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老齡產業協會執行會長洪穎嵐:養老服務行整體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專題:2024年度粵港澳大灣區養老金融高峰論壇
11月5日金融一線消息,10月26日,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的指導下,由A智慧保與中央財經大學國家風險治理與保險服務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科創中國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基層衛生健康發展項目推進辦公室聯合主辦的“2024年度粵港澳大灣區養老金融交流大會”在橫琴舉辦。
本次交流大會以“創新‘保險+’賦能‘醫康養’”為主題,匯集來自保險、康養、醫療等跨行業的企業高管、專家學者,深度論道粵港澳大灣區養老金融及醫康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于當前粵港澳康養產業現狀,有數據顯示,廣東共有養老機構1638家,提供養老床位21萬張,存在一定空置率。對此廣東省老齡產業協會執行會長洪穎嵐指出,盡管床位數量較為充足,但存在結構性矛盾,例如部分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需要排隊,而部分民營機構入住率不足,甚至低至10%至20%。
保險資金近年來積極布局養老產業,投資新建高端養老機構,為行業注入新鮮活力。不過,養老服務質量仍有待提升,特別是在醫療保障、康復和健康管理方面,存在護理團隊和專業團隊配置不足的情況,即便是高端養老機構,一線護理人員的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職業道德等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9073”養老格局中,居家養老占據九成,而目前配套服務嚴重不足。洪穎嵐表示:”廣東雖有2萬個居家社區機構和設施,真正開展適合老年人或老年人愿意去消費或被服務的場景,仍未形成足夠成熟的模式。在居家養老方面,我們要探索的任務更加任重道遠。”
“總體來看,當前養老產業的布局及投入和老年人的需求及購買能力還未形成最優匹配。”洪穎嵐認為,險資作為布局養老產業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支付端的重要力量,那么養老如何與保險、銀行、金融機構、創業企業等一起形成合力,形成成熟的服務+產品模式,從而讓供給和需求之間更加有效的運轉,這是未來行業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