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并購重組迎來新契機,半導體ETF(512480)配置價值備受關注
11月18日,半導體ETF(512480)收盤跌2.48%,成交額22.18億元。成份股漲跌互現,上漲方面,海光信息領漲,北方華創跟漲;下跌方面,長電科技領跌,紫光國微跟跌。
規模方面,截止11月15日,半導體ETF(512480)最新份額為256.81億份,最新規模為258.63億元。
消息面,科創板半導體行業的并購交易多維度呈現新趨勢。一是半導體行業成并購重組核心領域,產業整合加速推進。“科創板八條”發布后,半導體行業的芯聯集成、納芯微、富創精密等公司先后推出13單并購方案,使半導體行業成為科創板并購重組的關鍵領域。在新增的9單發股類并購中,有4單屬于半導體行業。比如晶豐明源收購易沖科技、希荻微收購誠芯微,都是芯片設計公司的同行業整合;華海誠科收購衡所華威,則是半導體材料細分領域頭部企業之間的合并。
二是發股類停牌現象顯著增多,支付手段更趨豐富。“科創板八條”發布后,科創板半導體行業公司新增的發股類并購,數量遠超往年同期。
有券商表示,從2016年至今,芯片半導體行業共經歷了兩次完整周期,5G、新能源車、光伏等領域的高速發展驅動了上一輪半導體景氣上行。當下,由AI、智能終端等創新力量驅動的新一輪半導體上行周期已然到來。
此外,半導體領域作為未來科技發展重要方向,是科技創新的核心突破方向。隨著我國芯片半導體自主可控不斷加速。目前海外產品依賴度較高的半導體設備、芯片制造及封測、半導體材料等方向將率先受益。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境外經驗來看,英特爾(Intel)、阿斯麥(ASML)、德州儀器(TI)、新思科技(Synopsys)等半導體巨頭都是通過一次次的產業并購發展壯大的。全球模擬芯片領軍企業德州儀器(TI)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先后完成了30余次并購。新思科技發展至今,并購數量已超過80次,目前正在推進以350億美元收購工程設計軟件公司Ansys的計劃。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中國模擬芯片自給率約為16%,雖然近年來這一比例在不斷提高,但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在集成電路領域,特別是芯片設計、EDA工具等方面還存在散、小、弱的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資源整合、實現產業發展壯大。
展望后市,在AI需求大增+國產替代雙輪驅動的背景下,半導體材料設備板塊有望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震蕩調整后,半導體材料設備板塊或迎來新一輪上車機會,投資者可考慮逢低分批入局,待美國大選以及財政政策更為明朗后,再進行后續操作。可以持續關注半導體ETF(512480)的布局機會。半導體ETF(512480)跟蹤的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指數(H30184.CSI),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4只半導體主題指數中,成立時間最長、總市值最大、成分股只數最多,且近十年換手率最高的一只指數。半導體ETF(512480)目前是市場上唯一一只追蹤該指數的ETF產品,也是投資者分享國內半導體行業增長的高效工具。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