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企開足馬力 前九月我國新船訂單全球占比75%
證券時報記者 張一帆
工業和信息化部10月10日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實現同比增長,且引領全球新造船市場。據第三方機構統計,截至9月底,以修正總噸計的中國訂單已超過歷年全年新船訂單,占比超過全球新船訂單七成。機構預期,本輪造船周期仍處于早期“量價齊升”階段,船企盈利天花板有望進一步打開。
2024年1月至9月,我國造船完工量363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2%;新接訂單量871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1.9%;截至9月底,手持訂單量1933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4.3%。以上三大指標在世界范圍內大幅領跑同業,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55.1%、74.7%和61.4%。
具體來看,在前九月我國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綠色船舶訂單,并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在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各家造船廠都提前完成了今年的經營指標,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事實上,在剛剛過去的9月,我國船廠迎來一波“大豐收”,單月市場占有率高達86%。根據克拉克森10月8日發布的數據,今年9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90艘、289萬修正總噸(CGT)。其中,中國承接了65艘、248萬CGT,以86%的市場占有率占據榜首。排名第二位的韓國承接了14艘、34萬CGT,市場占有率僅為12%。
標志性的簽單發生在9月10日,當日中國船舶(600150)滬東中華與卡塔爾能源公司再簽6艘全球最大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船訂單。這是繼今年4月29日在北京簽訂被譽為“世紀大單”的18艘該船型建造合同后,雙方再度攜手,再簽新單。至此,中國船舶滬東中華囊括了共計24艘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船訂單,以合同金額或載氣量計,均位居全球各船廠之首。
中國船舶董事長盛紀綱近期表示,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飽滿,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所屬各船廠產能已接近滿負荷運行。根據手持訂單,公司將狠抓生產管理,確保產品交付。據了解,目前中國船舶2021年上半年前的船舶訂單正處于逐漸交付出清過程之中,到本年底將基本出清。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船廠今年領跑全球新造船市場,是在造船市場迎來創紀錄的繁榮下實現的,在今年不管是新船訂單量還是新船價格都有顯著增長。
在訂單方面,據克拉克森統計,今年年初至今新船訂單累計1746艘合5016萬修正總噸,以修正總噸計僅次于2006年至2008年三年同期水平。該機構解讀稱,盡管全球船廠可用船位供應偏緊、新造船價格高企以及燃料轉換路徑不確定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新船投資需求,但由于油輪、集裝箱船等運費市場表現良好以及部分船東繼續推進船隊更新等,新造船需求整體保持強勁。
在價格方面,2024年以來新造船價格指數年內漲幅已達6%,較2020年的歷史低點上漲51%,較2008年的歷史峰值僅1%的差距。
中國重工董事長王永良解讀稱,目前全球船企手持訂單規模大,生產排期已至2028年,勞動力成本攀升、供應鏈壓力較大、高技術船舶占比增加等因素,共同推升建造綜合成本,船企議價權持續提升,后續船價仍然具備上行動力。
兩者綜合來看的結果,就是2024年至今的新造船投資額大幅增加。同據克拉克森統計,今年1月至8月新造船投資額累計1354億美元,已接近過去十年平均水平的兩倍,有望成為有紀錄以來投資額第二強勁的年份,僅次于2007年。
隨著前期訂單陸續交付完成,高價船啟動交付,疊加鋼材成本下行,今年創紀錄的造船投資規模正在逐步轉化為船企的經營業績。
據國投證券統計,2024年上半年,A股幾家主要造船企業中國船舶、中國重工(601989)、中船防務(600685)、中國動力(600482)扣非凈利率同比均有提升,其中中國船舶旗下外高橋(600648)造船經營純民船業務,2024年上半年凈利率已達8.4%,提升最顯著;中國重工上半年海洋運輸裝備業務毛利率7.5%,同比提升6.4個百分點;中船防務集裝箱船業務上半年毛利率23.2%,同比提升15.6個百分點。
“本輪造船周期仍處于早期量價齊升階段,高景氣度下,各主要船企產能利用率和運營效率顯著提升。”國投證券分析師郭倩倩在研報中表示,“展望后續,新船價格和新船訂單有望持續高景氣。此外,當下各主要船廠在手訂單充沛,部分交期已排至2028年,后續高價船交付,疊加鋼材成本下行,船企盈利天花板有望進一步打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