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鋼:一些金融大模型正兒八經說“車轱轆話”
9月6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第六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金融大模型的應用,將會對金融業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大模型的應用,不僅要重構銀行業務的流程,銀行內部組織架構和銀行服務的模式,會帶來一個全方位的深刻的變革。
肖鋼分析了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他指出要特別關注技術成熟度、政策支持度和場景匹配度。肖鋼認為,因為金融業對于準確性、精準性的要求特別高。另外對風險外溢的防范要求也非常高,技術成熟度是決定大模型在金融領域應用的重要因素。當然,這也是相互成就、相互促進的過程。
現在大模型技術還不是很成熟,特別是金融領域的應用。“我們也觀察一些大模型,機器雖然沒有正兒八經說胡話,但很多場景下是正兒八經說“車轱轆話”、說反復的、原則的話,由于種種原因,很難深入下去。”肖鋼表示,一方面由于技術本身有些缺陷,不能滿足金融業務發展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是很多大模型沒有經過專有金融領域,特別是細分行業的數據訓練,當然機器也就學不好。技術的成熟度對于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推廣非常重要。
談及中國和美國金融業應用大模型的區別,肖鋼指出,我們的定位不是替代現有的員工。美國的勞動力特別貴,成本很高,所以他們使用大模型的內在動力是更少的人、用更多的機器替代。而中國,不是替代人,主要定位是賦能人,依靠大模型巨大的泛化能力,幫助員工提升效能、提升效率。利用大模型,不簡單是節省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利用大模型的技術賦能所有員工。
AI對金融業的賦能前景廣闊,但投入成本也很高。肖鋼指出,金融業大、中、小金融機構情況不同,實際不一定都使用大模型。要根據不同的業務、不同的機構的規模、不同的客戶群體等情況,大模型和小模型相互協調、配合,混合使用。
對于小金融機構而言,大規模的投入、訓練,就是“殺雞不用牛刀”。肖鋼表示,小金融機構的很多業務,特別是細分的業務,用小模型其實還好用,而且性價比好,而且還更準確。所以要把大模型、小模型結合起來,不是每個機構都一定要用大模型。
“當然,中國的小金融機構還有一個問題,解決他們的困難,首先要解決他們業務模式的問題,而不是技術的問題。”肖鋼稱,小金融機構現在的生存、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不是技術帶來的,而是公司治理、業務模式、發展戰略上怎么樣做出特色化、差異化的業務模式,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肖鋼建議,要先完善中小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風控管理機制和業務模式的確定,再考慮模型的應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