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公募董事長,“奔私”!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公布了新一批完成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單,多家私募的重要人員來自公募。比如,嘉澤(廈門)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嘉澤私募”)的法定代表人、投資負責人李湧,曾擔任過瑞達基金董事長;資生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資生私募”)的投資總監馬文祥,曾在多家公募基金擔任固收部基金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從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登記節奏來看,今年以來行業“上新”速度明顯減慢,但是管理人的高管背景趨于專業化。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私募行業監管體系愈發完善,私募行業新增成員專業度將不斷提升,有助于私募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公募老將“奔私”
近期中基協披露的新登記私募管理人名單,暴露了不少公募“老將”的最新動向。
中基協公示信息顯示,嘉澤私募成立于2024年7月23日,于11月26日完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主要業務類型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私募證券投資類FOF基金,目前有5名全職員工。嘉澤私募主要出資人為李湧、李宇海。
具體來看,李湧具有超過20年的證券基金從業經驗,他早年在廈門信托擔任計劃部業務主辦、計劃財務部科長、經理助理,2020年4月李湧加入弘毅遠方基金,出任公司總經理一職。2021年8月他加入了瑞達基金,出任董事長,于2022年10月離職。今年7月,李湧創立了嘉澤私募基金,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投資負責人,正式開啟私募基金創業之路;李宇海則于2008年12月進入匯添富基金,曾擔任總經理助理,后成為投資研究總部集中交易室交易主管。
同期完成登記的資生私募高管也具有公募背景。
公開資料顯示,資生私募的投資總監馬文祥,曾任中國農業銀行資金營運部人民幣理財業務主管,2008年3月加入基金行業,擔任工銀瑞信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2013年8月他加入長盛基金,擔任固收部執行總監、基金經理。
據記者統計,11月以來共計6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記,其中3家私募的高管具備公募基金從業經歷,剩余3家私募的高管也具備多年資產管理行業從業經歷。
新登記證券類私募銳減
值得一提的是,從數量來看,今年以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新增節奏明顯減慢。
根據中基協公示資料統計可知,截至11月28日,今年以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新登記數量僅為42家,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162家。
滬上一位私募研究員認為,新增證券類私募銳減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行業進入門檻顯著提升,2023年5月1日,《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正式生效,明確要求私募管理人實繳資本不低于1000萬元,并對私募基金的高管和股東等均提出嚴格要求;二是私募存續成本增加,今年下發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對私募證券基金的初始備案規模和存續規模門檻提出明確要求,監管還嚴格排查“幫忙資金”;三是盡管近期市場情緒有所回暖,但私募募資依舊偏冷。
“數量降下來了,質量提上來了。”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去年以來行業監管體系的持續完善,使得想要加入私募業的人士更加謹慎。自己是不是真的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團隊成員對于資產管理行業是否熟悉,均是當前新成員加入行業的重要考慮因素。
行業優勝劣汰加速
除了行業進入門檻提升,私募業的劣幣出清也不斷提速。
中基協公示信息顯示,截至11月28日,今年以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注銷數量已達1402家。從注銷類型來看,“主動注銷”的私募管理人達503家,“依公告注銷”的私募管理人達15家,“協會注銷”的私募管理人達740家,“12個月無在管注銷”的私募管理人達144家。
盡管今年以來注銷類型依舊以“協會注銷”為主,但“主動注銷”的私募管理人數量和占比較去年全年明顯增加。面對行業的快速洗牌,越來越多的私募管理人開始在投研、合規等層面主動“補課”。
記者采訪獲悉,知名宏觀經濟學家陶冬9月加入知名私募淡水泉,任淡水泉(香港)總裁。陶冬加入淡水泉后,將從全球宏觀研究視角賦能投資和客戶服務工作。
滬上某頭部債券策略私募大舉招募股票策略方面人才,后續將布局量化多頭、主觀多頭等多種策略。
另外,滬上某百億級量化私募創始人透露:“目前公司員工數量較去年底增加了5個人,招募的人才分布在投研、運營、風控各個環節。尤其是以往大家比較容易忽視的合規和運營環節,在行業監管逐步細化,私募走向規范發展的背景下,需要盡快補足人手,避免投資人利益受損?!?/p>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