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監管推動資金入市,險資發聲增配權益資產,機構測算將撬動數千億級增量資金
藍鯨新聞1月26日訊(記者 石雨)六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落地,激起市場千層浪。《實施方案》中對保險、社保、養老和企業年金的長周期考核首次做出明確規定,有利于引導以上資金加大權益投資比例,推動長期資金入市。
針對保險資金,《實施方案》從多個維度提出要求。一方面,明確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增加A股(含權益類基金)投資規模和實際比例,對國有險企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單年度ROE考核權重由50%下降至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標權重提升至不低于60%的水平。
針對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落地,《實施方案》明確后續逐步擴大參與機構范圍與資金規模。第二批試點擬定規模1000億元,準備在春節前先批500億元投資股市。
此外,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提出,將進一步完善險資投資政策,力爭每年新增保費30%用于投資股市,力爭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比例在現有基礎上繼續穩步提高。
根據監管數據,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我國保險業股票和基金的投資規模分別為2.3萬億和1.8萬億,合計投資比例約為13.2%。而監管劃定的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的上限為20%-45%,現實配置比例較監管上限仍有較大比例。
背后,業內分析,涉及資產負債久期匹配,權益資產對償付能力的占用,以及權益波動對利潤造成的影響等原因。
關于《實施方案》中政策的接連推動,則意在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消除險資增配權益資產的障礙。
“一方面,考核周期拉長將減少保險行業中部分忽視風險的短期行為,從而助力行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提升保險資金對短期波動的接受程度,有望引導險資增配權益資產,助力資本市場發展的同時降低利差損風險。而資產端的正是當前保險業的估值主線,擔憂緩解后看好板塊估值提升空間。”長江證券在研報中分析指出。
伴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險資在權益市場的增配力度也將持續提升,多家保險機構已明確表示,將加大權益投資,助力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如新華保險表態,將穩步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助力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國壽資產表示,將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理念,加快投資能力建設和投資模式創新,為實體經濟增長和發展轉型提供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
人保資產對藍鯨新聞記者表示,人保資產將持續秉持長期主義和耐心資本經營理念,一方面,不斷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強化產業研究深度,持續引導金融資源向關鍵領域聚集,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創新,進一步豐富產品工具,拓展投資模式,陪伴優秀企業成長,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與活力,助力推動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究竟,將帶來多少增量市場?
新年投資環境的變化需結合低利率、新會計準則以及產品轉型的綜合影響進行考量。招商證券研報分析,保險資金最主要的來源是保費收入形成的各項準備金,考慮到近年儲蓄險銷售熱潮沉淀下來的續期保費較為穩定,預計2025 年保險業資金運用余額將延續兩位數左右的增長。而在超長期國債收益率低于主流產品預定利率上限已成為常態的背景下,保險公司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難度加大,提高權益占比有望成為增厚投資收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由此,根據招商證券測算,中觀情形下2025年保險行業資金運用余額增速約為10%,對應規模約35萬億,若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提升至14%左右,對應增量約為7000億。
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在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隊伍中尤受關注,國泰君安證券以保費收入中保險服務費用-業務及管理費用作為每年可新增配置的資產進行計算,“預測大型國有保險公司2025 年‘新增保費’規模合計約為1.26 萬億元。根據發布會指引,若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 股,則預計可帶來3788億增量資金。”
長江證券研報則分析指出,考核周期之外,相對緊張的償付能力及當前會計準則下權益資產對凈資產較大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也是險資增配權益的障礙。若繼續增加保單未來盈余計入核心資本比例至60%,進一步增加險資配置權益資產的能力與意愿,維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變的情境下,權益配置規模可以增加約2957億元,“考慮到波動性的限制,實際改善比例可能低于這一水平。”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