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的“內卷”下,誰在為汽車消費者堅守品質底線?
本文源自:子彈財經
常壓油箱事件終于有新進展了。10月18日,長城汽車官方微博發布長文,再次提到了2023年的常壓油箱事件。
時間回溯到2023年4月11日,長城汽車向生態環境部反饋了某車企在混動車型中使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隨后引發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常壓油箱和蒸發物排放這兩個陌生的專業概念逐漸為大眾所熟知。
行業里掀起對專業概念討論的同時,消費者一邊迎接新能源汽車狂歡,一邊提高了對汽車質量的重視程度。
長城汽車發布長文的同一天,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也發布了微博。他稱,直至當下,裝配常壓油箱的混動車型在中國已經停止新車銷售。
但與此同時,魏建軍提到市場上仍然有數以百萬計使用常壓油箱的混動車型在行駛,這些存量車型不但可能潛藏著諸多問題,而且可能涉及侵害消費者利益。
在“常壓油箱”事件的新進展透露了一個可以確定的事實:在被曝光后,常壓油箱的使用得到了控制。
這只是一個被長城汽車主動“捅破”的負面案例。當下內卷的汽車市場中,車企們更需要警醒的則是堅守底線,不要讓劣幣驅逐良幣。
1、內卷≠無視品質
2023年至今,汽車市場掀起了一輪又一輪價格戰。整個市場似乎陷入了一個“魔咒”,沒有任何車企能在這場價格風暴中獨善其身。于是,從新能源車企到傳統燃油車企,降價一輪比一輪狂熱。
據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今年前九個月共有195款車型降價,遠超2023年全年的150款及2022年的95款,其中純電動車有69款降價,平均降價金額達2.3萬元。插電混動車也有29款車降價,平均降價金額2.4萬元。
價格戰本質上是車企“以價換量”的重要手段,通過資本和補貼低價賣車以求快速占領市場。但如今,愈發激烈的價格戰已經將眾多車企拉入了泥潭。
一些車企失去造血能力,走到了生死邊緣。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報告稱,價格戰致使新車市場在1-8月損失1380億元。
甚至一些車企采取了超出常規的降本方式,將壓力傳導至供應鏈層面。早在2022年,空調供應商同星科技就在其IPO招股書中透露,曾遭到來自車企的壓價且存在年降的情形。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的平均利潤率滑落至5%,甚至未能達到工業企業平均利潤率的水平。今年情況雖然略有好轉,但是供應商繼續被壓榨到極限。
為了活下來,一些供應商也進入了偷工減料的惡性循環,使用常壓油箱其實就是降本的一環。
據鈦媒體此前報道,根據不同的供貨范圍,高壓燃油系統比傳統燃油系統單車價值高出約600元左右。此前汽車供應商亞普股份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提到,高壓燃油系統比傳統燃油系統單車價值量高10%~30%。
對于汽車制造業來說,單車節省600元疊加上萬的銷量背后,其實是一筆不小的成本。與此同時降低制造成本也能為車企爭取更多的降價空間,從而能夠更充分地加入價格戰之中。
但當車企為了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在價格戰中不擇手段時,消費者的用車體驗和安全又將如何保證?
畢竟在沒有技術突破的前提下,極致壓縮成本有極大的概率影響到產品質量。車的消費者背后是億萬家庭,如果忽視品質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這將是車企難以承擔的。
2、不能讓中國汽車成為低品質的代名詞
中汽協最新產銷數據,今年1—9月,國內汽車產銷累計完成2147萬輛和215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9%和2.4%。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持續上升,2023年達到了31.6%,而2024年前五個月進一步提升至33.9%。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這一戰略指引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空前,催生了眾多造車新勢力,這是屬于中國車企們的機遇。
盡管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挑戰之下,所有產業鏈上的參與者必須認識到,實現汽車強國夢需行業參與者共同努力,遵守規范和踐行環保理念。
這意味著,車企必須堅定地支持公平競爭,而公平競爭站在的正是汽車領域“內卷式”惡性競爭的對立面。
擁有34年造車經驗的魏建軍曾在汽車產業默默耕耘了幾十年,但今年以來,魏建軍一改往日幕后操盤手的身份,頻繁走到臺前。
他反復講述著汽車行業內的惡性競爭與無底線“內卷”的現象。公眾看到,在每一個消亡的品牌背后,都有著大批無辜的員工、供應商、經銷商,以及維權的消費者們。
魏建軍曾在公開采訪中提到,價格戰的后遺癥將持續六七年,帶來的殺傷力是毀滅性的。他說“一臺車少則賠幾千、多則十幾萬,賣得越多賠得越多,做企業和過日子一樣,一個家光進不出,還能維持嗎?”
于是,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秩序堅定的捍衛者,魏建軍帶領長城選擇站出來,讓“油箱門”事件發酵,引起行業的警醒。
事實上,“油箱門”事件的確引起了重視。長城汽車官方微博發布的長文中提到,國家監管部門以高度責任感和專業精神全面深入剖析處理了這個問題,展現依法治國理念和對規范的重視,為行業發展奠定基礎。
長城汽車的舉動得到了行業的認可。吉利汽車高管楊學良在公開演講中,明確對混動汽車使用常壓油箱、排放不達標的行為給予了譴責,這充分體現了行業內對于規范發展以及公平競爭的共同追求。
長城汽車、吉利汽車,以及更多來自行業的聲音都在傳遞一個聲音: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車企一定要堅守底線,不要讓中國汽車成為低品質的代名詞。
3、“變”的是市場,“不變”的是使命
2014年以來,中國始終堅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道路。
在國際上,一些汽車巨頭放棄,或者減緩了探索電動化的步伐,但中國車企們在換道賽車中堅定轉型,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逐步取代燃油車的巨變。
但盲目地內卷讓中國車企陷入了后續發展的困境。
魏建軍在公開場合針對汽車行業普遍存在的內卷現象曾多次表明立場。在他看來,中國車企應該走的路是穩扎穩打。在一次訪談中他曾強調,價格戰短期內看似讓消費者受益,但長期來看,一旦企業出現問題,最終受影響的還是消費者。
因此,作為長城的守門人,盡管外界卷到極致,魏建軍卻曾不止一次表示,要在當下激烈競爭中守住底線,同時發揮長城的長板,以長期主義為基礎。
造了34年車的魏建軍堅信,在長期主義的堅持下,無論是業績、經營能力都會取得一個良好的結果,的確長城汽車的成績單證明了這個策略的正確性。
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營收914.29億元,同比增長30.67%,連續4年增長;凈利潤70.79億元,同比增長419.99%。長城汽車累計銷售55.49萬輛,同比增長6.95%,增速超過行業整體表現。
從銷量數據來看,新能源車型銷售12.98萬輛,同比增長44.89%,連續4年增長;海外銷售19.98萬輛,同比增長62.09%,連續8年增長。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還憑借1.28萬元的單車利潤在國內車企中獨占鰲頭。在新能源車企大部分未實現盈利的背景下,長城汽車無疑積累了更強勁的實力,讓其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回到20世紀90年代,那時中國的汽車市場剛剛起步,國內的汽車產業還相對薄弱,大多數汽車品牌依賴進口或合資。但魏建軍看到了行業的巨大潛力,毅然決然地投身到了汽車行業,開啟了創業征程。
三十四年的時間,長城汽車跨越了技術、銷量、生產、管理等無數個門檻。如今,長城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擁有著哈弗、WEY、歐拉等多個知名品牌。
在無數個困難涌來時,魏建軍從未改變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命線的想法。因此長城汽車始終把產品質量放在首位,通過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確保了長城汽車的產品質量的穩定。
如今邁入新能源時代,長城汽車依舊在堅守中前行。對于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老牌車企而言,中國新能源“變”的是市場,“不變”的是使命,只有規范與可持續發展,才是車企應該走向的未來。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