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反“內卷式”競爭:整治誰,如何整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中時財經
中央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怎么落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內卷”是網絡詞匯,本就缺乏嚴謹的定義,如何認定“內卷式”競爭就成為一道難題。
而專家則基于“內卷式”競爭的具體表現對其進行了界定。
記者:周雪松
編輯:李?? 捷
制圖:張宇(金麒麟分析師)萱
“內卷”,真卷出問題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那么,到底誰在“內卷”?誰又可能成為被整治的對象?
中央文件出臺后,對“內卷式”競爭如何認定,備受關注。
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行業的主流競爭不算惡性競爭,而是趨勢競爭。
接下來,如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充滿懸念。
PART 1
“內卷式”競爭認定難?
寧德時代相關人士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表示,“內卷”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行業發展,但也要看到,正是因為“內卷”,汽車規劃和上馬的項目問題多,“內卷式”競爭不應該是主流車企做的事情。
沈玉進是汽車上游企業湖北某工廠負責人,他認為,內卷是“雙刃劍”:一方面,對于迎接“內卷”的企業來說,的確可以挖掘自身潛力,加強精細化管理以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一些企業被迫“內卷”,與車企的合作逐步演變成對供方不利,加劇供方經營風險。
中央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怎么落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內卷”是網絡詞匯,本就缺乏嚴謹的定義,如何認定“內卷式”競爭就成為一道難題。這些年,很多行業都流行“內卷”的說法,該整治誰?確實不易判斷。
曾經在頭部車企工作的周陽對整治“內卷式”競爭有自己的看法。他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表示,要保持市場活力,不卷可能不行。
整治“內卷式”競爭出發點是好的,關鍵是對“內卷式”競爭缺乏評判的標準。業內人士擔心,在這種情況下,對新能源汽車市場過多干預,弊大于利。如果一通操作下來,若跑偏,市場活力可能大打折扣。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金麒麟分析師)說過:積極參與“內卷”,勇敢跳出“內卷”。
“我覺得方洪波說得很有道理,有實力的企業,不怕‘內卷’。” 在周陽看來,要是怕“內卷”可能不是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市場是勝者為王。規劃時,誰不覺得自己能是一匹黑馬呢?”
中央沒說要整治“內卷”,整治的對象是“內卷式”競爭。玄機就在這三字之差里。
周陽認為,汽車企業只能靠產品、技術、服務創新,跳出“內卷”。政府能夠主動作為的地方,應該是維護好公平競爭的、良好的環境,打擊水軍、黑公關等行為。
汽車行業觀察人士涂彥平認為,該行業存在“內卷式”競爭。從行業利潤率看,2024年1—9月,中國汽車行業利潤率達到4.6%,低于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6.1%的平均水平。9月份汽車行業利潤率更是低至3.4%,創十年來新低。行業大打價格戰,但車企盈利壓力大增。
在一家車企從事汽車研制工作的劉勇認為,整治“內卷式”競爭,要從龍頭企業的定價策略開始調整,“龍頭企業要進行供應鏈保護,不能像買白菜只買便宜的,那樣就不好了。”
雖然國內對于“內卷式”競爭的看法不一, 但從水軍、黑公關、價格戰以及龍頭企業等標簽,可以大致看出全行業普遍反對的行為。
PART 2
專家界定“內卷式”競爭
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馮雷對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表示,汽車行業和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內卷式”競爭。他還闡釋了“內卷式”競爭的種種表現形式。這意味著“內卷式”競爭是可以界定清楚的。
馮雷認為,從車企來看,“內卷式”競爭表現包括以下三方面。
在價格戰方面,近年來汽車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不斷壓低價格,甚至出現部分車型價格低于成本的情況,導致整個行業利潤下滑。
在營銷競爭方面,部分車企通過發布周銷量榜單等方式進行營銷競爭,引發行業內爭議。這些榜單數據缺乏統一標準和科學分類,容易造成數據發布混亂、排名失真,誤導公眾認知和購車決策,同時也給車企帶來不必要的壓力,使其過于關注短期銷量波動,忽視長期發展和產品質量提升。
在產品同質化方面,在創新匱乏的情況下,汽車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企業之間缺乏基于品牌的差異化競爭力,只能通過價格等手段進行競爭,不利于行業的長久發展。
在馮雷看來,地方層面的“內卷式”競爭表現,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從產業同構方面來看,不少地方為搶抓“風口”,在招商引資時不顧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盲目上馬新興產業、重點產業,造成大量重復建設,導致產業同構現象嚴重,加劇了市場競爭。
從市場分割方面來看,一些地方人為設置市場壁壘,造成市場分割,限制了資源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既導致效率損失和隱性浪費,也進一步加劇了產業同構和產品“內卷”。
從政策補貼方面來看,部分地方政府為推動本地汽車產業發展,給予企業過度優惠的政策補貼,扭曲了市場要素價格,影響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導致企業過度依賴補貼,忽視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不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馮雷看來,以上這些情形都屬于“內卷式”競爭,應加以綜合整治。而業內人士高鈷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汽車行業確實存在“內卷”,是沒辦法的“內卷”。他認為,目前汽車行業的競爭主要是市場趨勢的競爭,從主流來看不算惡性競爭。
在高鈷看來,中國汽車行業“內卷”是市場所迫。一方面是產業體系還需要不斷強化,另一方面是國內新技術亟待突破。“內卷”是市場導致的。避免“內卷”須強化供應鏈體系建設,供應鏈是源頭,只有供應鏈強起來了,市場才能破卷。
業內認為,要鼓勵汽車行業正常的競爭,對中央所指的特定的“內卷式”競爭和一般意義上的“內卷”不能混為一談。
PART 3
如何整治“內卷式”競爭?
前述寧德時代相關人士認為,在目前產能與需求不匹配的情況下,“內卷”避無可避。如何去化國內產能?首要的措施是優勝劣汰,促進市場向少數車企為主的理性市場供給的方向轉變;其次是出海,充分消化國內較多的產能;再次就是國內剩余產能的轉型。
談及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馮雷認為,汽車行業必須加強行業自律與規范,建立違規懲戒機制。應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力量,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明確規定在價格制定、市場營銷、產品宣傳等方面的規范操作流程與底線要求。
在營銷宣傳方面,要禁止使用虛假數據、夸大性能等誤導消費者的手段,統一周銷量等數據發布的標準格式與審核機制,確保信息真實可靠且具有可比性。
同時,要鼓勵和引導同業協會發揮作用,在行業內部通過自組織的方式,設立行業自律監督委員會,由協會成員企業輪流參與監督與管理。對于違反競爭行為準則的企業,視情節輕重給予不同程度的懲戒。
馮雷說,汽車企業應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通過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以差異化的產品技術優勢擺脫低層次的價格競爭。
從政府的角度看,重點應加強引導與監管,優化政策補貼與資源配置。政府應制定合理的競爭規則,鼓勵公平競爭,打擊不公平競爭行為,建立一套針對低價競銷等不公平競爭的調查處罰機制,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他認為,要加強對地方政府行為的規范,避免地方政府對生產要素市場的過度干預和補貼扭曲,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條例》,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從單純的生產環節補貼向研發創新、綠色制造、市場推廣等多環節補貼轉變。
涂彥平則建議,對地方招商引資的汽車項目進行評估,造成重大損失的爛尾項目要追責;各地淘汰落后汽車產能,對汽車新建產能嚴格把關;整治整車廠作為鏈主過度壓榨供應商的行為;對行業頭部企業挑起價格戰的行為進行適當警示和規范;整治車企違反廣告法的過度宣傳。
而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區域產業協同與集群發展也很重要。馮雷說,國家層面應加強對產業布局的規劃引導,各地要善用比較優勢進行差異化競爭,避免盲目跟風和低層次重復建設,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避免資源浪費和產能過剩。推動不同地區汽車產業集群之間的協同合作。
此外,他認為,應鼓勵汽車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可根據不同市場需求與法規標準,研發適銷對路的汽車產品,加強與國際汽車企業的技術合作與資本合作,通過合資建廠、技術共享與交叉持股等方式,學習國際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提升我國汽車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與影響力,為國內汽車產業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