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值“回血”反遭贖回壓力?基金各顯神通“留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龐華瑋 廣州報道
近期,隨著權益類基金快速“回血”,不少公私募人士反映,贖回產品現象有所加劇。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發現,多家公私募基金采取措施積極“留客”。
“我們盡量去挽留客戶,比如開投資交流會,跟一些客戶直接溝通。我們勸客戶繼續持有產品,避免在市場反彈之際贖回。”一位私募機構總經理告訴記者。?
贖回
近期市場回暖,基金凈值回升。
Wind數據顯示,9月24日-10月16日期間,萬德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增長16.56%,最高點漲幅一度達到28.28%。
不料,這引發了一波基金贖回。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近期市場快速上漲,有一部分投資人選擇見好就收,部分基金面臨著贖回壓力。”
一位私募人士也對記者表示,近期因為部分產品凈值接近1元,不少客戶開始預約贖回。
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經理朱潤康表示,權益產品投資者贖回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國慶節前股市整體表現較好,權益類產品隨之漲幅較大,投資者的前幾年的虧損有一定程度的修復,或是盈利已經達到預期,所以選擇贖回落袋為安;另一方面,股市在節后開始有調整的跡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所降低。
一位北京私募機構負責人則告訴記者,該公司面對贖回的主要是兩類客戶:
一類客戶因為最近股市上漲,發現賺錢非常容易,覺得自己也可以炒股票,所以在這樣的一種心態下,有一小部分客戶考慮贖回。
還有一類客戶是因為產品,“我們的產品倉位各有不同,有些產品的倉位可能低一些,并沒有在大幅上漲之前達到滿倉,所以在最近的上漲過程中凈值表現相對于指數,甚至個股來說有些不足,這類持有客戶覺得我們的產品跑得太慢了,因此考慮贖回。”
不過,最近投資人的選擇又出現了新變化。
“在最近短短的七八個交易日之后,特別在10月8日之后,市場出現了明顯調整。很多客戶發現,自己炒股虧了,還不如放在基金里面不贖回。發現自己還是沒有投資股票的能力,或者是覺得這個市場很難賺錢,他的投資熱情又消退了。”
格上理財旗下金樟投資研究員王祎分析,近期贖回現象加劇的原因來自多方面,一方面是過去三年時間股市表現太差,投資者體驗不佳,一旦凈值修復回到成本水位,就想離場。另一方面是市場短期漲幅過快過大,急速大漲后會面臨大波動,投資者為了避免波動選擇贖回。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投資人對未來繼續大幅上漲的持續性信心不足,選擇觀望。
王祎認為,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建議投資者結合自身情況做決策。
應對
贖回導致部分基金面臨清盤危機,近期多家基金公司發布公告提示旗下部分產品規模已低于5000萬元。
“近期部分規模小的基金有可能會面臨著贖回之后規模低于5000萬的最低維持規模,有被清盤的風險。”楊德龍說。
10月15日,國聯基金公告稱,國聯智選先鋒股票連續45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
10月12日,中歐基金公告稱,截至10月11日,中歐瑾利混合基金資產凈值已連續4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若截至10月25日基金資產凈值出現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將按照基金合同約定程序對基金進行清算,且無須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面對贖回壓力,公募和私募公司都紛紛采取多種措施來“留客”,包括積極溝通和降低費率等,也有的近期成立新產品“開門迎客”。
其中,溝通和投資者教育是機構應對贖回最常見的手段。
楊德龍表示,基金公司最近通過積極的投資者教育應對贖回現象,建議投資者著眼于中長期布局。“基金公司積極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方面留住老客戶,另一方面開拓新客戶。”
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介紹,面對贖回加劇現象,近期許多公私募基金開始主動與客戶溝通,勸說他們繼續持有產品,避免在市場反彈之際贖回。此外,部分基金公司發布公告,提醒投資者旗下產品規模已低于5000萬元,可能觸發合同終止情形。
“當前的贖回現象雖然對部分產品造成了壓力,但通過積極的溝通和調整策略,金融機構正在努力應對這一挑戰。”陳興文說。
一位北京私募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我們在這個市場上做了17年了,面對著客戶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的各種情況。我們的應對措施比較簡單,一是建議客戶,從長期去著眼,不要只貪一時,畢竟從長期看,自己做股票的投資賺錢還是很難的。二是雖然短期暴漲之后,近期市場經歷了一定的調整和波動,但是我們認為,經過了三年的市場的調整,估值、流動性、政策都已經出現了一個大轉向,我們堅定看好后市,所以在這個時間點不應贖回。”
此外,除了積極溝通,做投資者教育之外,降費也是機構吸引客戶重要手段之一。
“近期一些基金公司考慮降低管理付費等費率,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成本,提升持有體驗。”王祎介紹。
事實上,各家基金公司在發力營銷。
華夏基金、鵬華基金、國泰基金等ETF大廠紛紛帶頭降費,比如創業板100ETF華夏及其聯接基金、鵬華滬深300ETF和鵬華滬深300ETF聯接基金等已將管理費率由0.5%調低至0.15%,托管費率由0.1%調低至0.05%。同時南方浩升穩健優選6個月持有期混合型FOF等主動權益型基金也主動下調費率。
此外,近期不少公私募的主動權益基金陸續放開大額申購限制。比如交銀施羅德基金10月16日發布公告稱,之前限制大額申購業務的因素對基金資產運作的影響已經減弱,交銀優勢行業混合、交銀瑞和三年持有期混合、交銀阿爾法核心混合恢復大額申購(含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業務,下同)。交銀啟誠混合、交銀趨勢混合也發布公告,分別將此前5000元、1000元的大額申購限額提升至5萬元。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