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騰股份第二曲線“乏力”
來源:北京商報
靠“果鏈”起家的賽騰股份,如今客戶結構更多元,為其營收、利潤提供了更多保障。8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賽騰股份在前一日發布了2024年半年報,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31億元,同比增長16.21%;實現凈利潤1.54億元,同比增長48.87%。但公司并不想止步于消費電子,其將半導體視作新增長點,然而經過數年發展,目前業務依舊增長乏力,在需要與國際龍頭搶市場的背景下,賽騰股份似乎更有“時不我待”的感覺。
背靠消費電子
在消費電子領域“賣鏟子”的賽騰股份,已經持續多年增長,公司于2017年正式登陸A股,其營收、利潤逐年攀升,只不過增長速度時快時慢。
賽騰股份主要為手機、平板、智能穿戴等產線提供制造設備,包括零部件組裝、檢測等。2011年對公司而言至關重要,彼時賽騰股份通過了蘋果合格供應商認證,開始為其供應定制化自動組裝設備、檢測設備,成為“果鏈”中的一員,除了iPhone之外,賽騰股份的業務也延伸到了蘋果旗下平板、手表、耳機等多種產品。
2014—2017年,蘋果幾乎為賽騰股份貢獻超九成營收,上市之后,賽騰股份的客戶更加多元,蘋果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依舊重要。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由于產品形態不同,各家消費電子廠商所需的組裝、檢測設備也不同,需要個性化定制,即千人千面。一般來說,首先是設備廠商與下游共同商討出方案,之后進行樣機生產、打樣測試,小規模量產,之后才簽署訂單,一旦敲定之后,雙方合作往往比較穩定,對賽騰股份這樣的企業而言,客戶是重要的資源。
對于未來,與市場上唱衰消費電子的聲音不同,賽騰股份認為AI將帶來新的機會,公司在調研活動中曾表示,預計AI手機會帶來一波換機潮,手機組裝訂單大幅增長,AI手機對攝像頭、傳感器、聲學零部件等要求更高,相關設備的市場空間也更大。
“搶飯吃”
不過在消費電子之外,賽騰股份的新業務貌似增長乏力,半導體、新能源兩個板塊對營收的貢獻不高。雖然公司在半年報中并未披露詳細數據,但是從2023年年報看,消費電子營收約為41.24億元,占比將近93%;而半導體、新能源業務收入分別只有約2.64億元、5054萬元。
不僅占比較小,2023年,賽騰股份半導體營收還有所“倒退”,同比下滑9.48%,與消費電子板塊約68%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實際上,賽騰股份通過收購涉足半導體的時間已經不短,早在2018年,賽騰股份就收購了無錫昌鼎電子51%的股權,同年,公司公告稱,將以發行可轉債的方式,收購菱歐科技100%股權,交易價2.1億元。2019年賽騰股份又購買了日本Optima株式會社67.53%的股權,并且還要對Optima進行增資,總計投資金額高達約人民幣2.4億元。
在半導體領域中,賽騰股份做的還是產品檢測,在2023年年報中,賽騰股份表示,公司配合一線國際客戶需求,對晶圓進行檢測,完善了多種芯片制成工藝中的不良監控,獲得了過戶認可。
具體來說,HBM是賽騰股份發力之處,也是市場焦點所在。HBM即高帶寬內存,可以說是與AI一同火了起來。與傳統的DDR內存芯片不同,HBM可以將多個DDR像蓋房子一樣堆疊在一起,然后與GPU一同封裝,應用在AI服務器、專業顯卡、數據中心當中。
HBM主要生產廠商是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兩家企業,美國的美光較之稍遜,隨著英偉達等下游企業新品頻出,HBM也牽動著市場目光。 *** 息顯示,賽騰股份已經與三星有了相當程度的合作,同時與SK海力士也在接觸。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HBM的市場潛力毋庸置疑,對于國內企業而言是重要機會,涉足其中的玩家也日益增多,但最終誰能勝出拼的還是速度。
專家觀點認為,賽騰股份在半導體方面還要加大投入力度,畢竟目前公司財務狀況良好,多下“血本”也可以接受。賽騰股份讓客戶來自海外,競爭對手同樣來自海外,在芯片檢測賽道,很長一段時間中,賽騰股份可能還要從科磊、阿斯麥等龍頭手中“搶飯吃”。
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賽騰股份,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