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基金投研手記:院內診療公司業績韌性進一步體現醫療需求的剛性特征
今年以來,在大的經濟消費環境以及行業整頓的背景下,醫藥板塊整體增速承壓,業績表現平淡,但醫藥院內診療(創新藥械、麻藥、血制品等)的相關制藥公司年初以來,業績穩健增長,診療板塊集中了醫藥行業中大多數的超預期公司。
院內診療年初以來面臨諸多不利因素,首先是醫保階段性收支矛盾,今年國家醫保局改變了披露口徑,由于個賬改革,公布口徑更改為統籌基金口徑,經過估算預計全口徑醫保支出增速今年1-7月超過10%,而累計收入呈現個位數增長,4-5月出現了當期結余轉負,在經濟階段性承壓的背景下醫保收支壓力變大,短期的收支矛盾可能抑制院內的支出力度,與此同時,集采進一步提質擴面,也可能對診療公司收入造成一定的負向沖擊。院內診療面臨的另一個影響因素是行業整頓,醫藥行業整頓從2023年7月底開始為市場所關注,7月底到開始逐步發酵,引發市場的擔憂情緒;8月中旬衛健委初步定調,給出了反腐的時間表,具體要求和綱領等,市場預期初步穩定;9月初衛健委報告再次強調聚焦關鍵少數,支持學術和正常診療,疊加學術會議逐步恢復,上市公司影響邊際收窄,2024年以來行業整頓持續,常態化趨勢顯現,近期行業規范性文件出臺增加,除了地方的規范性政策外,10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公開征求《醫藥企業防范商業賄賂風險合規指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指引》共四章49條,各章分別為總則、醫藥企業防范商業賄賂風險合規管理體系建設、醫藥企業商業賄賂風險識別與防范、醫藥企業商業賄賂風險處置,有望推動后續行業整頓常態化及行業規范發展。行業整頓可能對院內診療產生一定影響,壓縮部分需求。
盡管面臨這些影響,但從年初以來業績表現看,院內診療是醫藥行業中業績增長最為穩健、持續快速增長的細分板塊之一,以制藥公司為代表集中了行業里面多數的業績超預期公司,充分顯示出診療的業績韌性與診療需求的剛性特征,在年初以來消費疲軟的情況下更顯稀缺與比較優勢。隨著老齡化的持續深入,醫療剛性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預計即便在支付端承壓的背景下,院內診療依舊有望實現穩健增長。而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超預期出臺,擴張政策的不斷落地,經濟及消費預期改善,后續有望實現良好恢復,這也將緩解醫保收支壓力以及個人醫療支出壓力,助力院內診療公司業績持續快速增長。
(作者:摩根士丹利基金研究管理部 潘海洋)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