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投票前行業密集發聲 VDA:貿易保護主義將扭曲市場發展
財聯社9月29日訊(記者 徐昊)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的反補貼調查案件,目前仍處于激烈博弈之中。
據外媒日前報道,知情人士稱,歐盟計劃于10月4日就是否對中國制造的進口電動汽車征收高達45%的關稅進行投票。在此之前,這一投票原定于9月25日進行,但據三名歐委會官員透露,投票議程已延期。
隨著最終投票日期臨近,汽車行業機構和企業紛紛表達了對歐盟此次加征關稅措施的不滿。
“在過去幾個月中,貿易保護事件頻發,我們認為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都會影響和抑制自由貿易、引發貿易沖突,也會扭曲市場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意識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攜手各方共同應對這種挑戰并通過對話方式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主席穆希雅在剛剛閉幕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VDA長期致力于推進中德雙方在汽車領域的多方面交流與合作,并始終倡導開放市場、國際貿易和全球對話。”
作為涉及加征關稅的企業之一,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認為,一些國家和地區正在提高關稅,設置技術標準等手段來限制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貿易保護主義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越來越大。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增關稅將損害歐洲自身的利益,同時也會阻礙中歐經濟的發展。”淦家閱表示。
“我們有全球的價值鏈,我們在中國采購之后造車,為中國、為歐洲、為全球。”BMWYY>寶馬集團董事高樂明確表示,寶馬愿意使用自己的影響力,保持自由貿易的開放,“我們也歡迎中整車企業能夠出口到歐洲,并在歐洲設廠,我們希望中國的造車企業能夠走出去。”
針對即將到來的投票,中方也在積極通過談判和磋商來解決分歧。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9月26日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9月19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歐盟總部會見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進行全面、深入、建設性的磋商。雙方明確表達了通過磋商解決分歧的政治意愿,一致同意繼續推動價格承諾協議談判,全力致力于通過友好對話磋商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嚴重破壞了國際經貿規則,擾亂了汽車產業的國際合作和技術進步,這實質上是在綠色轉型和氣候變化的合作領域開倒車。我們堅決反對貿易,共同維護全球汽車產業鏈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穩定。”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
據彭博社此前報道,即使歐盟成員國投票決定征稅,歐盟和中國仍將繼續談判。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新的日期仍有可能發生變化。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根據2023年10月開始的反補貼調查的臨時結論,預先披露將自7月4日起對從中國制造的進口電動汽車按擔保形式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涉及上汽集團、吉利、比亞迪等多家車企。7月4日,歐盟委員會表示,這一臨時反補貼稅將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長持續四個月,期間歐盟成員國將投票決定是否將其轉為為期五年的正式關稅。
歐盟曾在7月圍繞加征關稅開展一次不具約束力的“咨詢性投票”。但歐盟各國政府對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出現意見分歧。歐盟的12個成員國投出了贊成票,4個成員國反對,11國棄權。大量棄權票也反映許多歐盟成員國態度搖擺不定。
與此同時,歐盟內部對中國制造的進口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政策分歧逐漸加大。此前投下支持票的西班牙轉變了態度,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呼吁歐盟重新考慮關稅計劃,并強調中歐不需要另一場貿易戰。德國總理朔爾茨對歐盟的關稅措施表示:“孤立和非法關稅壁壘最終只會讓一切東西變得更貴,讓所有人都變得更窮”。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制造的純電動汽車占歐盟總體市場份額的19.5%,而征收關稅的直接結果將是影響中國制造汽車在歐洲的銷量。其中,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的歐洲車企沃爾沃汽車,將深受關稅問題的影響。目前,沃爾沃預計今年零售銷量將同比增長12%至15%,而之前的預期是至少增長15%。
“現在我們的全球化主要是電動化,即使是電動化,面臨的發展環境也是過去汽車行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既有重大的機會,也相當復雜。特別是一些國家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關稅、反補貼的調查,歐盟還有類似非關稅壁壘,比如碳足跡、碳關稅等等。”在9月28日舉行的2024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這是電動車目前全球化發展當中面臨的新問題。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呼吁,汽車行業應該“共同應對和破解各種形式的貿易壁壘,共同打造全球汽車產業。通過談判與對話,共建公平、透明、開放、非歧視的國際汽車產業。共同打造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汽車產業新型伙伴關系”。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