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啤酒營收凈利雙降仍慷慨分紅,深陷合同糾紛高端化受阻
近日,重慶啤酒發布了2024年財報,營收和凈利同比雙降。
財報顯示,2024年重慶啤酒營收約為146.4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1.15億元,同比下滑16.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則約為12.22億元,同比下滑7.03%。
重慶啤酒將此次利潤下滑主要原因歸于“非主營業務導致利潤重大變化”。此前,重慶啤酒因與合作方重慶嘉威的合同糾紛被判賠3.53億元,導致重慶啤酒下屬子公司嘉士伯重慶啤酒有限公司計提預計負債2.54億元,這一結果直接造成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1.31億元。
陷入合同糾紛
重慶嘉威其實是重慶啤酒的聯營子公司,重慶啤酒對其間接持股33%。2009年,重慶嘉威與重慶啤酒簽訂了為期20年的《產品包銷框架協議》,約定包銷期間僅允許重慶嘉威生產“山城”品牌啤酒,且生產的全部啤酒均應交由重慶啤酒包銷。2015年-2016年,雙方又陸續簽訂了《補充協議》《備忘錄》等多份文件。
重慶嘉威指出,自2011年起,重慶啤酒存在諸多違約行為,包括未履行相關協議給其造成量價差損失等。2023年10月,重慶嘉威以合同糾紛為由,將重慶啤酒告上法庭。
重慶嘉威還特別強調,外資嘉士伯入主重慶啤酒后,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對山城啤酒品牌進行全面封殺和系統打擊,造成山城啤酒年產銷量下降至不足10萬噸。期間,產生了一系列違約行為。
重慶啤酒方面則表示,包銷協議讓其承擔市場開拓、品牌推廣和渠道建設的全部責任,同時面臨市場競爭和經營風險,而嘉威啤酒卻坐享其成,鎖定收益,毫無市場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這種不對等的合作模式嚴重違背市場規律。
重慶啤酒控股股東嘉士伯中國也發布一篇聲明稱,重啤歷來產能充足,并不需要重慶嘉威代工,而包銷協議嚴重犧牲了重啤的利益,極不合理。出于對企業發展歷史的尊重,重啤始終履行該協議,但對于重慶嘉威試圖超越協議框架范圍,攫取更多不當利益的行為,絕不認可。
3月,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下達民事判決書,一審判決重慶啤酒敗訴,向嘉威支付3.53億元。對此,重慶啤酒4月3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已提起上訴,一審判決未生效。公司繼續積極準備二審,爭取二審法院改判或發回重審的結果,切實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
雖然重慶啤酒表示將繼續上訴,或許還有翻盤機會,但顯然這場合同糾紛已經對其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高端化戰略受阻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刨除計提因素影響,重慶啤酒2024年的扣非凈利潤也不及2023年的13.37億元,仍呈下滑趨勢。這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公司高端化戰略受阻。
重慶啤酒將產品按價格分為三檔,其中8元及以上為高檔,4-8元為主流,4元以下為經濟。公司年報顯示,2024年高檔產品雖然銷量增長1.37%至145.72萬千升,但銷售收入卻下滑2.97%至85.92億元,出現量增價減的異常現象。主流產品收入也同比下降1.02%至52.43億元。相反只有4元以下的經濟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56%,但該部分收入占比較小,只有2.3%。
而此前三年,重慶啤酒這高端和主流兩個檔次產品的收入均為增長態勢。這種產品結構的變化反映出重慶啤酒高端化戰略正遭遇瓶頸。與華潤、青島等競爭對手相比,其核心高端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有所減弱。
據《華夏時報》,酒類分析師蔡學飛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近年來啤酒市場競爭加劇,重慶啤酒面臨著華潤、青島等全國性啤酒企業以及珠江、燕京等區域啤酒品牌的夾擊,高端化進展緩慢,進一步拉低了企業的利潤;另一個方面就是社會需求不足,重慶啤酒在中端市場受到精釀在內的許多小眾啤酒的挑戰,而重慶啤酒在年輕化轉型與營銷創新方面也存在滯后性。
此外,即便在業績承壓的情況下,仍未影響重慶啤酒大手筆分紅。財報顯示,2024年度現金分紅達11.61億元,占凈利潤的104.21%。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現金分紅金額超37.74億,分紅比例達304.86%。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重慶啤酒研發投入持續縮減,2024年研發費用同比下降13.59%至2266.6萬元,研發人員減少426人。這種短期回報與長期投入的失衡,或進一步加劇企業的轉型壓力。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