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房價下降,華住集團上半年凈利同比下滑15%
藍鯨新聞8月23日訊(記者 孫煜)華住集團(1179.HK)日前公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14%;歸母凈利潤17億元,同比下降15%,上年同期凈利潤為20億元。
在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中,華住中國收入90億元,占營收比重接近八成,上半年國內業務同比增長幅度為14%;華住國際收入23.53億元,同比增長13.7%。
截至今年二季度,華住集團在全球范圍經營酒店數超過1萬家,在營客房數超過100萬間,遍布全國1328個城市,華住會會員數已達2.5億。
二季度日均房價承壓
分析人士認為,華住集團上半年營業收入增加、凈利潤下降的原因,與公司“薄利多銷”的策略有關。
從關鍵經營指標來看,華住中國今年二季度日均房價同比下降,但入住率有所提升。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華住中國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244元,同比下降2%;日均房價(ADR)296元,同比下降2.9%。從入住率的角度看,華住中國上半年入住率(OCC)82.6%,同比增長0.7%。
平均房價下滑的原因是什么?華住集團首席執行官金輝在業績會上提到,主要由于上年度同期日均房價高基數的影響,這種高基數顯然不可持續,此外也受到消費者追求性價比消費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平均房價下滑是當前酒店行業共同面臨的一種情況,今年上半年,萬豪酒店大中華區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下滑4%,洲際酒店大中華區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下滑7%。
分析人士指出,去年消費者補償性出行需求集中釋放,疊加供應端恢復相對較慢,大部分目的地的住宿價格普遍較高。今年以來,供需逐步回歸正常,酒店住宿日均房價普遍下降。
浦銀國際在研報中指出,在高基數、惡劣天氣和宏觀環境不振的情況下,酒店行業2024年RevPAR同比下降的趨勢較難逆轉,但華住下降幅度將好于同業。
針對華住集團未來業績表現,浦銀國際指出,我們適當下調了華住2024年-2026年的盈利預測,調整港股目標價至28.0港元,美股目標價至35.4美元。
海外業務方面,華住國際二季度關鍵經營指標相對較好,財報數據顯示,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長4.5%、日均房價同比增長2.7%、入住率同比增長1.2%。
上調開店目標,向下沉市場布局
業績會上,華住集團管理層對今年三季度業績進行了前瞻,預計營收同比增長2%-5%。此外,公司上調全年開設酒店指引,預期將開設超過2200家酒店,高于先前約1800家酒店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財報數據顯示,華住集團旗下酒店在下沉市場的占比有所提升,三線及以下城市在營酒店占比超過40%,同比提升2%。公司表示,將繼續深耕下沉市場,提升產品和服務。
上半年“縣域旅游”的火熱,是華住布局下沉市場的底氣。文化和旅游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出游人次27.25億,同比增長14.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9.0%。其中,城鎮居民國內出游人次20.87億,同比增長12.3%;農村居民國內出游人次6.38億,同比增長21.5%。
金輝在業績上提到,從酒店經營數據來看,在旅游需求的帶動下,中西部地區依然表現強勁。
下沉市場的布局離不開供應鏈的完善,華住集團表示,今年重啟了供應鏈的升級和底盤的再造,上半年做了大量供應商的重新替換和升級,下半年在成本和效率上都會有改善。
從行業整體來看,隨著酒店供給的增加,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奧維云網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市場約有34萬家酒店,房間規模超過1600萬間,上半年新開酒店2.3萬家,中檔酒店仍是主流。
華住集團創立于2005年,旗下經營包括海友、漢庭、全季、桔子水晶、花間堂、宋品等從經濟型到豪華型酒店。2010年,華住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2020年在香港聯交所實現二次上市,同年,華住集團完成了對德國更大的酒店集團“德意志酒店集團”的收購,2024年2月,德意志酒店正式更名為華住國際。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