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臺設備集中發車 工程機械企業開年發貨忙
◎記者 夏子航
2月7日早上8時左右,距離湖南長沙市中心20余公里的城郊道路——月季路上格外繁忙,甚至出現堵車,導航路線圖變得通紅。
這幾年來,作為工程機械之都——長沙的代表企業,中聯重科將分布在長沙城區各處的基地紛紛搬遷并歸攏,在長沙城西新建了一座中聯智慧產業城。
“相當于在一片郊區基地上重新建造了一整座智慧產業城。今年新春開工后,每天早上8點上班前有近萬員工涌入,這片城郊道路由此變得擁堵。”一位中聯重科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2月7日上午,中聯重科各大園區同步舉行2025年“開門紅”活動及發車儀式,中聯智慧產業城周邊道路變得更加熱鬧,一輛輛大卡車載著各式龐大的工程機械設備密集發貨。
據統計,在2025年“開門紅”活動期間,中聯重科合計發車超1萬臺,總金額約57億元。
其中不乏超級巨無霸。記者在現場看到,4000噸全地面起重機這一世界級產品從中聯智慧產業城發出,加上50噸至250噸級別的各類型汽車起重機,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械板塊在2025年“開門紅”期間共發車超850臺,總金額超18億元。
同一天,中聯重科超1200臺套、總金額超10億元的混凝土機械裝備集中發往各地,有的奔赴四川、陜西、河北、山東、廣東、浙江等地的重點工程,有的將遠渡重洋,交付澳大利亞、尼日利亞、墨西哥、巴西、秘魯等海外市場客戶。
與此同時,由72米直臂式高空作業平臺領銜的超1100臺高空作業機械也從中聯智慧產業城高空機械園發車,總價值近3億元。
“今天發車的高空作業機械中,60%的產品發往歐美等高端市場,且絕大部分為新能源產品。目前我們在手訂單超過20億元,今年有信心在2024年海外銷售收入翻番的基礎上再取得較大的增長。”2月7日,中聯重科智能高機海外營銷總監劉建村向記者表示。
在工程機械行業人士看來,2025年挑戰不小,但機遇大于挑戰。“我國工程機械產業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物聯網等技術上擁有較大的領先優勢,相信隨著進一步地走出去、走進去以及加速實現海外本土化,我國工程機械產業將取得更好的發展。”劉建村說。
據介紹,目前,中聯智慧產業城四大主機園區已全部建成投產,實現了從主機到零部件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升級。在這座“有感知,會思考”的智慧產業城里,通過智能排產、工業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技術與制造深度融合,可實現平均每6分鐘下線一臺挖掘機,每7.5分鐘生產一臺剪叉式高空作業機械,每18分鐘制造一輛起重機,每27分鐘打造一臺臂架泵車。
同一天,在湖南常德,滿載著塔機、施工升降機的掛車長龍從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駛出,總價值超7億元,其中海外訂單占比超70%,增長趨勢明顯。
近年來,作為湖南優勢產業的工程機械產業正加速“出海”。根據2024年湖南外貿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的相關信息,2024年,湖南省工程機械出口316.3億元,首破300億元,增長20.3%,實現了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