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普醫療業績跳水:藥品營收腰斬介入業務獨木難支 36.2億商譽“雷”風險仍舊高懸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近日,樂普醫療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公告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61.03億元,同比下降23.52%;歸屬凈利潤2.47億元,同比暴跌80.37%;扣非凈利潤2.21億元,同比下降80.28%。
結合往期業績表現來看,自2022年達到業績巔峰后,公司營收與凈利潤連續三年大幅下滑,2024年更是創下上市16年來的最差業績。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凈利潤分別再度同比下滑9.67%、21.44%。
財務數據全面承壓?三大業務板塊“全軍覆沒”
分業務看,醫療器械業務、藥品業務、醫療服務及健康業務為樂普醫療的支柱業務,業務收入占營收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4.5%、28.8%、16.7%。具體而言,醫療器械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3.26億元,同比下降9.47%;藥品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7.58億元,同比下降42.25%;醫療服務及健康管理收入10.19億元,同比下降19.24%。三大板塊無一幸免,營收額均錄得同比下滑。
其中,醫療器械是公司業務中收入規模最大的板塊,該業務收入的下滑主要受體外診斷業務拖累,2024年樂普醫療體外診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33億元,同比下降51.31%。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疫情相關產品高基數以及部分產品競爭加劇價格回落。
好消息是,器械板塊下的核心業務——心血管植介入業務仍能維持良好增長。其中,冠脈植介入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6.22億元,同比增長6.35%;結構性心臟病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69億元,同比增長44.03%。
藥品業務在過去數年間營收、利潤基本保持穩定,但2024年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成為公司整體業績的最大拖累。報告期內,藥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58億元,同比下降 42.25%。其中,制劑(仿制藥)實現營業收入14.09億元,同比下降 46.50%;原料藥實現營業收入 3.49億元,同比下降 14.99%。
樂普醫療制劑板塊主要包含兩款核心產品,即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上述兩款藥物營收額曾一度占據了公司30%的營收總額。2019年至今,相關產品已歷經兩輪國采。那么,為何在集采后的2020年、2022年藥品板塊業績都未出現顯著變化,反而在2024年出現斷崖式下降?原因或與零售渠道接貨意愿下滑有關。
2023年8月以來,國家醫保局啟動實施掛網藥品價格治理,開展統一掛網藥品價格數據信息規范工作。2024年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促進同通用名同廠牌藥品省際間價格公平誠信、透明均衡的通知》,通過匯總全國現有掛網藥品價格統計形成的監測價進行全面梳理排查,推動消除“四同藥品”省際間的不公平高價、歧視性高價。目前,包括湖南、山東、江蘇、上海等地正積極推進藥品價格治理工作,以實現藥品價格的透明和合理。
長期以來,藥店零售渠道產品價格顯著高于院內渠道,一直被樂普醫療作為對沖集采影響的重要市場。對比集采前后,同類競品銷售額基本均出現接近50%的降幅,如德展健康的阿托伐他汀、信立泰的氯吡格雷,而樂普醫療相關產品受到的沖擊則相對較小,2019-2023年樂普醫療藥品業務整體表現穩定。
樂普醫療也在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提到,“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經過兩輪國采,公司在保障院內營銷情況下,戰略性經營院外市場,集采以來5年,制劑業務利潤一直較穩定。”由此可見,藥店端在過去數年間承接了大量庫存,是樂普醫療制劑業務極為重要的渠道。
而隨著“四同政策”的落地,院內院外之間存在的價差將逐步抹平,藥店利潤下滑因而導致接貨意愿下降。同時,樂普醫療自身對渠道管控不力也是導致藥店不愿接貨的原因之一,院內渠道竄貨到電商等渠道現象頻發,造成電商終端價格低于公司電商指導價。渠道亂象以及政策調控綜合導致樂普醫療難以繼續向藥店壓貨以維持藥品板塊業績穩定。
而醫療服務及健康管理業務地位仍然較為尷尬,2024年營收10.19億元,同比下降19.24%。盡管公司多次嘗試通過收購整合擴大規模,但缺乏清晰商業模式和差異化競爭力,業務長期處于低增或負增狀態。
計提2.51億元減值損失之后 商譽“雷”風險仍舊高懸
整體來看,雖然樂普醫療心血管植介入業務仍能保持穩健增長,但藥品、體外診斷等業務的業績減量短期內或仍難以回補。以藥品為例,公司在年報中表示,逐步將資源轉向創新藥及皮膚科注射類產品的研發,但無論是GLP-1類產品還是透明質酸類產品均有諸多深耕對應領域多年的強力競對,且產品仍處于研發階段,短期內難以提供業績增量。
除了經營層面面臨的挑戰之外,商譽和其他特定資產減值損失也是導致公司業績重挫的原因之一。報告期內,公司相關減值損失合計約2.51億元,其對歸屬凈利潤的影響為2.17億元。其中,收購蘇州博思美形成的商譽凈額為8910.17萬元,計提減值準備金額5928.22萬元;收購樂普裝備形成的商譽為934.28萬元,計提減值準備金額366.56萬元。
資產減值方面,應急產品存貨計提減值準備1.36億元;公司自研的新冠POCT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578.97萬元;公司購入的艾塞那肽及奈西立肽藥品的相關技術中止研發,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共3679.24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減值計提后,公司的商譽減值風險仍然高企。截至一季度末,樂普醫療賬上商譽余額仍高達36.2億元,占公司總資產的14.35%。
具體到部分形成商譽且數值較大的事項看,2024年樂普藥業期末商譽余額為3.11億元,2019年至今均未計提;浙江樂普藥業期末商譽余額為3.75億元,2019年至今均未計提;秉琨醫療期末商譽余額為5.33億元,2019年至今均未計提;博鰲生物期末商譽余額為2.59億元,2019年至今均未計提;樂普云智科技期末商譽余額為3.4億元,2019年至今均未計提。
其中,樂普藥業、浙江樂普藥業、秉琨醫療均為2023年公司主要子公司,對公司凈利潤影響達10%以上。對歷年數據進行匯總后發現,雖一直未對相關公司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計提,但其業績表現已出現明顯下滑。
樂普藥業主要產品包括硫酸氫氯吡格雷、蘭索拉唑、頭孢菌素類等,2019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24.95億元、22.18億元、21.33億元、24.5億元、19.69億元、8.55億元。
浙江樂普藥業主要從事心血管類、抗腫瘤類以及抗感染類、神經系統類系列的醫藥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15.7億元、14.38億元、13.26億元、11.78億元、11.56億元、9.42億元。
秉琨醫療主要從事外科用醫療器械以及輔 助麻醉護理類器械的生產、研發、銷售,2022年-2024年分別實現營收5.34億元、5.5億元和5.46億元。
2025年一季度,樂普醫療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7.36億元,同比下降9.67%;歸屬凈利潤約為3.79億元,同比下降21.44%;扣非后凈利潤約為3.37億元,同比下降26.08%。在此背景下,大額商譽埋下的暗雷仍存在不小風險。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