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布局具身智能 人形機器人商用“蓄勢”繼續
來源:@經濟觀察報微博
許夢旖/文 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下稱“高交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其中,國之重器重大裝備、科技巨頭產業鏈、專精特新及新質生產力、創新創業與金融服務、產教融合等5個展區均為首次設立。
11月15日,在高交會的人工智能應用創新成果發布會上,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宣布正式運營,并與16家人工智能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
記者了解到,本次簽約企業包括樂聚機器人、兆威機電(003021.SZ)、深圳市大族機器人、墨影科技、拓斯達(300607.SZ)、自變量機器人、華龍訊達、深圳華成工業控制、中堅科技、埃夫特(688165.SH)、北京創新樂知信息技術、數字華夏深圳科技、北京中軟國際教育、浙江強腦科技、佛山奧卡機器人、禾川人形機器人等。
“具身智能”新起點
靈巧手是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關鍵部件,其性能直接影響機器人的操作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在人工智能應用創新成果發布環節,兆威機電技術總監陳毅東發布了全驅動仿生靈巧手項目。“兆威研制的電動直驅多指仿生靈巧手采用全驅動方案,集成了包含觸覺感知的控制系統和基于神經網絡的自學習控制算法,具有17個主動自由度。”陳毅東表示,兆威機電首創式將驅動器放置于指節內部,使每個指節可獨立運動,實現復雜動作的同時兼顧靈巧性和長壽命設計,可以滿足靈巧手應用需求。
拓斯達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拓斯達在工業機器人、注塑機和數控機床等領域已有硬件設備的儲備,并且成立了專注于做運動控制平臺的子公司。
他同時表示,人工智能相當于人類的“大腦”,“具身”相當于人類的軀干,兩者的中間環節就是運動控制平臺,類似與人類的“小腦”或“脊椎”,來接受大腦的指令去控制軀體運動。
上述工作人員認為,華為在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方面已具有很強的技術儲備,此次合作,華為有意愿尋找各個賽道有潛力的公司一起去做“具身”的類目,包括拓斯達在內的合作方,大多均為“具身”方面的載體,只要“具身”裝上人工大腦就可稱之為“具身智能”。
記者了解到,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由華為與深圳前海合作區管理局共同合作建立,致力于瞄準國際前沿技術,以產業示范應用場景為牽引,開展技術攻關和聯合創新,共同打造世界級具身智能產業的創新中心。
應用場景十分廣泛
“埃夫特有一個子公司就是專門做具身智能的通用智能化底座。不過,公司更多是在做偏軟件類的產品,今后的應用場景將不僅在工業方面,而會更多應用于商務或生活領域。”埃夫特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該公司更傾向于將系統的底層架構出來,之后應用于工業機器人或人形機器人等領域。
記者注意到,在“具身”類目中,華為也與專做建筑類機器人的佛山奧卡機器人有限公司簽了約。“建筑行業的整體體量非常大,人工的風險相對高。”奧卡機器人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奧卡專注于做建筑類機器人的自動化升級改造,技術應用于激光雷達、路線規劃及自動導航等方面。
在上述發布會上,華為方面表示,具身智能由具身智能大模型提供技術賦能,而具身智能大模型由NLP(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CV(計算機視覺)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預測大模型、科學計算大模型等多個大模型組成。具身智能可廣泛應用于工業領域的智能制造、家庭領域的智能家居、商業服務領域的巡檢服務接待配送等。
開源證券在近期研報中認為,華為具備與特斯拉類似的同等能力,且在機器人領域早有落子,目前已具備人工智能、大模型等軟件優勢,同時具備實現車機協同的外部條件,擁有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此外,光大證券(維權)亦在相關研報中預計,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的能力成熟之年,即通過大規模的場景部署實現訓練素材的富集并進一步反饋至機器人能力端。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