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銀金融行業:監管強化券商風控體系 保險聚焦國十條與養老金融
快訊
2024年09月18日 08:55 27
admin
證券方面,監管擬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券商發債募資速度放緩。 中證協近期圍繞券商全面風險管理相關文件向行業征求意見,一是修訂過后的《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規范》,二是全新起草制定的《證券公司市場風險管理指引》。兩者共同為券商行業搭建了一個可操作性強、富有前瞻性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有助于券商完善自律監督機制、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有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券商發債速度較去年同期明顯放緩,今年以來券商合計發行債券的數量同比下降25.14%,合計發債募資總額同比下降30.38%。券商放慢發債步伐,反映了行業正探索資本節約型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未來審慎穩健發展或成為行業趨勢。在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速以及并購重組主線的持續驅動下,券商板塊估值修復可期,建議關注頭部券商中信證券、中國銀河、華泰證券,符合并購主題的券商浙商證券、國聯證券、方正證券、西部證券。 保險方面,保險資金長期投資顯優勢,養老金融銀發經濟臨風口。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十條”)為保險業未來5 至10 年的發展提供了全面規劃,強調了從嚴監管、風險防范和高質量發展三大核心任務。新“國十條”提出了到2029 年形成健全的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框架,以及到2035 年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保險業新格局的目標。政策中特別強調了嚴把市場準入關、強化持續監管、整治違法違規行為、防范化解風險、提升服務民生和實體經濟質效等關鍵點。此外,新“國十條”還鼓勵保險業服務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揮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優勢,以及深化改革開放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9 月13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發展與完善,提升了民生服務保障水平,為保險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保險公司也將作為風險保障管理者,進一步發揮自身的變革力量,為民眾的長壽風險管理保駕護航。我們認為,“新國十條”的發布,重新定位了保險業功能,保險資金的跨周期屬性,也有利于培育耐心資本、熨平經濟周期波動。《決定》的提出,也推動養老金融產業的健康發展,激活國民經濟發展的金融活水,保險行業經營穩健性與可持續性或將提升。建議重點關注“負債端景氣+資產端無明顯隱憂”的中國太保、“負債優異+受益地產回暖”的中國平安,關注“權益占比大+負債端改善明顯”的新華保險和“負債端穩健+投資端彈性大”的中國人壽。 市場回顧:本周(9.9-9.15,下同)主要指數下行,上證綜指報2,704.09點,環比上周-2.23%;深證指數報7,983.55 點,環比上周-1.81%;滬深300 指數報3,159.25 點,環比上周-2.23% ; 創業板指數報 1,535.17 點,環比上周-0.19%;非銀金融(申萬)指數報1,341.92 點,環比上周-0.76%,證券Ⅱ(申萬)指數報1,114.54 點,環比上周-0.51%,保險Ⅱ(申萬)指數1,682.75 點,環比上周+2.78%,多元金融(申萬)指數報 816.87 點,環比上周-0.52%;中證綜合債(凈價)指數報104.70,環比上周+0.33%。滬深兩市累計成交3548.05 億股,成交額31288.00億元,滬深兩市A 股日均成交額5214.67 億元,環比上周-17.66%。截至9 月13 日,兩融余額13742.14 億元,較上周-0.85%,占A 股流通市值2.27%。截至2024 年8 月31 日,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規模為6.21萬億元,環比+1.30%,8 月新發權益基金規模份額105 億份,環比+19.19%。板塊估值方面,本周(9.9-9.15)券商板塊PB 估值1.12 倍,位于三年歷史5%分位。主要上市險企國壽、平安、太保和新華靜態PEV估值分別為0.72X、0.50X、0.42X 和0.33X。個股漲幅方面,券商:天風證券環比上周+12.93%,長城證券環比上周+3.00%,長江證券環比上周+2.45%。保險:中國平安環比上周-0.83%,中國人壽環比上周+0.24%,中國太保環比上周-4.32%,新華保險環比上周-3.47%。 證券業觀點: 監管擬完善券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助力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中證協近期圍繞券商全面風險管理相關文件向行業征求意見。一是《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規范》修訂稿,細化了券商風險偏好及指標體系,強化了子公司和境外子公司風險管理,新增三項專章描述,詳細闡述了券商需要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偏好、風險指標體系、風險管理組織架構、風險管理流程、風險管理績效考核等關鍵要素,旨在加強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以適應金融市場的發展和變化。二是全新起草制定的《證券公司市場風險管理指引》,明確了市場風險管理的總體原則、主要環節及要求,提出了市場風險管理應遵循的全覆蓋、有效性和匹配性原則,對市場風險限額管理、市場風險系統及數據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為風險管理活動提供制度保障,幫助券商形成完整高效的風險管理架構。我們認為,《規范》修訂稿與《指引》共同為券商行業搭建了一個可操作性強、富有前瞻性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有助于券商完善自律監督機制、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也有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實現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 券商發債募資速度放緩,審慎穩健發展或成為行業趨勢。截至9 月11日,已有65 家券商合計發行了393 只債券,發行金額總計為6772.94億元,其中發債規模超過100 億元的券商已達20 家。此外,券商在海外市場積極尋找融資機會,已有6 家券商在海外合計發行了17 只債券,發行規模合計為28.99 億美元。今年以來券商發債融資成本顯著下行,券商發行證券公司債、次級債、短期融資券的平均票面利率分別為2.4%、2.56%、2.09%,低于去年同期的3.01%、3.69%、2.5%。盡管券商海內外發債募資行為活躍、融資成本有所下降,但發債速度較去年同期明顯放緩,今年以來券商合計發行債券的數量同比下降25.14%,合計發債募資總額同比下降30.38%。我們認為,監管政策鼓勵券商聚焦主責主業、減少對重資本業務的依賴,以及宏觀市場環境變化,促使券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更加審慎地開展業務、提升資金使 用效率。券商放慢發債步伐,反映了行業正探索資本節約型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未來審慎穩健發展或成為行業趨勢。 證券板塊當前估值為歷史較低水平,截至9 月13 日證券行業指數PB估值為1.11 倍,處于三年以來4%分位點。我們認為,在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速以及并購重組主線的持續驅動下,券商板塊估值修復可期,建議關注頭部券商中信證券、中國銀河、華泰證券,符合并購主題的券商國泰君安、國聯證券、浙商證券、方正證券、西部證券。 保險業觀點: 新“國十條”出臺,助力強監管、防風險與高質量發展。9 月11 日,國務院對外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保險業新“國十條”。《若干意見》細致規劃了我國保險業在未來五至十年間的發展藍圖,明確了強監管、防風險與促高質量發展三大主線,這是繼2006 年、2014 年之后,國家層面又一次對保險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我國保險業發展迎來新的頂層設計。《若干意見》提出,必須堅持從嚴監管,嚴把保險市場準入關,嚴格保險機構持續監管,嚴肅整治保險違法違規行為,確保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實現監管全覆蓋、無例外。同時,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保險業風險,建立以風險監管為本的制度體系,持續防范化解苗頭性、傾向性風險隱患,穩慎推進風險處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若干意見》明確要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提升健康保險服務保障水平,健全普惠保險體系,從多方面提升保險保障能力,更好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同時,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服務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在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方面,《若干意見》提出要持續健全保險市場體系,持續深化保險業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也要提升產品定價精準性,提高數智化水平,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增強保險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后,《若干意見》指出健全央地協同工作機制,深化部際協調聯動,強化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協同。我們認為,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能夠為經濟提供穩定的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若干意見》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通過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培育真正耐心資本,大力提升保險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推進金融強國建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 協同推進延遲退休改革,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促進民生福祉提升。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策部署,適應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充分開發利用人力資源,根據憲法,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決定包括正文和《國務院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明,對于大齡失業人員,明確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相關政策。辦法規定,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 年的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年限延長至法定退休年齡,在實施漸進式延遲 法定退休年齡期間,由失業保險基金按照規定為其繳納養老保險費。 此次改革也是我國首次從法律層面對保障超齡勞動者基本權益提出要求,填補了現行勞動法律法規的空白,但后續還需出臺具體實施方面的措施,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安全衛生監督檢查,保障好大齡、超齡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在2023 年達到78.6 歲。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7 億人、占比15.4%,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決定》的提出,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發展與完善,提升了民生服務保障水平。我們認為,養老金融一頭關系著養老產業的健康發展,另一頭連接著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金融活水,發展養老金融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作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保險資金長線投資的特征與養老產業高度適配,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政策改革為保險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保險公司也將作為風險保障管理者,進一步發揮自身的變革力量,為民眾的長壽風險管理保駕護航。 本周(9.9-9.15)保險板塊呈上行趨勢。“新國十條”的發布,重新定位了保險業功能,保險資金的跨周期屬性,也有利于培育耐心資本、熨平經濟周期波動,保險行業經營穩健性與可持續性或將提升。建議重點關注“負債端景氣+資產端無明顯隱憂”的中國太保、“負債優異+受益地產回暖”的中國平安,關注“權益占比大+負債端改善明顯”的新華保險和“負債端穩健+投資端彈性大”的中國人壽。 流動性觀點:本周(9.9-9.15)央行公開市場凈投放6743.00 億元,其中逆回購投放8845.00 億元,到期2102.00 億元。同業存單共發行8878.70 億元,到期6295.40 億元,凈投放2583.30 億元。地方債共發行2802.75 億元,到期390.10 億元,凈投放2412.65 億元。 貨幣資金面:本周(9.9-9.15)短端資金利率上行。8 月加權平均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1.77%。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R001 持平,R007 持平,DR007 +13bp 至1.82%。SHIBOR 隔夜利率 -6bp 至1.66%。債券利率方面,1 年期國債收益率 -11bp 至1.33%,10 年期國債收益率 -7bp至2.07%。 風險因素:資本市場改革政策落地不及預期,券商行業競爭加劇,資本市場波動對業績影響具有不確定性,險企改革不及預期,長期利率下行超預期,代理人脫落壓力加劇,保險銷售低于預期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