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啟動代銷公募基金風險等級動態評估
原標題:突然!一國有大行放大招!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日前,中國農業銀行(以下簡稱農行)宣布將針對該行所有代銷公募基金產品,持續開展其風險等級動態評估工作。
與以往銀行調整風險等級的動作相比,農行此舉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實現評估范圍“全覆蓋”,二是明確實施“動態評估”機制。
公募業內認為,開展代銷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動態評估工作,是順應監管要求、保護投資者權益和適應市場變化的重要舉措,后續或有更多銀行參考跟進。
農行啟動代銷公募基金風險等級動態評估
農行表示,將持續開展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動態評估工作,評價范圍為該行所有代銷公募基金。
具體到評價規則,一方面,該行代銷基金風險評級采取與證券業協會備案公布的基金評價機構合作模式,由第三方合作評價機構按照“事前+事后”“定性+定量”的方法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內持續進行動態風險評估,風險評級最終結果以第三方合作機構評價和基金管理人二者結果的“孰高”原則確定。
另一方面,結合基金的基礎資產風險、基金實際管理運作情況等因素,該行委托第三方機構持續開展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動態評估工作。
在適配性建議方面,農行指出,經動態評估,若基金產品風險等級涉及調整的,可能出現投資人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等級不匹配的情況。同時,農行提醒投資者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在投資者持有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調整后,該行也將及時告知投資者。
此外,農行在公告中還附上了公募基金風險等級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所做,落款日期為2025年4月30日。
創金合信基金表示,農行對所有代銷公募基金產品實施風險等級動態評估,這一舉措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監管政策驅動。《商業銀行代銷銷售業務管理辦法》《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都強調投資者與公募基金的風險適配。其次,從保護普通投資者的利益出發。通過動態評估產品風險等級,既可以避免投資者承受不適當的風險,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識別適合自己投資的產品。
最后,市場環境與行業趨勢使然。過去對公募產品的風險等級評估,一般根據投資范圍、風險資產比例等評估,年度批量重新審視。隨著行業發展,過去將風險資產等而視之,已經不滿足新市場環境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不同資產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波動差別很大,產品管理運作還可能放大這種效果。
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高股息紅利資產、REITs資產和指數投資、FOF、固收+等產品形式,需要更科學地評估風險等級。
據了解,農行是年內首家宣布開展風險等級評估“全覆蓋”的國有大行,以往其他銀行的調整主要以權益類基金為主。
滬上某公募指出,農行此舉既落實了監管對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要求,降低風險不匹配引發的糾紛風險,又能在資本市場波動下,助力投資者準確了解產品風險。
未來或有更多銀行采取類似措施
在業內看來,繼農行之后,可能有更多銀行跟進,開啟代銷公募產品風險評級“全覆蓋”模式。
創金合信基金判斷,后續其他銀行跟進的可能性較高。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持續履行適當性義務,動態調整可能成為標準動作;基金產品底層資產變化直接影響風險,需及時反映在評級中,銀行通過強化風險管理提升品牌聲譽,吸引穩健型投資者。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也表示,農行的這一舉措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個銀行業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一部分。隨著監管環境的不斷強化,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銀行將采取類似措施,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和客戶信任度。
“據我們了解,代銷公募基金風險等級動態評估工作是各行代銷公募基金產品存續期管理的基本工作之一。農行作為大型國有銀行,開展全面的風險等級動態評估工作,具有較強的示范效應。其他銀行可能會參考農行的做法,更加重視和完善自身的風險評估工作。”滬上一位公募產品部人士表示。
在業內看來,銀行越來越重視代銷基金的風險評級,這一趨勢反映了代銷理財業務進入強監管時代,銀行進一步強化投資者保護意識。
有助于促進基金公司提升管理水平
事實上,年內已有建行、民生、中信等多家全國性商業銀行調整旗下代銷公募基金產品的風險評級。從風險等級調整情況來看,大多數產品風險等級提升一級,個別產品風險等級更是躍升兩級。
中長期而言,風險評級的調整對銀行代銷業務和基金行業分別有何具體影響?
上述北京大型公募分析,農行對代銷公募基金實施風險等級動態評估,將產生多方面影響。對銀行代銷業務而言,可促使銀行優化產品篩選推薦流程,提升風險管理能力;通過及時披露風險調整信息,能增強投資者信任,提升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
對基金市場來說,銀行評估結果會約束基金公司,促使其更加注重風險管理,提升產品運作的透明度和規范性;結合近期公募基金行業關于以比較基準考核基金業績的新舉措,銷售機構動態調整評級可助投資者應對波動,減少盲目投資,增強市場穩定性。
在創金合信基金看來,風險評級的調整,對公募基金的影響可能主要體現在公募基金產品設計和運作對風險的刻畫和管理方面。這些變化,便于投資者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產品。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