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被點名批評,私募安放基金什么情況?
來源:國際金融報
近日,上海安放私募基金公司(下稱“安放基金”)被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公開譴責,原因是在去年高倍數參與債券申購并集中撤銷,破壞了市場秩序。
據悉,安放基金是2022年新備案的私募公司,管理規模已超30億元。
這并不是安放基金近期首次被監管批評,上個月,其被上海證監局以未謹慎核實投資者與投資標的的關聯關系、未盡謹慎勤勉義務為由出具了警示函。
破壞市場秩序
根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官網9月19日發布的公告,2023年11月,在某發行人債務融資工具簿記建檔發行過程中,安放基金以不正當的需求為目的高倍數參與債券申購,并在簿記建檔結束前集中撤銷申購,對簿記管理人和投資人判斷市場真實情況造成嚴重干擾,破壞了市場秩序。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規定,經自律處分會議初審、復審,對安放基金予以公開譴責。
簡而言之,安放基金受處分的原因是高倍數參與債券申購,同時又在簿記建檔結束前集中撤銷申購。
據了解,債券定價方式分為公開招標和簿記建檔,采用前者發行的債券多為認購者較多的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和大型企業發行的債券等;而采用后者發行的債券多為信用等級低、發行量小、發行難度較大的短期融資券等。
所謂簿記建檔是指企業債券發行人與主承銷商協商確定利率(價格)區間后,申購人發出申購訂單,由簿記管理人記錄申購人申購債券利率(價格)和數量意愿,按約定的定價和配售方式確定發行利率(價格)并進行配售的行為。
某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發生上述情況一般是債券發行人為了保發行而找了“托”,但不會是券商,因為一旦被發現,會被直接叫停業務資格。
該人士還表示,倍數越大意味著市場對該債券的認可度較高,在實際債券發行過程中,認購者不會知道參與方是誰,但可以看到倍數。雖然此次監管只公開譴責了申購人,但發行人或也會受影響。
某私募人士也向記者表示,這種“高倍數”參與債券申購的行為就是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發行,吸引更多人參與,但臨近配售前集中撤銷申購,確實會對市場有影響。
規模超30億的新私募
中基協官網顯示,安放基金于2022年6月備案,法定代表人、總經理肖思源曾有過多年銀行工作經驗,2022年1月成為安放基金總經理。
根據天眼查信息,安放基金前身為上海林程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2022年1月企業名稱變更為安放基金,同時還進行了法定代表人、股東、住所等多項工商變更。
安放基金官網顯示,2023年3月,公司管理規模突破30億元,是一家精品化的證券類私募基金管理人。
從安放基金公眾號發布的內容來看,該公司的觀點相對聚焦宏觀經濟和債市。
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包括其創始人在內的多位投研人士,研究領域更偏向債券在內的固定收益類投資。
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一家私募以債券類投資業務為主,兩年內管理規模超過30億元不足為奇,但如果是主投權益市場,兩年內能把規模做上30億元是非常不容易的。
除被上述協會公開譴責外,安放基金在今年8月28日被上海證監局查出,在開展私募基金業務過程中,未謹慎核實投資者與投資標的的關聯關系,未盡謹慎勤勉義務。上海證監局決定對安放基金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為何發生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以及被監管警示的工作內容整改進展等問題向安放基金官網郵箱發送了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暫未有任何回應。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