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日本 *** 將如何支持中小企業
日本企業界最期待新一屆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依次為:“支援中小企業”“高物價對策”“擴大個人消費”“面向個人減稅”。
石破茂于9月27日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并于10月1日就任日本第102任首相。石破被認為是政治經驗豐富的政治家,但其搞經濟的能力卻受到質疑。在當選自民黨總裁的當天就有記者提問,“印象中經濟能力不那么強,將出臺怎樣的經濟政策”?對此石破不否認人各有長短,并簡述了自己對當前日本經濟的見解:重要的是企業在海外的生產“回歸國內,為國內的雇傭和收入創造機會”。并指出,需求低迷、消費和投資乏力的經濟結構是“不能通向增長與分配好循環的根本要因”。
日本經濟界和企業界對于石破政府經濟政策的期待,支援中小微企業居首位
石破茂當選自民黨總裁當天,日本經濟三大團體便表達了他們的期待。
日本商工會議所的小林健表示:“經濟的好循環、加薪、能源政策、社會保障等所有方面都需要轉變,我們期待與新總裁一起打開新局面,期待出臺支援地方的中小微企業,搞活地方經濟的政策。”
經團連的十倉雅和會長期待“在國內外問題如山的時代,期待具備推動變革的領導力和才干”。
經濟同友會的新浪剛史代表尖銳指出,政治資金問題引起了國民對于自民黨的不信任,期待石破總裁發揮解決問題的決斷力。
比起上述經濟界頭面人物的原則性、方向性的期待,企業界則更加具體。
此前日本的帝國數據庫公司作了“關于企業要求新政府經濟政策的調查”。其結果顯示,企業界最期待新一屆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依次為:“支援中小企業”“高物價對策”“擴大個人消費”“面向個人減稅”。
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期待側重有所不同。大企業更重視“人才的確保和穩定”,特別是“促進加薪”這一項比中小企業高出15個百分點。
更多的中小企業則訴求“中小企業的支援”“法人稅減稅”,比大企業高出10多個百分點。
涉及支援中小企業的期待和訴求主要是以下五項:其一,大多數中小微企業對于在沒有完善“價格轉嫁”相關的法律和對策的情況下“促進加薪”持否定態度,期待出臺應對成本溢出的政策,以使中小微企業獲得轉嫁和消化加薪、漲價等非正常經營成本的空間。其二,充實對中小微承包企業的支援,包括金融支援政策、員工的生活補貼、調整社保金等。其三,出臺應對中小微企業倒閉的風險對策。其四,為中小微企業減稅。其五,制定面向中小微企業的財富二次分配政策。
中小微企業的這些期待與訴求沒有什么“高大上”的愿景,都是事關生存的實在“當下事”。
以上調查結果雖各有側重,但支援中小企業這一項則是經濟界和企業界對于石破政府經濟政策的共同訴求和期待。這既表明中小企業在日本經濟的重要性,期待得到新一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同時也是對于岸田前政府的經濟政策導致“大企業獲利豐厚、中小企業卻經營困難”結果的尖銳批評。因此,以行之有效的政策幫助中小企業“脫困”、恢復“元氣”、健康發展,或是石破政府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要經濟課題。
我們來看看石破政府的經濟政策是否與經濟界和企業界的期待相向而行?
在10月4日的內閣會議上,石破首相指示內閣著手制定將于秋季匯總出臺的經濟對策,核心內容是:“物價上漲的應對措施”“日本經濟和地方經濟的增長”和“確保國民的安心和安全”。
日本輿論認為,鑒于眾議院選舉進行中,這是一個“競選經濟對策”。無論是向低收入人群發放補助金以減輕苦于物價上漲的家庭經濟負擔,還是向地方政府提供轉移支付金以著力搞活地方經濟,以及加快災區重建,都是旨在彰顯政府順應民意的經濟政策,以在眾議院選舉中爭取更多的選民支持。而回應經濟界和企業界的期待和訴求,特別是支援中小企業,尚不在石破政府經濟政策的安排,至少大選期間不在緊迫之首位。然而,最新數據則顯示,及時出臺支援中小企業的經濟政策很有必要。
建立完善應對加薪、漲價的“價格轉嫁”機制對于中小微企業正常經營十分重要
東京商工調查公司10月8日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財年(4—9月)日本全國企業破產數(負債1000萬日元以上、約合人民幣47萬元以上)為5095家,同比增加17.8%,且連續3個上半財年破產數增加。
企業破產主要原因是用工不足和物價高漲。因用工不足而破產的企業增加了80.4%,分別表現為招工難、人工成本高、員工離職。這些現象的根本是加薪所致,且中小微企業比較突出。企業或因無力加薪而招不到員工,甚至現有員工流失;或因加薪導致工資成本高出企業的承受能力。
另外,持續的高物價導致采購成本超出企業的承受和消化能力。
與大企業相比,中小微企業由于利潤空間小、實力等條件所限,其成本轉嫁消化能力弱,大多受困于加薪成本和漲價成本無法及時、有效地通過價格轉嫁和消化。因此,超出承受能力的加薪或高物價往往成為壓垮中小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特別是人口持續減少導致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隨著石破首相10月9日宣布解散眾議院,日本進入大選期。各黨派為爭取選民支持紛紛提出各自的政策主張,其中最低工資標準、即“時薪1500日元”,引起日本社會的關注和爭論。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中小微企業的加薪成本轉嫁和消化機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用工成本的過度增加將使它們的經營陷入困境,甚至倒閉,進而增加失業。如果這種情況惡化,那么,促消費、強經濟或將止步目標。
石破首相在10月8日的國會答詢中再次強調,“要實現加薪和投資拉動的成長型經濟”。關于中小微企業如何應對持續加薪,他表示“為營造加薪和緩解人手不足的好循環,要提高每個人的生產率、提升附加價值、增加收入,實現超過物價漲幅的加薪”。
這的確是個“好循環”,大企業具有融入“好循環”的實力,但中小微企業則不都具備擠進“好循環”的實力,除其自身努力之外,還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各方面的配合幫扶。正因為如此,在日本企業界對新一屆政府經濟政策的期待和訴求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都將“中小企業支援”置于首要,特別是建立完善應對加薪、漲價成本的“價格轉嫁”機制對于中小微企業的正常經營和發展尤為重要。
日本的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加薪和漲價成本轉嫁的問題,以及圍繞這一問題進行的討論,具有一定的借鑒性。眾所周知,在世界大多數經濟體中,中小微企業是經濟社會的“毛細血管”,其納稅、GDP、創新、就業等均占比多、貢獻大。因此,只有“毛細血管”強韌、暢通,大企業和經濟社會方能正常運轉。
(作者系法學博士)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