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虹橋論壇全景圖:凝聚開放共識,共促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來源:@國際金融報微博
11月5至7日,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下稱“虹橋論壇”)在上海召開。本屆論壇以“堅持高水平開放·共促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為主題,19場分論壇圍繞“開放發展”“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四個板塊陸續展開。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已成為促進貿易投資、推動開放合作的重要國際平臺,充分展現了中國的開放包容和大國擔當。虹橋論壇與進博會同期舉辦,旨在為國際政商學界搭建高端對話交流平臺,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言獻策。
來自政界、國際組織、商界、學術界等人士與會,深入探討這些前瞻性話題:全球氣候變局下的可持續貿易,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浦東與世界: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引領發展新機遇,加快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輻射能級等。
釋放開放信號
第七屆虹橋論壇以“堅持高水平開放共促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為主題,舉辦主論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幕式)和“1+4”板塊分論壇,即《世界開放報告2024》發布暨國際研討會(發布最新世界開放指數)和“開放發展”“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四個板塊下19場分論壇。
舉辦進博會是中國擴大開放合作的重要舉措,是中國面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從2018年至今,進博會年年舉辦,從未間斷。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和平和發展事業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越要堅持開放、擴大開放、提升開放,推動持久的和平穩定、發展繁榮。”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堅定傳遞開放強音。
作為中國經濟中心城市和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進博會東道主上海正深化建設“五個中心”,大力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會見來滬出席第七屆進博會的塞爾維亞總理武切維奇時表示,依托進博會這個開放大平臺,更大力度擴大雙方經貿往來,共推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密切友城關系,加強城市治理經驗學習互鑒,深化科技、教育、文旅、體育、青年等領域交流合作,為兩國關系發展作出地方的更大貢獻。
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的旗艦報告《世界開放報告2024》(下稱《報告》)和世界開放指數正式發布,也是連續第四年對外發布。盡管全球開放領域頻遭逆風,但《報告》認為,活躍的數字貿易、綠色經濟以及服務業的開放已成為當前全球開放中不可忽視的亮點。
同時,今年的《報告》側重從改革的視角對中國的開放實踐進行總結。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中國長期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共贏,在融入世界與發展自我中實現互利共贏。
加快轉型發展
2024至2025年是反思全球南方和南南合作的重要時間節點,是77國集團和聯合國貿發會議成立60周年、萬隆會議召開70周年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中國是南南合作的積極倡導者和支持者。其中,中國與非洲的平等互利合作不斷加強,成為全球南方合作的典范。
本屆論壇專門設置“全球南方的可持續發展與中非合作”分論壇。會上,埃塞俄比亞前高級部長、原總理特別顧問奧克貝表示,金磚國家等合作機制不斷崛起,全球南方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可以匯聚更多力量。非洲正面臨綠色轉型的迫切需求,在技術轉移、研發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開發等方面,與中國的合作至關重要。
“世界需要更多南南合作,才能解決好全球挑戰、利用好發展機遇。”盧旺達貿易與工業部部長塞巴希茲·普魯登斯說,中國在促進南南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非中、盧中合作不斷深入,說明在共同發展目標下開展合作可以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可持續發展與國際貿易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本屆進博會匯聚了來自全球的綠色低碳技術與產品,國內外企業在這里暢通無礙地交易往來。
“氣候變化是人類迫在眉睫的威脅,已成為人類應對全球威脅的首要共識,因而全球貿易的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國務院原參事王輝耀在“全球氣候變局下的可持續貿易”分論壇上表示,全球綠色貿易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中國綠色貿易額達到1.16萬億美元,在全球占比達14.6%。
“中國是全球綠色轉型中不可或缺的國家,沒有中國,就無從談起綠色轉型。”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強調中國之于全球綠色轉型的意義。
當前,全球化正遭遇倒流沖擊,但開放融通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在“金融高水平開放促進貿易投資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劉珺表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開放與創新是金融的基因。當前,中國金融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中,金融業的限制完全清零,取消銀行保險機構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雙向開放的金融體系加速形成。面對新的變局,中國金融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為全球貿易和投資注入更大的確定性。
傳遞合作信心
第七屆進博會舉辦期間,虹橋經濟國際論壇“世貿組織三十年與中國:歷史與變革”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副秘書長佩德羅·曼努埃爾·莫雷諾(Pedro Manuel Moreno)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驗共享與互學互鑒,其發展經驗已惠及眾多全球南方國家。
中國在應對全球新挑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世貿組織副總干事約翰娜·希爾(Johanna Hill)在論壇中表示,中國不僅是世貿組織成功履行使命的關鍵,并且在日益緊迫的氣候變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數字技術的變革性影響等方面,中國的參與和承諾不可或缺。
莫雷諾指出,中國如今已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領先的商品出口國、全球價值鏈的重要樞紐、數字化的引領者及能源轉型的先驅。
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加強開放合作成為全球工商界共同的期望。在“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中央企業交易團團長茍坪介紹,本屆進博會,近百家中央企業組織約2萬人到會采購,組建57個專業團組對接會商,意向金額再創新高。
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表示,中國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和各種形式的“脫鉤斷鏈”。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體系構建,推進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以及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同時積極參與產業鏈供應鏈相關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和監管標準等規則的制定。
畢馬威中國客戶及業務發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其產業鏈的持續升級不僅將為全球市場參與者帶來更為廣泛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將對全球產業鏈的更新與變革產生積極影響,為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當前“顏值經濟”火熱,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的化妝品消費市場之一,監管部門需要在規范的基礎上促進產業發展。在“全球藥品安全治理和中國藥品監管創新”分論壇上,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監督管理司副司長戚柳彬表示,“化妝品監管要跨入新階段,過去是從無到有,是‘造房子’,接下來是從有到好,要‘精裝修’、更宜居。”
激發創新活力
今年,港澳地區參展踴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分別率代表團來滬出席開幕式及相關活動。相關數據顯示,港澳地區是進博會的重要參展地區。本屆進博會共有387家港澳企業參展,創下新高。
進博會期間,李家超出席“2024投資香港推介大會——上海專場”時表示,今年正值滬港通推出十周年。香港將與上海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合作共贏。香港可以成為服務上海和內地企業發展的投融資平臺,滬港兩地可以繼續加強在全球人才引進、人才服務、人才就業等領域的合作。
李偉農出席“數字金融助力全球經貿發展”分論壇時表示,澳門在落實《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的過程中,正開創及應用更多元的數字技術,如“數字澳門元”的研發,以促進新業態、新模式,提升新質生產力,并進一步拓展與中國內地以及葡語國家等海外市場的經貿合作。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數字金融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中國銀行董事長葛海蛟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數字金融已從業務電子化、渠道線上化進入助力產業革新、產融深度融合的新階段,成為促進國際貿易降本增效的助推器。隨著應用場景更加廣泛,數字金融在服務經貿發展方面,展現出與產業鏈融合更加緊密、與中小企業特點更加契合、與貿易新業態發展相向而行等新特點。
創新代表未來,也是虹橋論壇探尋的前瞻性關鍵要義。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強調,國際合作有利于新能源汽車領域進一步發展,實現綠色轉型需全球參與。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表示,將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鼓勵優質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推動提高產業的集中度,會同相關部門打擊不正當的競爭行為,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持續健全新能源汽車功能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體系標準。同時,將編制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的指導意見,研究加快推動商用車電動化的政策舉措,促進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
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首席科學家廉玉波說,國際合作可讓各國取長補短,互相促進,而國際標準的完善與互認,以及全球貿易壁壘的破除,也可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進一步發展。福特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勝波說,汽車行業是一個全球性行業,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講,國際合作可讓該行業在全球范圍內發展得更快更好。
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經濟增長和產業深度轉型,同時也面臨著數據隱私安全、技術倫理等挑戰。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分論壇上,多位嘉賓共同關注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相關挑戰,更好賦能未來產業發展。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終端側運行生成式AI具備快速響應、高準確性、強可靠性及更安全的隱私保護等優勢,將促進生成式AI規模化發展,催生一系列全新應用,而5G提供的更可靠、低時延的端到云的連接能力,對消費者和企業使用AI工具及應用至關重要。
攜手共享未來
虹橋論壇第三次設置銀發經濟主題論壇。今年,在“共享銀發經濟:老齡化社會的新機遇”分論壇現場,來自全球的企業家代表和專家學者探討銀發經濟未來走向。偌大的會場座無虛席,觀眾們緊盯屏幕上的嘉賓演講PPT,并紛紛拿起手機拍照記錄。
聯合國人口基金亞太區域主任皮奧·史密斯表示,投資照護經濟對于充分利用“銀發紅利”和促進性別平等至關重要。目前對照護服務的需求在不斷增加,但這些服務仍然發展不足。這帶來一個機遇——通過投資老年護理行業,政府可以提高勞動參與率。
“青年是推動科技創新、文化交流與全球治理的關鍵力量,在塑造未來世界格局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化與青年發展:共享美好未來”分論壇上,姚明以姚基金創始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的身份現身進博會,并鼓勵年輕人看一看世界。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下稱《實施方案》)從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方面提出,浦東新區要圍繞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互銜接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率先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全國制度型開放探索經驗。
今年,浦東分論壇以“浦東與世界: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引領發展新機遇”為主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表示,要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出臺浦東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落實國家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擴大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率先探索落地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建設被視為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在以“加快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輻射能級,全面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展開深入探討。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批復三年來,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一核”,優勢產業加快集聚,功能建設成效明顯,各類主體活力迸發。2024年前三季度,中央商務區稅收收入、進出口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已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經濟發展的強勁活躍增長極。
德勤亞太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威爾·西蒙斯(Will Symons)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球綠色轉型的浪潮中,新質生產力的崛起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它所強調的‘創新’不僅局限于新能源、新技術和新材料,也包括管理模式、商業模式、制度等方面的創新,以及對綠色低碳的高度重視。這樣的生產力更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需求,追求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社會福祉的和諧共生。”
(本文圖片均由記者現場拍攝)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