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說|“引望”更大的挑戰是華為的合作理念
創建屬于“全體股東的車BU”的獨特文化。
眾星捧月,“引望”在車企前赴后繼爭搶之后,同樣引發行業思考——引望模式更大的挑戰是什么?
智庫君認為,華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任正非的大格局確實值得業界欽佩,但狼文化外溢到合作領域,引望更大的挑戰是華為的合作理念。
在引望的合作模式中,華為主導是肯定的,華為的人力資源,體系能力,品牌號召力在ICT領域確實處于“大哥大”的位置。
車BU的合作模式有別于以往很多合作項目。合作各方都有各自的強需求,華為智駕技術行業領先又被加盟的車企所依懶,合作各方自愿入股且對風險有心理準備。只要華為能尊重合作伙伴,秉持合作共贏的原則,平衡好華為、投資者、產業鏈和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如智駕產品價格的公允合理等,合作就會順利進行。
當然,要實現華為車BU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創新企業文化,引望需要創建與華為文化合而不同、屬于“全體股東的車BU”的獨特文化。
此外,還有四個靈魂拷問:引望模式將會掀起多 *** 瀾?比亞迪與華為強強聯合到底有多“可怕”?堅持智駕自研車企如何面對華為系挑戰?中國智駕下半場將呈現怎樣的格局?
為此,本期智庫說,對話前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和華登國際風險投資合伙人金偉華。
左延安
核心觀點:
繼長安阿維塔、賽力斯之后,如果華為車BU門檻合適,給予車企搭載華為智駕系統以公平交易和更具競爭力的預期,一定會有更多車企加入。
比亞迪智駕產品的布局可能是:規模大的品類采用自研的純視覺單車智能;規模較小的品類釆用與華為等企業合作的方式;也不排除少量友情參股“車BU”;商用車走智能網聯的技術。
堅持自研的蔚小理,基本策略應是錯位競爭,從L4起,在FSD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優勢,做出智能化、電動化、車機系統融合效率更高的產品。
若是蔚小理家聯手共享行車數據資源,共建超算系統,我相信會構成頗有前途的一極。
關于未來五年中國汽車智駕市場,L2+層面可能會成為以三五家主流T1為主加車廠自研結合的格局;L4自動駕駛則以三五家主流車廠為主,主流T1成為傳感器與域控制器制造的生態鏈硬件供應商,加上自動駕駛相關軟件與服務應用合作伙伴。
在未來幾年,汽車行業逆全球化、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中國汽車工業非理性競爭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可持續的生態鏈真正的卷出重圍,引望模式可能是其中之一。
智庫君:長安阿維塔、賽力斯先后入股華為車BU(引望),各占10%股比,您認為后續是否還會有更多的車企進入?
左延安:我曾經認為華為等ICT企業與傳統車企的合作是“中國機會”。這種跨界合作的模式可將華為、百度的智駕系統的傳感、控制技術通過數據鏈與整車硬體相融合。理論上可實現優勢互補,傳統車企可借助華為階段性成熟智駕技術和先發優勢,快速切入智駕領域,形成我國智駕汽車的產業生態。
因此,繼長安阿維塔、賽力斯之后,如果華為車BU門檻合適,給予車企搭載華為智駕系統以公平交易和更具競爭力的預期,一定會有更多車企加入。
智庫君:這種開創性的合作模式,也有人說是智駕“中國隊”,對中國汽車智能化下半場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左延安:智能駕駛技術路線已漸清晰,車企會根據獲取或利用技術資源的綜合成本,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稟賦,以及市場的需求趨勢,科學選擇汽車產品智能化的實現路徑。
在智能乘用車領域,華為的技術通過在賽力斯的成功實踐,加之搭載車BU平臺,華為 *** 部分車企已經構成頗具競爭力的陣營。
智庫君:中國智駕下半場將呈現怎樣的格局?那些堅持自研的(自己掌握靈魂)的中國車企,比如上汽、小米,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如何應對華為系的挑戰?
左延安:堅持自研的蔚小理,基本策略應是錯位競爭,從L4起,在FSD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優勢,做出智能化、電動化、車機系統融合效率更高的產品。若是蔚小理家聯手共享行車數據資源,共建超算系統,我相信會構成頗有前途的一極。
金偉華:個人認為,關于未來五年中國汽車智駕市場,L2+層面可能會成為以三五家主流T1為主加車廠自研結合的格局;L4自動駕駛則以三五家主流車廠為主,主流T1成為傳感器與域控制器制造的生態鏈硬件供應商,加上自動駕駛相關軟件與服務應用合作伙伴,初步形成百年汽車工業重構后的智能汽車(機器人)生態系統。
智庫君:近期,比亞迪方程豹與華為乾崑智駕在深圳簽署合作協議。比亞迪與華為的強強聯手,您認為比亞迪的發展戰略是什么樣的?其是否有入股引望的可能?
左延安:比亞迪的軟硬件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是既定戰略。據了解,比亞迪的璇璣架構融合傳感技術、控制技術、數據鏈、車機系統,能讓車輛自我學習和持續迭代、進化,通過智能的垂直整合,實現智能化與電動化、車機系統的融合。
由于智駕系統必須從整車研發階段開始介入,比亞迪有可能構建效率更高、更具彈性的智駕技術體系。比亞迪智駕產品的布局可能是:規模大的品類采用自研的純視覺單車智能;規模較小的品類釆用與華為等企業合作的方式,比如正在進行的豹8項目,也不排除少量友情參股“車BU”;商用車走智能網聯的技術。綜上所述,比亞迪會成為智駕市場更有競爭力的車企。
智庫君:關于引望千億估值,有人說高了,有人認為正常。關于引望的估值,您如何看?引望會否成為下個寧德時代?
金偉華:華為經過近十年的汽車行業試水與探索,再次實現了精準的戰略預判。面對智能汽車生態鏈巨大的增量市場和汽車行業的重構,以引望模式獨特的戰略定位,占據未來智能汽車市場的相當份額。
個人看好華為在未來智能汽車市場的競爭力,開始就定位于智能汽車的增量市場,過去的十年他們幾乎與全球主流車廠、T1都嘗試深度合作,因此,這次引望模式可以被理解為“藍軍紅軍”戰術策略的最終體現。
在未來幾年,汽車行業逆全球化、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中國汽車工業非理性競爭的背景下,智能汽車生態鏈企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戰略戰術,如何建立可持續的生態鏈真正的卷出重圍,引望模式可能是其中之一。
附:中國汽車三十人智庫專家成員(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王秉剛?國家電動乘用車技術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
安慶衡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原北汽集團董事長
董? ?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聯席理事長、德載厚資本董事長
沈進軍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
趙? ?英?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陳玉東 博世集團董事會中國事務顧問、資深汽車專家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