公司此前處于可資本化風險相對較大狀況,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低、內源性資本不足。”
根據珠峰財險披露,該公司自2022年一季度開始風險綜合評級一直為C類,主要原因均是可資本化風險。業績方面,公司僅在2022年凈利潤實現0.05億元的盈利,其余年份均虧損。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珠峰財險保費收入為6.95億元,凈利潤-2451萬元。
專業農業保險公司安華農險披露,其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風險。安華農險方面表示:“根據監管部門的整改要求,公司正在積極推進有關整改工作,已取得實質進展。”
前海財險在報告中分析稱,目前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為由于經營尚未實現盈利而導致實際資本逐漸損耗。但若業務品質和經營改善程度無法達到預期,可能會導致公司實際資本進一步下降,進而償付能力可能會面臨進一步下降的風險。
華安財險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在可資本化風險、聲譽風險、操作風險等多方面存在一定風險。
“公司將持續與監管部門溝通,推動整改,對重點風險綜合評級指標開展定期監測分析,建立督導整改機制,將評級指標管理要求融入指標責任部門日常管理。”華安財險在報告中進一步稱。
華匯人壽方面主要因公司治理相關問題整改工作尚未完成,監管部門于2022年一季度將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由B類變為C類。最新數據顯示,華匯人壽2024年保險業務收入僅203萬元,凈利潤虧損7008萬元。
華匯人壽披露稱,自2013年6月以來,其擬任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無法取得任職資格核準,因此董事會、監事會中具有任職資格的董事、監事人數未達到法定人數,董事會、監事會不能正常運行和履行相應職責,董事會相關專業委員會也未能正常運作,并且部分高級管理人員長期以臨時負責人身份履職。公司的主要合規制度政策未經董事會審批,有效性存在不確定性。同時新產品報批受限,業務經營停滯,無法實現經營目標。2024年第四季度,該公司僅存一款可售團體定期壽險,但無法形成團體保障計劃,且未成功備案新產品、開展新業務,使得該公司市場競爭力嚴重不足。
推進增資、加速中小機構化險
2024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保險業“國十條”3.0明確:“穩慎推進風險處置。拓寬風險處置資金來源,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保險機構改革化險。健全市場退出機制。對風險大、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保險機構,收繳金融許可證,依法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風險處置屬地責任,強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協同推進風險處置。”
記者注意到,對于個別償付能力未能達標的保險公司,監管部門已經對其采取相關監管措施。
據華安財險披露,2024 年 9 月 5日—11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公司進行現場檢查。2024年11月12日,深圳金融監管局約談公司,通報總局現場檢查和深圳局前期風險排查發現的問題,并要求就公司治理、經營管理、投資資產、關聯交易、合規問題等五個方面共計20項問題落實整改計劃,并于每月15日前報送整改臺賬。
2025年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2025年監管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堅持上下統籌、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處置高風險機構,促進治理重塑、管理重構、業務重組。
“保險公司提升償付能力的方法,包括深化風險管理,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對各類風險的監測、預警和應對能力;增加資本補充渠道,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壯大資本實力。”楊帆對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家不達標險企正采取增資擴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等提升償付能力。
例如華安財險已于2024年12月28日召開2024年第三次臨時股東會,同意公司增資擴股、引進優質投資者,進一步提升公司償付能力水平。
2024年11月,三峽人壽公開披露,擬計劃增資15億元,并引入了增資新增股東。在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三峽人壽也指出,隨著增資到位和可資本化風險的改善,進一步優化公司戰略,開展業務經營,縮小戰略風險敞口。
此外,據業內人士透露,個別未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險企,其風險化解工作也有最新進展,不久將引入新的一批投資人注入資金。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