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長熊美股長牛,為什么?why?
A股與美股對比,問題出在哪?
【1】上市發行制度和上市難度?:A股采用審核制,上市要求較高,審核過程嚴格;而美股采用注冊制,上市要求相對較低,流程簡單。?問:是不是我們更嚴格的審核制度不行,學人家注冊制就行了?答:學了,更不行了。
【2】市場參與者和投資者結構?:A股市場主要以國內投資者為主,散戶占比較大;而美股市場參與者更為廣泛,包括全球投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問:是不是我們提高個人投資者資金門檻到1000萬降低散戶占比和對全球投資者無額度限制開放就能行了?答:不知道。
【3】幣種和交易制度?:A股使用人民幣交易,漲跌幅限制為10%(創業板改革后為20%);美股使用美元交易,沒有漲跌幅限制。?問:是不是外國投資者可以用美元直接交易A股且T0無漲跌幅限制就能行了?答:不知道。
【4】稅收和費用?:在A股中交易需要支付印花稅,而在美股中需要繳納資本利得稅。?問:是不是把印花稅改成資本利得稅就能行了?答:不知道。
【5】風險投資?:美國是風險投資的起源地,吸引了全球眾多的風險投資機構和創業公司;中國在風險投資領域的發展相對較晚,幾乎都是國內的企業和投資者。問:是不是我們A股市場對全球投資者和創新企業全部開放后就行了?答:不知道。
【6】………………
資水
一個是為融資者服務的市場,一個是為投資者服務的市場,知道了這個本質區別,一切困惑都能找到答案。
前面有人說,“有什么樣的投資者就有什么樣的市場”,這完全說反了,應該是“有什么樣的市場規則,就有什么樣的投資者”。
貝葉斯主義者
提一個問題:A股哪一次不是市場稍微好一點就狂發IPO,哪一次熊市不是要靠減緩和暫停IPO這招呢?
看一個官方數據:截至2024年7月末,存續私募基金150543只,存續基金規模19.69萬億元。其中,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94216只,存續規模5.03萬億元;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30807只,存續規模10.94萬億元;存續創業投資基金24510只,存續規模3.30萬億元。創投加股權基金規模合計14.24萬億,而證券基金規模合計5.03萬億,這是私募端。公募端,股票基金3萬億,混合基金3.5萬億(按照平均60%配置股票,也就2萬億左右)。
所以,總的來看,中國一級市場基金規模14.24萬億,二級市場基金規模僅10萬億。而且考慮到咱們IPO的畸高定價,這14萬億的一級市場規模恐怕要吸血100萬億二級市場資金才達到他們(他們是誰?我也不知道)的預期目標。相比較而言,美國一級市場基金的規模(大約6萬億美元)遠小于股票基金的規模(大約20萬億美元),而且IPO定價也更合理。
看一個發展路徑:2013年年底,黨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首次將“注冊制”寫入中央文件,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指明了方向;2018年11月,我國宣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2019年6月科創板正式開市,注冊制改革試點正式揚帆起航;2020年6月,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開始實施注冊制試點,標志著注冊制改革試點進入新階段;2021年11月,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并實施注冊制試點,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2023年2月1日, *** 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主要制度及規則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隨后在2月17日, *** 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標志著中國股票市場正式進入全面注冊制階段。
我們只能從這些問題和事實中,從近10年A股的走勢中,去推論股民基民的錢到底被誰“搶”走了。那些游資贏家、私募大佬從交易上賺的錢,跟這些比,只能算小錢了。
陪伴成長?
首先,并不存在“A股長熊美股長牛”這個邏輯。
如果取值周期足夠長,A股和美股的漲幅差距并不大(考慮到A股新股的天量增量)。所以,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A股牛短熊長,美股牛長熊短”。
那為什么“A股牛短熊長,美股牛長熊短”呢?這是由市場資金構成決定的。
A股資金只占中國資金的小部分,所以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散戶心態:賺錢的時候入市,虧錢的時候出市。這樣的資金結構導致的結果,就是上漲的時候非常迅速(增量資金多),下跌的時候非常緩慢(認輸不容易)。舉例而言,總資金100%的情況下,假設股市資金只有10%,那上漲的時候,還有90%的資金可以迅速入市,而下跌的時候,90%資金只會緩慢出市,牛短熊長是必然結果。
而美股資金占了美國資金的大部分,所以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坐莊心態:賺錢和虧錢的時候都在市場里面(不同策略)。這樣的資金結構導致的結果,就是上漲的時候相對緩慢(增量資金少),下跌的時候非常迅速(開始下一輪)。舉例而言,總資金100%的情況下,假設股市資金已有90%,那上漲的時候,只有10%的資金可以入市,而下跌的時候,10%資金可以迅速出市,牛長熊端是必然結果。
其實與美股資金結構相類似的,是過去幾十年的國內房地產,實際看到的趨勢也是“牛長熊短”。至于最后的結果是什么,相信都已經看到了。所以美股未來的趨勢是什么,懂的都懂。
總而言之,有什么樣的投資者,就有什么樣的市場。
siva
@陪伴成長
首先,并不存在“A股長熊美股長牛”這個邏輯。
如果取值周期足夠長,A股和美股的漲幅差距并不大(考慮到A股新股的天量增量)。所以,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A股牛短熊長,美股牛長熊短”。
那為什么“A股牛短熊長,美股牛長熊短”呢?這是由市場資金構成決定的。
A股資金只占中國資金的小部分,所以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散戶心態:賺錢的時候入市,虧錢的時候出市。這樣的資金結構導致的結果,就是上漲的時候非常迅速(增量資...
典型的被中國股票行業、基金行業的話術PUA傻了。什么鍋都往投資者身上推。
分析中國股市的問題為什么只分析投資者呢?為什么不分析市場、不分析機構、不分析監管、不分析媒體,卻只分析投資者呢?
注冊制這種幾年內新增了2000多只股票的制度能上也是投資者的問題嗎?
那現在為什么又要加強退市呢?
為什么現在突然說要做投資市不做融資市?不就是過去就是融資市的定位嗎?這種定位對嗎?投資者過去應該如何面對融資市?
全球投資者都是人,智商情商財商整體都基本在一個水平線上的。
是國情、市場、制度、監管決定了各國股市差異,而不是什么投資者差異。
這點基本邏輯都理不清的,別投資了。
taobaoandy
最簡單的就是資金構成不同導致的,美國上層社會的財富就在美股,1%的富豪持有美股50%的市值,所以長牛短熊是必然結果就這么簡單,反觀這邊的財富在房子上不在股市大家都成消費者能好就怪了,房地產泡沫一破經濟就真的艱難了,參考日本的經濟是靠30年時間熬出來的。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