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期貨劉琳:階段性供應偏緊與基差托底,糖價維持震蕩
階段性供應偏緊與基差托底,糖價維持震蕩
(長安期貨? 劉琳)
摘要:
9月底10月初以來原糖震蕩偏弱,主力3月合約圍繞22美分震蕩調整。由于巴西產區迎來降雨緩解干旱天氣,而前期火災以及干旱影響利多兌現后,市場調降產量預期的熱情有所降低。國內而言,在大宗商品普遍反彈背景下節后開盤首日上沖至6028的階段性高點,但隨著原糖回落、8月進口同比大增以及國內增產預期,糖價上行乏力,與此同時,高基差托底以及當前新舊榨季交替之際庫存偏緊、9月進口同比意外回落等利多支撐,糖價難以向下突破,1月合約整體維持在5800-6000之間震蕩調整。
巴西中南部地區10月上半月糖產量總計244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8%。Unica稱,10月上半月甘蔗壓榨量總計為338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75%。當前巴西已經逐步退出壓榨高峰期,半月產量將季節性下調,供應壓力或將逐步降低。除此之外,一方面巴西火災導致9月份雙周產量同比降低,并推動內外糖價反彈,但隨著利多兌現,反彈乏力。另一方面,在干旱影響下,市場對于本榨季巴西增產預期基本落空,機構紛紛下調巴西產量預期,預估區間由前期4000萬噸以上下調至3900萬噸以上。巴西端供應壓力降低且整體產量預期下調,以及近期Unica將上一季季末庫存下調了240萬噸,將為糖價提供中長期支撐。后期巴西壓榨進度進入中后階段,關注預期與實際情況的差距。由于今年干旱和火災問題,已經引發當前榨季甘蔗單產降低,而長期干旱導致2025-26榨季的甘蔗營養不足,并且早期收割的甘蔗面積也將有所降低,由此,巴西甘蔗生產商協會(Orplana)預計2024-25年度甘蔗產量將至少減少9%至5.9億噸,并在2025/26年度進一步減少1.36%至5.82億噸。而在2023/24年度壓榨量為6.54億噸,更悲觀的,市場預計2025/26年度中南部地區的長蔗產量將達到5.6億噸,這將中長期支撐糖價。
印度新榨季即將開啟,印度農業部發布了2023/24榨季主要農作物產量最終估算。其中全國甘蔗總產量預計為45315.8萬噸。USDA預計印度糖產量將達到3550萬噸,高于2023/24年度的3400萬噸。而由于取消對糖廠和蒸餾廠使用甘蔗汁制造乙醇的限制,市場普遍預計印度計劃連續第二年延長食糖出口禁令。未來來自該國的出口供應或收緊,將持續支撐期價。除此之外,印度今年推遲開榨的概率較大。最大生產邦馬邦通常在10月下旬開榨,但是,一方面早前官方規定開榨時間不得早于11月15日,另一方面大部分糖廠可能在11月20日邦選舉結束后再開始榨季工作。第二大生產邦北方邦預計將在排燈節(10月29日-11月3日)后開榨,而去年11月初就有約20家糖廠開榨。推遲開榨將延遲集中供應的時間并支撐糖價。市場對泰國維持增產預期,泰國甘蔗糖業委員會辦公室曾預計泰國2024/25榨季的食糖產量將達到1039萬噸,同比增長18%。
產量端。2023/24榨季新疆產糖55.86萬噸,同比增加10.28萬噸,內蒙古產糖53.5萬噸,同比減少4.8萬噸。2024/25榨季甜菜糖已經開啟壓榨,新疆糖產量預計將達到80萬噸左右的歷史新高,同比增加24萬噸,內蒙古糖產量預計在70萬噸左右的歷史第三高水平,同比增加16萬噸,不過由于持續降雨影響開機進度和糖分積累,最終糖產量可能略有下調。市場預計,甘蔗糖最早將于11月8號開榨,提前開榨意味著甘蔗充裕與集中供應提前來臨。目前中國糖業協會預期產量維持在1100萬噸,但內蒙古9月多雨寡照,不利于糖分積累和甜菜起收,產糖量有下調風險。
2024/25年度,由于甘蔗種植面積增加以及糖分或持平略高于上榨季,國內糖市仍以增產為主,國產糖供應也將逐步增加,市場預估,廣西2024/25榨季的產糖量區間為683~695萬噸。季節性來看,于今年的甘蔗增產且成熟度較高,預計統一開榨時間較上榨季提前1~2周,即11月中旬左右,12月后國內甘蔗糖集中供應,屆時將施壓糖價。
進口端。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9月份我國進口食糖40萬噸,同比下降13.89萬噸,降幅25.78%。2023/24榨季截至9月底,我國累計進口食糖475.10萬噸,同比增加86.65萬噸,增幅22.31%。9月我國進口糖漿、白砂糖預混粉(稅則號列170290)28.50萬噸,同比增加10.92萬噸,增幅62.09%。2023/24榨季我國累計進口糖漿、白砂糖預混粉214.79萬噸,同比增加56.18萬噸,增幅35.42%。糖漿進口145.92萬噸,同比增加36.01萬噸;白砂糖預混粉66.46萬噸,同比增加20.57萬噸。二者以67%和88%含糖率分別計算,合計折白砂糖量約為156.26萬噸。2024/25年度進口仍以增加為主,2025/26年度在豐產預期下進口糖存在下調的可能。季節性來看,10月后國內供應為主,疊加當下內外糖價倒掛,進口或逐步降低。
消費端。截至9月末,2023/24榨季累計銷糖961萬噸,同比增加107萬噸;累計銷糖率96.4%,同比加快1.3個百分點。全國9月單月銷糖74.50萬噸,環比有所增加,同比增加30.50萬噸,為近10年來同期的次低位水平。國慶節后開市,低庫存邏輯引導市場買漲不買跌,白糖期現貨價格同步上漲,現貨交易氛圍活躍,集團日內報價連續上調,但月下旬,購銷情緒略有降溫,在新舊生產季節交替以及消費淡季的背景下,市場觀望情緒逐漸上升,成交回歸平淡。
庫存端。截至9月底,食糖工業庫存35.72萬噸,同比減少8.5萬噸,減幅19.22%。截至10月20日,廣西食糖第三方倉庫庫存數量約為10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約8萬噸,較近3年同期均值下降約35萬噸。在新糖集中上市前,國產糖供應仍偏緊,將支撐糖價。
四、價格或承壓,基差高位仍托底期貨
十一過后,受低庫存以及糖廠清庫影響,價格偏強運行,但中下旬糖源報價均有所松動,市場購銷情緒偏謹慎,新舊榨季交替及消費淡季背景下,終端和貿易商采購需求有所后延,以按需采購為主,價格有所下調。目前甜菜糖逐步上市,加工糖因前期進口量高峰承壓回落,疊加即將進入甘蔗糖供應高峰期,現貨價格或面臨壓力。由于近期原糖反彈,巴西配額外進口成本逐步抬升,并帶動進口利潤轉負,未來進口或在進口倒掛與國產糖集中供應之下有所降低。
9月以來,在巴西減產消息帶動下原糖逐步走強,帶動國內鄭糖偏強運行,但受國內進口增加以及消費不及預期,國內糖價漲幅不及外盤。期貨方面,主力轉移至1月合約后,基差升至600-800元/噸之間,處于近年高位。截至10月25日,基差為531的近年高位。對應的當前現貨價格處于6500附近,期貨價格處在6000以下,后續來看,消費淡季背景下,現貨價格存在壓力,與此同時國產糖逐步上市,現貨上行存在困難,后期通過現貨糖價降低來修復高基差的可能性更大。
五、總結
月度來看,全球糖市階段性供應壓力逐步降低,一是巴西壓榨高峰期逐步過去,半月度產量將逐步降低,二是印度乙醇分流食糖產量,或使得限制出口政策繼續延遲,而泰國供應依舊比較穩定,三是國內新舊榨季交替,陳糖庫存偏緊,進口端9月進口同比減少且不及預期,廣西雖有提前開榨預期但12月上量高峰前,市場供應依舊偏緊,疊加高基差托底期貨,預計期價下行空間有限。不過,需求也處于淡季階段,難有大幅提升。由此預計,月度糖價或維持震蕩為主。中長期來看,雖然巴西退出糖市供應,11月后我國國內、印度與泰國食糖集中上市,產量增加以及季節性供應回升或施壓糖價,由此預計糖價上行空間有限,同時考慮三年熊市周期的規律,下方仍有空間。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
本報告基于已公開的信息編制,我們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準確,但不保證信息的絕對準確和完整。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投資經歷及習慣、風險承受能力等實際情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能依靠本報告以取代獨立判斷。對投資者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意見、結論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能會發出與本報告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長安期貨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并保留一切權利。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長安期貨投資咨詢部”,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力。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