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應制藥被立案調查:2.35億資金違規流轉的“時間游戲”浮出水面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嘉應制藥(維權)昨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相關工作,并嚴格按照規定及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回溯公司近期公告,嘉應制藥因資金管理和信息披露上存在內部控制缺陷,被眾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無保留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包括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往來未及時披露、關聯交易未經審議且未披露等情況。
信披違規核心:隱匿關聯交易與資金占用
2024年第四季度,嘉應制藥與第二大股東養天和及其關聯方(如廣東共合醫藥)發生多筆采購與銷售交易,總額達1039.94萬元。這些交易既未提交董事會審議,也未及時披露,直至2025年4月年報發布時才“補充公告”。此類操作直接違反《證券法》第197條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22條,剝奪了投資者對公司真實經營狀況的知情權。
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公司全資子公司嘉應湖南向關聯方湖南藥聚能醫藥(實控人為董事長李能)等企業累計轉出資金2.35億元,其中1.7億元流向藥聚能。資金通過“月初轉出、月末歸還”的操作,使賬面余額歸零,規避余額披露義務。但轉出時未經董事會審批,且未按《企業會計準則第36號》披露關聯方交易。此舉涉嫌違反《公司法》第148條關于董事忠實義務的規定,屬于典型的“監守自盜”。
治理危機:高管動蕩與股東利益沖突
2025年3月至5月,包括董事會秘書肖巧霞、財務總監史俊平、證券事務代表陳裕強在內的核心管理人員密集辭職。財務總監與董秘作為信披直接責任人,短期內離職進一步削弱內控有效性,暴露治理結構的不穩定性。
養天和2024年7月以3.55億元收購嘉應制藥7%股權成為二股東,其董事長李能隨即當選嘉應制藥董事長。但養天和入股后迅速將所持股份全數質押,暴露自身資金壓力。更嚴重的是,李能同時掌控嘉應制藥與關聯方藥聚能,導致上市公司資金被違規占用,凸顯股東利益與企業合規的嚴重沖突。
業績迷霧:增長表象下的財務隱患
2024年營收同比下滑29.46%,主力產品接骨七厘片銷售額暴跌41.05%。盡管養天和入股后推動渠道拓展(合作益豐、老百姓等連鎖藥房),但研發投入反降33.09%,核心產品競爭力持續弱化。行業層面,中成藥集采平均降價50%,醫保控費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
2025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增197.23% 至1540萬元,但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驟降193.73% 至-1183萬元。凈利潤與現金流的嚴重背離(背離率-13.02%,遠超行業±5%的合理區間),暗示收入確認異常或資金被占用,盈利質量存疑。
監管與投資者影響:問責與索賠機制啟動
眾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嘉應制藥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內控審計報告,直指資金管理與信披缺陷。證監會立案后,若查實違規,公司可能面臨罰款、市場禁入等處罰,甚至強制退市風險。
法律界已啟動投資者維權登記,暫定索賠區間為:2025年5月28日前買入且在5月29日后賣出或仍持有虧損的投資者。依據《證券法》及司法解釋,上市公司需賠償投資差額、傭金及印花稅損失,實控人適用“過錯推定原則”,需自證無責否則擔責。
嘉應制藥的危機表面是信披違規,實質是股東跨界操盤下內部制衡機制的失效。養天和作為產業資本入股后,未協同主業發展,反而通過復雜關聯交易與資金占用攫取短期利益,暴露“資本玩家”對上市公司治理的侵蝕。疊加高管集體出走、內控形同虛設,企業合規底線徹底失守。
?。ㄗⅲ罕疚慕Y合AI工具生成,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